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沒飯吃時開過滴滴專車

沒飯吃時開過滴滴專車

作品:日本海 北海道 1986;選自《海景》系列 1980-2002

藝術家:杉本博司,日本當代藝術家。曾是古董商,對日本古代美術、建築、文學、歷史有極高造詣。1948年生於東京,22歲畢業於日本立教大學經濟系;24歲畢業於洛杉磯藝術中心攝影系;26歲移居紐約,獲多個獎學金,30歲揚名國際,作品在洛杉磯現代美術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德國古根海姆美術館等地巡迴展出。涉獵建築、室內、能劇舞台、時尚設計等不同領域的工作;英國《泰晤士報》二十世紀最偉大藝術家Top200排行榜中,他是日本4位上榜藝術家中唯一在世攝影家。

杉本對海的最初記憶,來自年少時坐火車經過小田原的一個早上。那是與箱根隔著一片死火山地的古城,臨著太平洋,出了名的易守難攻。列車被隧道鯨吞,再吐出來的瞬間,窗外耀眼的陽光和大海迎面撲來,感官衝擊令杉本第一次感到「原來自己真的活著」。

海納百川,還承載著無盡的想像。英國國寶級畫家特納的海最張牙舞爪;法國象徵主義詩人蘭波筆下的海最悲催,是「死者永恆的搖床」;宮崎駿的《千與千尋》里,原型由斯里蘭卡加勒而來的列車所駛向的大海,是充滿希望但有去無回的人生;而杉本博司的海,就如聖彼得堡旁的波羅的海,一切瞬息萬變,結成了隆冬里的永恆。

選自《閃電原野》系列

杉本學完攝影之後,拉上僅有的傢具,開著嬉皮士最愛的大眾T1房車,移居到紐約。麵包都吃不上的時候,他把房車當滴滴專車,每天靠拉客賺來的75美元度日。

《海景》誕生前,他被當時的現代藝術大井噴給掀翻了,極簡主義再給他當頭一棒,他被刺激了,馬上攤開世界地圖,跑到各個海浪登陸的地方,立起了腳架。這顯然是吃力不討好的行為,他跑了幾萬里,拍出來的卻近乎一樣——海平線把畫面一分為二,沒有地點年份,誰能從黑白灰里看出來這是夏威夷,還是馬爾馬拉?地緣學無處發揮,類型攝影對其五體投地,光和升騰的水霧成了區分這些同胞圖像的唯一根據,真可憐。

馬爾馬拉海 1990 選自《海景》系列

可杉本是故意的。海和空氣一樣,亘古存在,如山頂洞人和周杰倫看的是同一個月亮一般,它是全人類的集體回憶,載我們穿越萬年,成為對話祖先的時光機。

具象之後,繪畫走向了抽象的羅斯科,攝影走向了失焦的杉本,所以2012年,佩斯畫廊把他倆擺在了一起,怎麼看怎麼和諧。

倫敦佩斯畫廊2012年開幕首展,左為羅斯科《無題(黑與灰)》系列,右為《海景》系列

攝影師有很多種,亞當斯把自然之美當作信仰;布列松喜歡等著決定性瞬間,荒木經惟無欲不歡,森山大道地毯式掃街;而杉本博司,是有組織有預謀的研究型攝影師。沒做好功課,沒想好拍啥,寶寶不約。

他的評論集《直到長出青苔》信息量大得驚人,他從人類起源談到愛和消逝;從泛神論寫到能劇和神道;從911大淪陷聊到荷蘭人怎麼用罐頭跟印地安人換來了今天的華爾街;他從日本平安時代說到幕府和明治維新。他收藏古物,天天側耳傾聽裡面的歷史迴響。

安藤忠雄的光之教堂 1997 選自《建築》系列

在創作《劇院》系列的時候,杉本獲得古根海姆基金會獎學金,走遍了美國的老劇院。電影放兩小時,他就坐在山頂位長曝光兩小時。照片最後沒有留下任何情節,只有白茫茫一片真乾淨,徒剩無邊的孤獨和自憐。自此,他得出來一個結論:「相機雖會記錄,但卻不會記憶。」

美國俄亥俄州亞克朗市 1980 選自《劇院》系列

攝影是片面的,沒有前因後果的圖像,是一種闡述觀念的媒介。所以,藉助8 x 10大畫幅膠片機,他跟哲人一起叩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

在美國拼了50年,杉本每天在紐約工作室創作,為了不吃膩歪的金拱門,安撫濃烈的鄉愁,他的中午便當是自製傳統紫菜飯。

在日本,他用10年在最初看海的小田原,設計了江之浦測候所,計算好角度,讓大門能框住第一抹冬至的陽光。

江之浦測候所是為了觀測確認在冬至夏至、春分秋分時,太陽的軌跡而建造

悠閑的日子,他依舊對海思索,發出 「為何我們帶著求知的大腦出生,卻被植入一個永遠無法尋求答案的系統當中」的感嘆。

杉本博司

點擊回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期《一分鐘藝術》主筆

合作聯繫:(86)132 6704 3650 (可發簡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分鐘賞畫 的精彩文章:

TAG:一分鐘賞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