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古代的箭頭跟國外的有什麼不同?說說箭鏃鋌的發展史

中國古代的箭頭跟國外的有什麼不同?說說箭鏃鋌的發展史

原始社會早中期,人們還沒有掌握青銅鑄造技術的時候,使用的箭鏃主要以骨質和石質為主,早期的原始箭鏃外形為三角形,後來則演變為梭形,再後來則在箭鏃的後部演化出了較細的鋌。

原始石箭鏃

這種演化的最終目的是讓箭鏃和箭桿能夠結合得更為牢固,鋌增大了箭鏃和箭桿的接觸面,外形也更適合與箭桿結合。從商代開始,直到清朝滅亡,中國軍隊常用的箭鏃都是各種有鋌鏃。

新石器時代晚期,人們開始使用青銅。現存最早的青銅箭鏃出土於二裡頭遺址,造型有多種:一種外觀為帶有尖鋒的圓頭扁鏟狀,後部有尖細的鋌;一種前鋒銳利、中間起脊、兩翼扁平後展成倒刺,後部有細長的圓鋌;還有一種三角形無鋌的。

戰國箭鏃

這些造型大體上繼承了骨鏃或石鏃的形制,其中第二種箭鏃便是先秦時期中國軍隊最常用的箭鏃之一——雙翼有鋌青銅鏃,在中國,這種鏃型貫穿了整個青銅時代。

商代時期,雙翼有鋌鏃是軍隊的主流箭鏃,不少墓葬中都陪葬有成捆的雙翼有鋌鏃。根據外形,商代的有鋌雙翼鏃可以分為外形短寬和狹長兩種,後者佔據多數,雙翼較窄。

山西博物院商代銅箭鏃

商代有鋌雙翼鏃的鋌通常為圓柱狀,北方地區出土的實物則有不少為扁鋌,部分箭鏃的扁鋌上還有釘孔,這種形制帶有明顯的歐亞草原文化色彩。

從二里頭時期到商代晚期,雙翼有鋌鏃的發展趨勢包括如下幾點:雙翼由短變長;倒刺由短而內收到長而外展;兩刃由弧形變為直線;本與關的間距變小。此外,早期的商代有鋌雙翼鏃的脊的截面多為菱形,脊多透出本,商代晚期的有鋌雙翼鏃,其脊的截面多為橢圓形,並出現了大量脊不透出本的例子。

河南省偃師二里頭遺址出土的雙翼銅箭鏃

和二里頭時期的同類型實物相比,商代的雙翼有鋌鏃的形制更為成熟,具體表現在兩翼的夾角更大,倒刺更尖,部分箭鏃帶有血槽。

產生這種變化的原因可能有兩個:一是鑄造技術的進步,畢竟製造血槽和倒刺都屬於較為精細的工藝;二是寬大的鋒刃可以給人體造成更大的殺傷。

安陽博物館商代青銅鏃

西周時期,主流箭鏃仍然是各種有鋌雙翼鏃,但造型和商代時期的已經有明顯區別。商代常見的三角形有鋌雙翼鏃已經不再流行,僅有少量存在。西周時期,主流有鋌雙翼箭鏃的雙翼為後鋒平直的條形,沒有倒刺,脊均不透出本。部分箭鏃的雙翼比較長,為了避免折斷,翼和本之間還鑄有連接條。西周晚期的雙翼有鋌鏃的雙翼內斂收縮,箭鏃造型呈流線型。

故宮西周青銅箭鏃

在東周時期,三角翼雙翼有鋌鏃最終被淘汰了,春秋中期的墓葬中便不見出土。東周時期的雙翼有鋌鏃繼承了西周時期條形翼鏃的形制,但兩翼變得更加窄痩,在整個東周時期,這種窄痩的雙翼有鋌鏃都是常用的箭鏃。和商代流行的三角翼雙翼有鋌鏃和西周時期的雙翼有鋌鏃相比,東周時期的雙翼有鋌鏃穿透力更強。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滾滾,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更多精彩的冷兵器內容請關注冷兵器研究所微信公眾號:lbqyj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兵器研究所 的精彩文章:

古人是怎樣狩獵飛禽的?淺談貴族弋射文化和箭鏃發展史

TAG:冷兵器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