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老三侃劇:天下良田

老三侃劇:天下良田

乾隆八年,金殿驗鳥,數省或以歉報豐,或以豐報歉,一半以上官員弄虛作假,帝王盛怒,摘取十大臣頂戴花翎,悉數收監。造假案牽出軍機大臣裕善,查沒之際,發現被白蟻蛀蝕的銀屑,不禁讓心系黎民百姓的乾隆痛心疾首。

君無良臣猶如樹無蟬鳴,此時的乾隆受孝賢皇后的提示,讓孫嘉淦請回劉統勛。而劉統勛在赴任之際,也啟用了自己八年前因「第一糧倉案」受牽連的兩名弟子谷山和杜宵。機緣巧合之下,谷山識破了山東官倉驗糧的貓膩,為自己的將功贖罪抹下了第一筆。劉統勛著御賜鐵靴上朝,接著皇帝的「冬日雷,遍地賊;雷打冬,十個牛欄九個空」的空字,道出了山東空倉,繼而紀衡業朝堂之上坐實空倉案的內幕,而戶部侍郎鐵弓南豈知如此事端,頗有些招架不住,直冒冷汗。

紀衡業自縊朝堂之前,留下了「謊言誤國」四個字。劉統勛朝堂之上直言聖上,當今朝野忌憚真言,粉飾太平,空倉系因無糧,無糧卻因少田,如此這般大清國岌岌可危。劉統勛受命戶部侍郎、督察院左都御史,徹查良田案。就在此時,當時與谷山、杜宵分手前往淮安縣為其父周伏天翻案的大扇子的魚鱗冊上也有所進展,當然個中艱辛自是甚多。

冬日雷,遍地賊。這其中的小賊自不必多言,但大賊確是背景深厚,不僅有身處官場的父母官,還有勢可通天的「寸土堂」及青雲當鋪,難以置信的竟然可以賣官鬻爵,製造無數的冤假錯案,像梁詩正案、唐思訓案、十大臣案、孫嘉淦案,手段可謂陰狠毒辣。民以食為天,食以田為重,然而,民間為求利卻在田間種植煙草,富賈宋五樓假借聖意大肆圈地蓋窯燒磚,皇親國戚大修皇家莊園,加上人口的快速增長,使得元朝時的人均16畝田地,到了乾隆年間人均不得4畝。輕賤了活命之田的不只是田,還有人,更是當今朝堂,「大清國的糧田出事了」。

乾隆帝將飯字,一分為二,「沒有了食,便成了反」,為朝中眾臣敲響了警鐘。然而誰料劉統勛在「廢皇莊」上面的冒進,欲動搖大股東的根基,與老闆乾隆的意見不合,讓訥親一派有了可乘之機,與劉統勛相近的一干臣等便陸續遭貶。劉統勛和唐思訓便在浙江錢塘開啟了其無冕之官的為官生涯,以「墾荒營」的形式,造田救國。欲成大事者,必經歷萬千險阻,然而只有能不忘初衷堅持下來的才有可能成為賢哲,在這部天下糧田裡也不例外。墾荒營將流民變為墾民,利國利民之器,也遭到了訥親等人的百般阻撓,其中令劉統勛罪人傷心的便是其學生杜宵的叛變與背離,其一干人等枉為父母官,接督墾之名,大肆清丈田畝,私設田畝稅、牛角稅、糞稅、尿稅不計其數,貪得無厭令人髮指。

然幸得明主,雖馬旗門、杜宵、潘八指、訥親等弄虛作假,身居要職,但終是朗朗乾坤,邪不壓正,在大扇子對一干人等惡行的指正下,眾惡得以除滅,眾善得以昭雪,七萬畝糧田得以保全,大清根基得以穩固。

該劇自始至終,緊緊圍繞「富民須先豐糧,糧豐則百業興,保田保糧乃一根一基,二者合之才有強國」。看似講治國理政,實則處處點到當今的為官為人、選人育人、職場生存之妙,例如劇中對杜宵的評價「十年前杜宵為六雀堂堂主,專寫各種奏摺,甚至還有硃批,杜宵雖有經天緯地之才能,但他唯獨缺一個「德」字,因此永世不可錄用」,再如劉統勛在請辭之後,與張廷玉的對話中的自評「我雖然為皇上找到糧田的危機,卻沒有找到解決的辦法!……我是有愧於朝廷啊……從未喪失信息……」。

最後,在這裡以張廷玉的那句話結尾:「老夫此生,知葯而難知毒,知書而難知劍,知政而難知君,知國而難知民啊,正因為如此落得個君不知我,國不惜我的下場,還望延清吸取老夫做官的教訓,不要走此末路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叄生萬悟5 的精彩文章:

TAG:3叄生萬悟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