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麻煩打包一下:悉尼的海灘、巴黎的新橋、柏林議會大廈,這些你熟視無睹的風景,也許就是藝術

麻煩打包一下:悉尼的海灘、巴黎的新橋、柏林議會大廈,這些你熟視無睹的風景,也許就是藝術

現在都市裡的生活節奏很快,人們在寫字樓里從白天忙到晚。

長久的室內生活,很多年輕人都沒時間去戶外活動了;即使出門,也是急著趕著,從來沒好好欣賞過身邊的景色。

曾經就有一個藝術流派,專門把室外環境當作畫布,來創作藝術。

有的藝術是用天然的石頭堆出一個神秘兮兮的巨型螺旋符號:

有的藝術是用布把一座大橋包裹起來:

還有的藝術是在公園安裝了無數個橙色大門,像過年一樣:

這個藝術流派,被稱作「大地藝術」(Earth Art or Land Art)

人們看了大地藝術的作品之後,為之震動,原來我們生活的環境,可以這麼有趣、這麼美好。

那麼這個流派是怎麼產生的呢?

這就要從上個世紀60年代的美國說起了。

20世紀60年代,美國的很多藝術家忍受不了當時的社會氛圍。

說到底,都是經濟發展太迅猛造成的。

一方面,大家有錢了,開始重視文化產業,城市中的一切文化藝術活動都能立即成為文化消費品。

很多藝術家為了賺錢,一味的迎合市場,消費者喜歡什麼,就畫什麼,根本不想創作好的藝術。

波普藝術《瑪麗蓮夢露》安迪·沃霍爾作

波普藝術就是商業文化的代表

另一方面,為了多賺錢,污染很多自然環境,破壞了生態平衡。

這些林林總總,讓藝術家們很憤怒。

他們最終決定:我們要對抗商業藝術和生態污染,乾脆就把我們生活的環境變成藝術!讓大家意識到身邊的環境有多美好!

美國疆域那麼遼闊,美景那麼多,隨便搞搞就可以成為藝術的。

美國疆域好大

這些藝術家利用自然環境做出的藝術,就叫做大地藝術。

大地藝術的發起者之一,是個叫羅伯特·史密森的小眼睛男人:

羅伯特·史密森(1938—1973)

他是一個充滿童心的藝術家,愛玩石頭子兒;曾經租用運土機把超過6噸的石頭和垃圾倒入猶他州的鹽湖裡。

羅伯特把這些石頭慢慢堆疊,竟然在鹽湖紅色的水中,堆出了一個巨大的堤壩。

按照人的視線看,堤壩是這樣的:

感覺一般般,沒啥特別的。可是航拍之後的效果,很震撼,是個螺旋形堤壩

開篇我們看到的巨型螺旋,就是這件藝術《螺旋形防洪堤》

堤壩的寬4.6米,長457米

如果說航拍之後,還是覺得不夠神,那再看看空中俯拍:

像變色龍的舌頭

是不是覺得很神秘,像某個未解之謎的符號一樣。

羅伯特做這個《螺旋形防洪堤》,是想追求工業與生態之間的平衡,呼籲大家要愛護環境。

後來,他在荷蘭的一個廢棄採礦場做環境改造,又用石頭在水邊堆了一座半圓形堤壩:

《缺損的圓——螺旋形山丘》

沒想到這件藝術,竟然引發了當地居民戶外活動的熱潮。

當地居民看見這個作品之後,瞬間炸開了:我們平時生活的地方,居然可以做出這麼好玩的藝術來。

大家一致認為要把這個「缺損的圓」改造成公園,永久保留下來。從此再宅的人,有事沒事都願意出來溜個彎。

看來,藝術真的可以改變生活。

大地藝術家有很多,做的藝術也是千奇百怪。

在這些神奇的藝術家中,把大地藝術玩的最大、最炸的,是一對夫婦,克里斯托夫婦。

丈夫叫克里斯托,妻子叫珍妮·克勞德。

兩人同年同月同日生,既是恩愛的夫妻,也是事業上的合作夥伴,共同完成了多項舉世聞名的大地藝術作品。

兩口子同吃同住同勞動

而他們最愛玩的藝術手法就是「包裹」。

早先,克里斯托夫婦包裹小的物體;克里斯托先生的手繪特別棒,每次在包裹之前,他都會先設計出草圖:

草圖設計好之後,開始包裹:

實物效果和草圖幾乎一致

後來,他們覺得包裹小汽車不過癮,得做大的。正好有一個契機,東德修建柏林牆。

夫妻二人決定用油桶把巴黎最狹窄的小路堵死,抗議柏林牆。

《油桶牆·鐵幕》

這件藝術雖然不是「包裹」,但是卻是標誌著克里斯托夫婦的藝術由室內轉向戶外。

從此兩口子的「包裹藝術」一發不可收拾。

1969年,兩個人計劃「包裹海岸」。

先畫好精美的草圖:

待一切準備就緒,開包!

就這樣,悉尼附近1609米的海岸被包起來了:

海岸一大片銀白色峭壁:

這件作品做好之後,兩口子想做一個像萬里長城那樣宏偉氣魄的作品。

於是在太平洋岸邊的一個山丘,《奔跑的柵欄》誕生了:

草圖

準備就緒,開始奔跑:

蜿蜒曲折:

乍一看,真的很像萬里長城:

柵欄最終引入太平洋:

這條白色織物一共有38千米長,活生生的「布料小長城」。

自己作品前合影,好幸福

克里斯托包裹了幾個荒野後,又把目光轉向城市建築。

1985年,兩口子花了14天,用閃光布料把巴黎的新橋全部包裹起來了:

草圖

這就是我們開篇看到的那座橋,真好看:

陽光照射下,包裹著的橋和倒影都很美:

這些項目做完之後,克里斯托夫婦準備搞更大的事情。

兩口子經過6年的策劃,決心在美國的西海岸和日本的東京海岸玩大地藝術。

這一次他們不包不圍,用傘。

美國區域,用黃傘覆蓋:

草圖

張開的小黃傘:

萬里江山一片黃:

日本區域,用藍傘覆蓋:

到處都是藍色大傘:

克里斯托特夫婦利用日美兩國17個小時的時差,在裝置完日本的傘後,立即飛往美國進行安裝。

這樣使遠隔萬里的日美兩國能夠在同一天同一時刻里完成這一藝術品。

3100頂巨傘同時張開,真是壯觀:

克里斯托夫婦用「包裹」來做他們的藝術手法,其實是有深意的。

他們認為大地藝術是藝術和自然的結合,並不是經過人工所製作的藝術重於大自然,而是大自然重於人工的藝術作品。

換句話說,用「包裹手法」把大自然稍加施工或修飾,使人們重新注意大自然,從中得到與平常不一樣的感受。

為了讓人們對身邊的景色有不一樣的感受,克里斯托夫婦做了一件「漫長的作品」。

說「漫長」是因為,兩口子為了做這件作品,從1979年開始就一直在等待。

克里斯托夫婦在等什麼呢?

他們在等待紐約市長的許可令,打算在世界第一大都市紐約,做一場大地藝術。

認真投入工作的克里斯托夫婦

功夫不負有心人。2005年,新任的紐約市長批准了兩口子的藝術項目。自他們在1979年計劃開始,已經等待了26年。

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克里斯托的藝術項目,是在中央公園做一場大地藝術。

紐約中央公園

中央公園是位於紐約市曼哈頓中心的一座大型公園,從1857年開始面向公眾,建立初衷就是為了保護環境。

它既是紐約市的象徵,也是美國著名的歷史名勝古迹。

在這樣一個著名景點裡做大地藝術,呼籲大家戶外活動和愛護環境,無疑是最炸裂的。

克里斯托夫婦要做的藝術是給中央公園裝7503扇「門」。

這麼一個大項目,草圖是必不可少的:

效果逼真的手稿

工作人員開始搭建大門:

搭建成功!一扇一扇橙色大門向遊人打開:

這就是我們開篇提到的大門

7503道大門猶如橙色的河流,為紐約蕭瑟的冬天加了一道暖色:

白中透橙,讓中央公園有了溫度:

橋上也有門:

人們都來公園看這道「橙色河流」:

遊客在大門下溜達:

克里斯托兩口子也來玩了:

這7503扇橙色大門,綿延37公里,貫穿了整個中央公園,引來無數遊客觀看。

可惜16天後,這些門就被拆除,永遠消失不見。

克里斯托夫婦就是用「包裹」的手法,使大家熟視無睹的景色,突然變了一副樣子,人們不得不停下腳步去重新觀察身邊的環境。

兩口子站在《門》的草圖前

經兩口子稍加改動,人們忽然意識到,自己天天經過的公園,竟然這麼美。

而這些只短時間保留的藝術品,彷彿在告誡大家,珍惜眼前美好的事物,因為一切都稍縱即逝。

雕塑家羅丹說過:生活中從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大地藝術家們做藝術,從荒無人煙的野外折騰到車水馬龍的鬧市,就是為了喚醒大家對美的感知。

被打包的柏林議會大廈:

克里斯托的《包裹柏林議會大廈》

一隻熟睡的大白兔:

台灣桃園藝術節的賞月兔

插400個避雷針呼喚閃電:

理查德·隆的《閃電的原野》

所以,希望今後大家百忙之餘,多去戶外走走,好好欣賞一下周圍的景色,也許你也會發現以前沒有留意的美好。

周末別宅了,快去戶外發現美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意外藝術 的精彩文章:

TAG:意外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