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黃牡丹湯——經方解讀

大黃牡丹湯——經方解讀

大黃牡丹湯——經方解讀(九十五)

【組 成】大黃四兩(18克);牡丹皮一兩(9克);桃仁五十個(12克);冬瓜子半升(30克);芒硝三合(9克)。

【服 法】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內(即納)芒硝,再煎沸,頓服之。(水煎服)

【講 解】本方為治腸癰(急性闌尾炎)屬於濕熱與瘀血互結之主方。本方溶苦寒瀉下、活血化瘀、清熱除濕三法而成。方中用大黃瀉下瘀熱結聚,清熱解毒,丹皮清熱涼血、活血祛瘀,兩葯合用,瀉瘀熱濕熱而為君。芒硝軟堅散結,協大黃蕩滌實熱而下行,具「釜底抽薪」及「推陳致新」之效。桃仁活血破血、散瘀通便,冬瓜仁清濕熱,排膿散結消癰,共為臣佐之葯。諸葯合用,有瀉熱破瘀、散結消腫之效。

該方的常用加減法為:如發熱重的可酌加銀花、連翹、蒲公英、敗醬草、赤芍等一、二味以清熱解毒。如腹痛甚的,加玄胡索、乳香、沒藥以活血行氣止痛。如右下腹出現腫塊的,可加當歸、赤芍、皂角刺、地丁草、紅藤等以加強活血祛癖瘀、清熱解毒。如見大便似痢不爽,舌紅苔少,脈數有傷陰象徵,可去芒硝,加生地、玄參、花粉養陰清熱生津。如見腹痛高熱濕熱重的可加黃連、黃芩以清熱瀉火燥濕。如大熱大渴的加生石膏、花粉以清熱瀉火、生津止渴。嘔吐不食的,加黃連、姜半夏,苦辛通降,清熱止嘔。腹脹的加厚朴以行氣消腫。

【臨證應用】用於腸癰(急性闌尾炎)屬於濕熱瘀滯者,如膿已成而屬熱實證的也可加減使用。

臨證使用指征為:腸癰初起,右少腹疼痛拒按,腹皮微急,甚則局部有痞塊,小便自調,時時發熱,自汗出,又惡寒,或右腳屈而不伸,牽引則痛劇,苔黃膩,脈滑數屬里熱實證者。

凡重型急性化膿性或壞疽性闌尾炎,闌尾炎合併腹膜炎(或有中毒性休克,或腹腔膿液多的),嬰兒急性闌尾炎,妊娠闌尾炎合併瀰漫性腹膜炎,闌尾寄生蟲病等本方不宜使用。對老人、孕婦、或體質過於虛弱的,均應慎用。

【文獻摘錄】「夫腸癰之病,皆由濕熱瘀聚,鬱結而成。病既在內,與外癰之治,又自不同。然腸中既結聚不散,為腫為毒,非用下法,不能解散。故以大黃之苦寒行血,芒硝之咸寒軟堅,蕩滌一切濕熱瘀結之毒,推之而下,桃仁入肝破血,瓜子潤肺行痰,丹皮清散血分之鬱熱,以除不盡之餘氛耳」。(《成分便讀》)

包潘良——在線輔導

浙江省東方中醫信息化技術研究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草在線 的精彩文章:

TAG:百草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