軍人一年才回家一兩次,回家對於他們是一種奢望
原標題:軍人一年才回家一兩次,回家對於他們是一種奢望
兩處春光同日盡,居人思客客思家。雖是隆冬,春節的氣息已掩蓋不住,不論是街道上的車水馬龍,還是網路上的微言微語,或愉快、或沉靜、或悅動、或壓抑的思鄉情結,蒸騰著但並不突兀。不自覺地想起「回家」二字,心潮里早早地翻江倒海起來。
忽然很想看看別人對於「回家」的理解。打開網頁輸入「回家」,一首歌《回家》最先映入眼帘。「突然看見車站裡熟悉的畫面,裝滿遊子的夢想,還有莫名的憂傷,回家的渴望,又讓我熱淚滿眶……握在手中的票根,是我唯一的方向……」王傑沙啞的歌聲傳來,傾訴著遊子的思念和衷腸,一簇簇背著行囊行走在路上的人影——走在他鄉的路上,也走在人生的路上——彷彿就疾行在眼前,還為我解答春運加鄉愁的滋味。
守著邊疆的戰友們,安居一隅、自得其樂的外表下,又何曾沒有這種滋味呢?回家、回家,讓多少戰士牽腸掛肚,讓多少黑髮盼白了頭,讓電話里多少萬里鄉音泣不成聲,讓多少愛人緊緊相擁卻只在夢裡。回家、回家,看父母雙鬢染上多少霜霞,看昔日友人風乾了多少理想年華,看家中老屋銘刻了多少歲月刀割,看自己從戎十載剩下多少時間繼續奔波。
看似歡天喜地的「回家」里,藏著多少感動、無奈和悲歌。當我沉浸在回家的小感觸時,網頁上的一個電視欄目吸引了我,它也叫《回家》。不自覺地點擊進去,最新的一期在今年1月6日播出,名字叫作「初心」。
我想,一個叫《回家》的電視欄目,因何在新年第一期播出「初心」這樣名字的一集呢?好奇心驅使下,我觀賞了這個36分鐘的電視片。它講述了一個名叫黃大年的人的故事——我是第一次聽說。2009年12月24日傍晚,一個黃皮膚、黑頭髮、戴著眼鏡的中年男子從倫敦希思羅機場起飛,經停北京,到達了長春。50歲的他,放棄了國外原本蒸蒸日上的事業,放棄了非常優厚的待遇,放棄了一家三口的團圓,頂住了重重壓力,返回了這片樹木生長的地方——算是葉落歸根吧。離開祖國20年後,他終於回來了。
他這個毅然的決定,源於一次召喚。2008年起,國家啟動「千人計劃」,召集世界頂尖的科學家為祖國發展建設搭台築堡,得知這樣一個消息,著名地球物理學家黃大年選擇了「回家」!在祖國工作的7年間,淡泊名利的他刻苦鑽研、勇於創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為國家填補了多項技術空白。
據說,因為他的回來,讓某國當年的航母演習整個艦隊後退了100海里。但這位「擊退」航母艦隊的戰士,沒能擊退病魔。2017年1月8日他在長春不幸因病去世,年僅58歲。
泰戈爾曾說,天空沒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已經飛過。黃大年「回家」的故事,使我愣住了許久——當我還局限在小小的過年「回家」中躊躇迷茫的時候,有的人已經找到「回家」真正的方向。
此時,再聽見王傑同樣的歌聲,彷彿少了許多感傷,更加遼闊、悠遠。「走過的世界,不管多遼闊,心中的思念,還是相同的地方……」
舍小家,為大家。和我同戍邊關的親愛的戰友們,也許今年的春節你沒有回家,但你已經「回家」。我想借用一句話向黃大年以及同他一樣的人們致敬:如果只能活一次的生命可以如此壯闊,一生亦是永恆!(宋殿鵬)


TAG:有故事的小軍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