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外防濕冷內防燥熱
目前北方地區的降水形式由雨變為雪,而南方地區雖然「地寒未甚」,基本少有持續降雪,但是由於雨水與寒氣交織,濕冷天氣也開始增多。這段時期的養生重點要「外防濕冷,內防燥熱」。最近不少地方都下起了雨雪,氣候逐漸由冷轉寒,濕冷的感覺讓朋友們感覺不舒服。預防凍瘡就要從這個時候開始。中醫認為凍瘡的發生是由於陽氣不足,外感寒濕之邪,使氣血運行不暢,瘀血阻滯而發病。因為濕冷的天氣還會加速體表散熱,所以濕度大的地區,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肢端血液循環不良、手足多汗、缺乏運動、營養不良、貧血以及一些慢性病患者常常成為凍瘡重點「照顧」的對象。
濕冷的冬天首先要給腳保暖。病從腳起,冷從腿來。與其他部位相比,兩腳最易受寒。兩腳受寒後,對全身都有一定的影響,可導致全身體溫下降,打亂各個部位的正常生理機能。尤其對上呼吸道的影響更大,一般可引起感冒、關節炎、消化不良和婦科病等。倘若是身處下雪地區,腳部的保暖尤應加強。踏雪後,最好用熱水泡泡腳。如果在雨夾雪的天氣,或者積雪融化了,即使穿上保暖的鞋子,不久就會濕透,極易凍傷雙腳。這時不起眼的塑料袋就能解決大難題,可以在襪子外套上塑料袋再穿鞋,一保暖,二隔熱。
按照傳統養生理念,要多吃溫熱性的食物。但是如今隨著暖氣、空調等取暖設施的廣泛運用,大家一般都在室溫較高的室內生活、學習或者工作,而且穿得多、動得少,燥熱的室內環境容易造成體內積熱。如果此時再吃熱量高、脂肪含量高且油膩的食物,容易導致肺火、胃火等人體的「內火」旺盛。這些體內的「火」不及時去除,還會影響肛腸健康,誘發熱結便秘等疾病。平時大家都習慣熟吃蘿蔔生吃梨,這段時間大家不妨試著生吃蘿蔔熟吃梨。梨具有潤肺清熱、養陰生津等作用。對於燥熱咳嗽型患者來說,熟吃梨能增加止咳的效果,這裡有一個簡單的食療方可以供大家參考:大梨1個,蜂蜜 60 克。將梨挖洞,去梨核,裝入蜂蜜,置於大碗中,隔水蒸熟吃。每日服用 1~2 次。對於白蘿蔔而言,大家平時一般都是熟吃的。中醫認為,生吃蘿蔔可以清熱生津、涼血止血、化痰止咳;而煮熟偏於益脾和胃,消食下氣。所以,從清熱生津的角度來說,生吃效果更好。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脾胃虛寒者不要生吃蘿蔔,最好煮熟以後吃,以免引起腸胃不適。呂斌 / 文


TAG:醫藥養生保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