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最熱鬧的「節」是春節,最美的「旅程」是回家!

最熱鬧的「節」是春節,最美的「旅程」是回家!

春節,別忘回家

隨著年齡漸長,外出求學、工作,離家鄉愈來愈遠。回家的次數更少,回家的時間更短,對家鄉的思念也愈發濃烈。

又是一年春運時,又是一年返鄉團圓季。異鄉客們都有一個相同的心愿——回家過年。家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

過年回家

團團圓圓

又是一年春運時,又是一年返鄉團圓季,春節傳統文化習俗在維繫中華兒女情感紐帶和民族情感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數以億計流入他鄉的民眾宛如候鳥,從大城市和東南部發達地區湧向位於內地的故鄉。

從航空、火車到陸運,再到摩托鐵騎大軍,不同的回家方式,體現了當下社會階層的差異和懸殊。但他們都有一個相同的心愿——回家。

年年春運年年難,買票難、坐車難、回家難!

一票難求的現實下,是一張張焦慮、渴望和無奈的表情,但不論回家的路有多難,對家的渴望、對親人的思念似乎也年復一年的讓遊子們義無反顧的投入到了滾滾的返鄉人潮。

春節返鄉大軍來襲

火車部隊

2018年鐵路春運購票日曆如期到來,每當此時,小編都會復刷一次《人在囧途》,感慨那「有錢沒錢,回家過年」的辛酸。

2018春運火車票預售表

火車站的春節遷徙部隊

搶票難

如此龐大的節前大遷徙讓全球人民驚嘆,帶上一年的勞動成果回家與家人分享,這便是十三億中國人民共同的文化共識和傳承。

摩托車部隊

近年來,在返鄉潮中又出現了返鄉摩托車大軍,騎摩托車回家過年似乎已經成為一種時尚。或三五成群,呼嘯而過,體現出了新一代農民工的自信與瀟洒。或單槍匹馬,歸心似箭。一方面繞過了乘車時一票難求的無奈,節約了時間;另一方面只是負擔部分小小的過路費與氣油錢,又節約了費用

「摩託大軍」千里騎行回家過年

「摩託大軍」或三五成群,呼嘯而過,體現出了新一代農民工的自信與瀟洒;或單槍匹馬,歸心似箭。風塵僕僕、長途跋涉的艱辛沒能阻止他們強烈的回家願望。

一輛摩托,載起一個家

一輛摩托車,兩箱行李;一件雨衣,半身泥濘。成千上萬輛摩托車,在寒風中呼嘯而過。千里騎行,他們的鄉愁與現實選擇如何碰撞?熾熱的親情念想如何消弭旅途的艱辛?

看似節約開支,其實是一種無奈

不用沒日沒夜地排隊買火車票,更不用受黃牛黨的氣,也不用擠車,辛苦一天,節約成百上千塊錢。每輛摩托車為兩人共乘或再帶一個小孩,比坐長途車節省好幾百元。對勞務工來說,這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但騎摩托車回家似乎又是一種無奈。如果我國已經解決了春運的難題,讓大家都能從容回家;如果春運期間的鐵路公路票價都和平常一樣,不再加價;如果這些農民工這一年有個很好的收入,誰還願意冒著凜冽的寒風,帶著受罪的妻子兒女,千里迢迢,來享受這份罪?

暖流行動

返鄉摩托車志願服務隊

有一群愛心人士自發組成返鄉摩托車志願服務隊。他們在路邊搭建臨時服務點,為返鄉摩托車隊提供車輛維修服務、提供水和食品等生活用品。

他們用自己的愛心為返鄉民眾拂去旅途疲勞,助力團圓夢夢想成真。他們的助人為樂和無私奉獻讓社會新風尚在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華夏熱土上蔚然成風。

拼車黨抱團取暖

搭伴拼車回家,分攤車費的同時,也是在分攤寂寞。春節將至,不少湖南的外出務工青年選擇自駕拼車回家,行程近千公里。

一票難求,老鄉選擇「拼車」回家

徒步回鄉

多年前,湖南大學生徒步400公里回家過年,稱為鍛煉意志。一路風餐露宿、翻山越嶺,輾轉經過長沙、湘潭、衡陽、永州等城市後,19歲的大學生江文龍和20歲的張凌輝終於步行平安到家。

湖南大學生徒步回家

開私人飛機回家

據悉,在福州金山展覽城的廣場上,福建商人——上海正陽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鄒建明的私人飛機停在平時用來停車的空地上,這次他乘坐著自己購買的直升機回家過年,並在幾個站點做停留,拜訪親朋好友。

乘私人飛機回家過年

騎自行車回家過年

男子騎自行車回家過年,一個月後發現方向反了……

前年,一名男子從山東日照騎自行車出發,準備回家過年,目標黑龍江齊齊哈爾。結果被人指錯了路,騎了一個多月來到了蕪湖。交警和收費站的工作人員一起買了票,幫他坐上了回家的車。

騎自行車返鄉

返鄉大軍為了生存,背井離鄉外出打工,為了能多掙些錢,說到底也是為了生存。一個是為了繁衍後代,一個是為了生存的物質,作為生物界的遷徙,並沒有本質的區別,也正是這種遷徙使我們的民族能夠優勝劣汰,幾千年來生生不息,得以延續。

家鄉變化

道路變化

從前,春節回家的路還是泥土路,遇到下雨天,滿地泥濘,無從下腳。

現在回家,再也不用忍受漫天塵土和滿地泥濘。通往回家的路越來越好走,鄉親們的生活越過越紅火。

物質條件變化

從前,農村物質匱乏,父母親好客,總會熱情留客人吃飯,但囿於經濟條件,待客的菜十分簡單。

如今,越來越多的鄉親脫貧致富,不再受溫飽之困,共同邁入小康生活。

教學基礎設施變化

從前,殘垣破壁的教室里稀稀散散坐著幾名灰頭土臉的學生,一師,一課本,幾桌椅。

現在,學校更加註重學生全面發展,圖書館、文化館、籃球場等文化設施,成了他們下一步的追求。

回家,令人欣喜的不僅僅是看到親愛的家人,更是感嘆於家鄉的變化。重塑鄉風、找回鄉愁,家鄉正在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編輯:粟麗蓉

德商情懷∣天下視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下德商 的精彩文章:

TAG:天下德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