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驚奇 > 娃娃和木偶很可愛?為什麼會有人覺得它們很可怕

娃娃和木偶很可愛?為什麼會有人覺得它們很可怕


每周日【真實靈異集錦】,收集網友們的親身經歷,歡迎提供自己的故事,或許你的遭遇並不孤單





by 溫言




我曾經非常不理解能芭比娃娃的成功,因為我從幼兒園時代起就覺得這種長得像」真人卻有某種區別的人偶娃娃不是可愛,而是似乎帶有某種邪惡。



還記得有次從幼兒園回家,打開家裡的書櫃,從最底層滾出了一大一小兩個金髮碧眼的娃娃,都穿著一模一樣的白色連衣裙,渾身散發著塑膠味道,而她們稀疏的金髮下清晰可見的頭皮和髮根,給予了我不小的驚嚇…





我當然不是一個人,在芭比娃娃以每秒鐘銷售20個的鼎盛年代,也有人說她長得像整容生化人。許多人說不清他們為什麼不喜歡娃娃,有的認為是不喜歡娃娃的僵硬感,有的是童年受過驚嚇,有的是受不了娃娃一直盯著你看…




但絕大部分時候,很多像我一樣討厭娃娃的姑娘們卻不敢說出「討厭娃娃」的心理,怕被看成是兒童中的異類,



在科學上有許多依據可以說明娃娃恐懼症是如何造成的,但最常見的原因是在兒童時期遭遇過某些和娃娃相關的負面情緒。維基百科給出的解釋是,由於娃娃經常是由大人們購買、贈與孩子的,孩子們往往只能被動地接受,而很多兒童其實不太喜歡這些「看起來似人、卻不知道在想些什麼的」類人模型。比如在我的case里,露出頭皮的娃娃滾出柜子的場景嚇到我了。對於輕度的娃娃恐懼症,人們只是見到娃娃覺得不太舒服,而嚴重的可能發生嘔吐、眩暈、心慌等癥狀,嚴重的還可能出現難以控制的脾氣狂躁或心臟暫時休克。

Pediophobia 娃娃恐懼症還有一個類似的「恐懼癥狀」——Pupaphobia 木偶恐懼症。




我先承認這個恐懼症我也有,而且比娃娃恐懼症的表象要厲害的多。而且,我童年的噩夢之一,就是那部所有小學校都會集體組織兒童們觀摩的、人見人愛的——小鈴鐺!




不要誤會,我很喜歡裡面的男女小主角,兩個圓臉的小朋友。但是人見那個人愛、說話捏嗓子、下巴隨時像要掉下來、頭髮黏嗒嗒的木偶小鈴鐺實在是嚇破了我的膽!

而且為什麼他長得那麼像黑白電影里的三毛?




當時上小學的我覺得害怕小鈴鐺這事是不光彩的、非主流的,所以它一直像個秘密般被埋藏在我心底里。直到我決定寫這篇關於娃娃和木偶恐懼症的文章時,隨手去豆瓣查了下影評,然後我就發現…原來我不是一個人啊!不是一個人!






很多人表示「這其實是CULT影片,不是兒童片」,還有人表示「小鈴鐺說話的嗓音,真是如影隨形,一輩子也忘不掉…」

嚴謹如我,默默地數了下評價的總人數(316)以及表示「害怕小鈴鐺」的人數,發現留言表示害怕或恐懼小鈴鐺木偶的比例竟然高達 38.6%!!然後還有同學,表示除了害怕《小鈴鐺》裡面的小鈴鐺外,童年的噩夢居然還有曹沖稱象裡面的木頭人…



和娃娃恐懼症不太相同,許多木偶恐懼症的根由儘管源自於童年時期的不愉快經歷,但後期流行的恐怖電影中的木偶形象,無疑加深了這種恐懼。
以木偶為恐怖題材的恐怖片中,最可怕的大概就是《死寂》了,也有翻譯為《歡迎來到死亡小鎮》和《瑪麗*肖》的。我不得不承認,儘管木偶讓我很不舒服,但我居然主動去看了這部片子,有時候人就是會有這種「怕什麼還非要看什麼」的BT心理。

這部片子里最恐怖的一個鏡頭,就是男主角去了荒僻島上,並發現了大型木偶展示櫃的場景。我的媽呀簡直把我的魂兒都嚇出來了…好過癮…





潘趣和朱迪有很多版本,下面的照片是不太恐怖的一個版本,恐怖的版本建議大家自己去搜索 Punch and Judy其它以人偶為恐怖元素的經典外國影片還有:




美國的鬼娃系列(大頭娃娃不敢買了);


韓國的《人形師》(CG娃娃也不敢碰了);


英國還有一個經典劇,叫做《潘趣和朱迪》,這個真是永遠的噩夢,但如果你想全面地了解英國人,一定要看看這個。

這是鬼娃的劇照,我想說,哪個缺德父母,把這個造型恐怖的娃娃送給那麼可愛的孩子啊..






在電影里,通過音效、燈光塑造氣氛,往往能把人偶的詭異感覺擴大化——這種詭異,來自於它們一成不變的笑容,看上去很美的笑容笑的你心裡冷氣直冒。還有很多法術,經常將邪惡的靈魂移植到木偶或人偶體內,它們隨時保持著悄無聲息的狀態,卻處處流露出神秘的色彩。國內也有不少以木偶為題材的恐怖片,比如非常有名的《輪迴》,小時候就曾在電視里播放過。奇怪的是,極為害怕木偶、且不怎麼愛看電視的我居然又看過,而且還從頭看到尾,每一個鏡頭都沒有放過,快被裡面的廣東手托木偶嚇死了。




小心,前方圖片高能...








如果想進一步探究和分析這種對娃娃或木偶的不適感的淵源,目前我所能找到的最好的解釋其實是「恐怖谷理論」(Uncanny Valley)。

恐怖谷理論是指:


人形玩具或機器人的模擬度越高人們越有好感,但當達到一個臨界點時,這種好感度會突然降低,越像人越反感恐懼,直至谷底,稱之為恐怖谷。但當它持續「進化」,與人的相似度繼續上升時,人類的反應就會由負轉正,對之滋生出同胞般的移情。







不舒服的原因可能有如下幾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恐怖谷效應,區別只是輕重而已。




這一理論是在1969年由日本機器人專家森昌弘提出假設,恐怖谷現象的發生有一個閾值,這個公認的閥值是在75%左右。當相似程度超過這個閥值時,人們會在潛意識裡把對方當成是「人」,這時哪怕機器人與人類有一點點的差別,都會顯得非常顯眼刺目,讓整個機器人顯得非常僵硬恐怖,讓人有面對行屍走肉的感覺。

舉個例子而言,凝視下面的模擬人圖片,你會有不舒服的感覺嗎?






一是源於高模擬形態下真假的不確定帶來的不安。模擬度很低,人們不怕,因為知道那是假的,模擬度高到一定程度,人們有時候就不確定真假,把真人當假人,把假人當真人,都會嚇到人。

第二源於一種威脅感。和人類如此相似卻非人類,會讓人覺得會遭到潛在的威脅。




還有另一個可能性是,病患者與屍體跟一些類人機器人有很多視覺上的畸形相似,引出觀察者同樣的驚慌和情緒劇變。這種反應在機器人的情況上比屍體會更糟,因為人們能輕易明白自己對屍體厭惡感覺的原因,但卻無法清楚了解自己為何對機器人產生這種厭惡。

正因為恐怖谷理論,許多機器人專家在製造機器人時,都盡量避免「機器人」外表太過人格化,以求避免跌入「恐怖谷陷阱」。許多影視工作者也會在進行形象設計的時候,刻意規避讓主角太過像人卻又不是人,以避免恐怖谷效應。




最明顯的一例應用就是《阿凡達》裡面,有意將不同星球的人,設計為蔚藍皮膚、有尾巴的生物,這樣當觀眾看到這些人物的時候,不會被恐懼心理分散掉正常觀感。

而最為明顯的一組反例應用是國內某家化產品,曾經花了大筆錢,塑造出一整套詭異五彩布偶家族,並且買了電梯廣告,只要回家,就能看到布滿疤痕般的媽媽臉,微笑地迎面歡迎你…



不知道是哪個坑爹廣告公司的創意...歡迎舉報




當時在微博貼吧和各大論壇上都有看到不少人表示看到這個廣告瘮人,偏偏該品牌還著了魔似的,從此所有廣告都由這些布料人主演;後來又發神經把布料人弄到劇場裡面去,搞了個布料人劇場…我覺得這個廣告算是最能表現恐怖谷理論的證據了。

在我們的童年時代,討厭娃娃或者木偶是件挺危險的事兒,因為娃娃和木偶都是大眾審美中兒童應該喜愛的玩具。如今的時代已經足夠包容,也允許我們就內心這種非主流的恐懼發聲。如果你是一個家長,也請千萬不要硬塞這些可怕的東西給孩子,尊重孩子,哪怕他還小,像尊重他們所熱愛的東西一樣,同時也尊重他們的恐懼和擔憂。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真實靈異事件 的精彩文章:

鄰居小孩失蹤,他找的格外用心,難道是老王?警察都產生了疑心

TAG:真實靈異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