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香河的民間信仰之城隍神

香河的民間信仰之城隍神

尹玉茹

香河縣地處京畿之地,有著各民族融合的歷史,又經過多次移民,南北東西文化碰撞,形成了獨特地區獨特文化內涵。即儒釋道大融合,也被當地人稱為大教。就宗教信仰而言,儒、釋、道均信,又不盡信。因此上蓋廟時慷慨悲歌,扒廟時也慷慨悲歌,致使境內的千年古迹,皆蕩然無存,只能從傳說中去領略當年的風光了。

除去寺廟所塑神像、佛像之外,民間信仰尚有以下諸神:

城隍:

在民間信仰中,城隍神頗有名氣。其神守護當地城池,佑護一方百姓,是一位對上天負責的地方最高神祗。舊時全國各地大小城市,都有城隍廟,無一例外。

祭祀城隍歷史悠久。早在周朝就有祭祀水庸風俗。《禮記》記載,天子的八種大祭祀中,其中所祭的第七神即水庸。古代稱有水的城塹為池,無水的城塹為隍。城隍就是水庸逐漸演化而來。

關於城隍的源流,據《明史·禮三·城隍》載,最早見諸史籍的城隍廟是三國時東吳赤烏三年(公元239年)修建的城隍廟。南北朝時,北齊大將幕容儼鎮守郢城,被梁朝大都督侯鎮率水陸大軍團團圍住。幕容儼聽說郢城有一所城隍廟,於是率眾祈請,希望城隍保佑。果然反敗為勝,大敗梁軍。

唐代已經普遍信奉城隍。各城鎮紛紛建廟祀奉,李德裕曾建成都城隍廟,張貼有祭城隍之義。張九齡、杜牧均有《祭黃州城隍文》,宋代以來,城隍廟遍布天下,甚至出現許多遷就附會,說某人死後成神而為城隍。如會稽城隍為唐初惠澤於民的龐玉,北京城隍為宋末民族英雄文天祥,上海城隍為元末顯靈救護上海百姓的秦裕伯,杭州城隍為明代鋤奸直臣周新。蕪湖、寧國等地的城隍為有漢代孤忠美名的蘇信。不可盡述。

由於各地城隍多是被百姓信任的名臣賢士,所以老百姓有事都想跟城隍說說。香河城內太平街,有董二其人,這人不愛講話,人稱董二蔫子。他的地與香河大財主康傑三相接。連著二年被康傑三吞去了好幾壠地,董二蔫子在縣衙門連著告了仨月也沒人理。董二蔫子一怒之下,買了香燭紙馬,每天來到城隍廟台階上下跪,焚香點紙,三拜九叩,然後打開稟貼,高聲朗讀,朗讀完畢,又磕頭祈禱,「求城隍爺給小民做主,懲惡揚善。」然後,掖好稟貼,該幹啥幹啥去。董二蔫子是個孝子,陽間敬老母,陰間敬城隍,每天早晚告兩次,風雨無阻。老百姓圍觀的人多去了。

被告人康傑三,離城很近,聽說董二蔫子陰狀告了個沒完沒了,也害怕了。求官家出面,官家不管。只好托出人來調解,董二對調解人就一句話:「告定了!」

調解人聽說董二孝母,就來求忠厚老實的董母。左說右說,老太太答應不告了,老太太跟兒子說:「人家認賠了,媽可答應人家了。」董二這才罷休。

第二天一早,由窮哥們幫忙,由康家送糧車上卸下二十石玉米碼在城隍廟台階上。董二蔫子往糧食垛上一站,「他康某人欺我三年地,包我三年產。他康某人認輸了,我不告了。」然後叫出香火道人,給廟裡一石玉米做香錢。

董二蔫子借著城隍威力,終於贏得了這場官司。

文字尹玉茹 攝影周景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說香河 的精彩文章:

TAG:說香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