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明朝首開大航海時代、但無世界定位,否則真沒大英帝國什麼事了

明朝首開大航海時代、但無世界定位,否則真沒大英帝國什麼事了

大航海時代的明朝

明朝滅亡是漢人永遠的痛楚。隨著影視劇熱播,魏忠賢和東林黨成為明亡討論的主要原因。但這些都誇大其詞了。任何王朝帝國滅亡,最直接的原因肯定是軍事力量衰弱,尤其是職業」軍人「的缺位(不是指抓壯丁那種兵)。但明朝由於身處大航海時代,其滅亡的主因又多了一個——沒有搞清楚自己在世界上的定位。

跟大英帝國早期一樣,明朝只能海外擴張才能保命

明朝中後期非常類似大英帝國早期,對內是開明仁慈的,不能做得太過分。但同時統治成本又太高,財政壓力非常大。對內徵稅多了,老百姓不滿意,徵收少了不夠用。面對這個矛盾,大英帝國的辦法是不顧一切的走出去,把統治成本轉嫁給殖民地。 但這需要世界視野,大航海給了他們這個機會。否則它也會被壓力壓垮,事實上,也一直有人唱衰英國,一直等待英國崩潰。

明朝實際上也已經到了世界史時刻,它必須選擇內向還是外向。如果選擇內向,財政壓力早晚要壓垮,選擇向外就要全面動員,放開一切勢力出去。時間最晚就在張居正萬曆那個時期。

其實,明朝的機會一點也不差,它有海軍傳統,有朝貢體系,甚至有初級的工業基礎。為什麼沒有走出去呢?這不能不說是觀念問題。而觀念問題的關鍵,在於傳統政策慣性太過強大,不能吸取唐朝的經驗教訓。

明朝海軍

面對財政壓力,唐朝選擇了楊炎,相當於明朝的魏忠賢,但叛亂還是發生了

唐朝的府兵制跟明朝的衛所制度是差不多的。朱元璋建國時曾豪言:朕不費民力而養兵百萬。但是,跟唐朝幾乎一模一樣,他擋不住腐敗。

唐朝到了天寶年間,均田和府兵制已經敗壞,財政壓力相當之大。當時的兩個政策集團,是楊炎集團和劉宴集團。楊炎主張對工商貿易為主的江淮地區徵收重稅,用來募集兵力。劉宴主張相反,想維持著江淮地區的經濟活力,開源節流,暫時先委屈一下農民。

東林書院

劉宴被楊炎用陰謀害死,唐朝就選擇了對江淮地區徵收重稅。不久,裘甫這個人就開始帶領民眾抗稅,成了一次預演,很快,黃巢這個殺人魔王就來了。可見,就算魏公公當政,也不見得有好結果。

張居正也沒有國際視野,留下一個充盈的國庫也沒用

嘉靖皇帝平定倭寇之後,明朝已經具備一切建立自己海洋經濟體系的條件。但這時上來一個張居正。他先對農田農業下手,重新測量全國土地,然後合併各種稅費,搞了「一條鞭法」,也就是一刀切。這個政策雖然對,但是格局不行,時機也有問題。剛才說了,明朝這時候首要的是開放觀念,全面開放海禁,重建海軍,把太祖的朝貢體系升級成一個海洋貿易體系。

張居正故居

張居正有沒有這個視野現在不知道了,即便他有視野,也沒有機會了。他很快就因酒色過度而暴斃,留下了一個舊攤子,雖說國庫里多了很多銀子,但這種錢是從農田裡弄取出來的,很快就會用光。根本問題一點沒有解決,而時間卻在加速流逝。

國庫再次花光,明朝就再也沒有機會了。時間窗口已過

親政後的萬曆皇帝真正廢掉了一切機會。據說考古學家挖掘他的陵墓後,發現他的屍體,確認他患上了「肌肉萎縮症」。這個就沒用辦法了。他的三場大型戰爭雖然很牛逼,但是花光了國庫里的錢,就是張居正從農田裡敲出來那些。

萬曆帝陵寢

等到財政危機再次來臨的時候,朝廷又重新分成兩個政策集團,這就是魏公公和東林黨了。這段歷史其實已經沒有什麼好說的了,明朝已經沒有活命的機會。滿洲人看準了這點,就像唐朝的河東、河北兩個軍閥集團一樣,他們要的就是你唐朝財政枯竭,沒有兵,然後自己建國稱帝。

明朝最後時刻,養不起兵、打不起仗

明朝由於花光了國庫,又沒有啟動海洋貿易體系,只能靠這裡敲一點、那裡摳一點出來,募集一些社會閑散人員為兵。到了崇禎時代,明朝的兵力到底如何?可以看遼東軍閥吳襄的奏對——崇禎問吳襄:關寧軍有10萬吧?吳襄奏對:總兵力2.5萬;崇禎又問:都是精銳吧?吳襄回答:只有3000精銳。

崇禎殉國處

這個是實話,因為明朝從張居正錯失擴張機會以來,已經越來越「內卷化」,開支非常巨大,但收入來源又非常有限。魏公公就算跟唐朝的楊炎一樣當政,對江南重稅,也一樣會會引發叛亂。只是明朝最後的結局太慘,東林黨在錯誤的時機執行唐朝劉宴政策,引發了雙重惡果。

明朝本來是最有機會為中國人打開世界之門的朝代,卻因為觀念太落後、太保守而錯失機遇。明朝只有像大英帝國一樣堅決地走出去,不再眷念古老的土地觀念,才是唯一的活路。否則必死無疑,滿洲人只是坐等巨人餓死,不需要出什麼力,等於是撿來的。(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銘記歷史篇 的精彩文章:

成吉思汗的蒙古騎兵為何天下無敵?

TAG:銘記歷史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