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王凱馬天宇王大陸你們這片不配叫英雄本色
從頭至尾,《英雄本色2018》一直響著張國榮的《當年情》。
這首歌,選的不是太合適。
如果用《兄弟難當》做主題曲,說不定,整部電影倒不至於那麼令人齣戲。
來,跟我一起唱——
我說兄弟難當,咱們有難一起闖,一杯酒啊到天亮,再和從前一樣…
真的,這部電影的劇情、表演,和快手中那些宣揚兄弟情誼的視頻段子,沒什麼兩樣。
都特別的,硬。
巧的是,電影中還專門設計了幾句台詞,不只一次,說日本黑幫的做派太裝了。
喂,咱們要嘲諷的時候也先瞧瞧自己,就這整部片子里,能找出一段不那麼裝的表演嗎?
所有的角色,無論正派反派、主角配角,都在努力闡釋著什麼叫浮誇,什麼叫裝腔作勢。
說起來,這事一點也不能怪演員。
當然,如果能換掉幾個不合適的演員,比如馬天宇,影片可能會好看那麼一點點。
問題是,再合適的演員,不管他演技有多麼成熟,到了這部電影里,也只能…硬。
劇情與台詞給演員設定了限制,他們沒機會動用那些將角色詮釋得自然的方法。
而這些劇本上的問題,概括起來,即——
在沒有衝突的地方生造衝突,在沒有情感的時刻硬做情感。
先說在沒有感情的時刻硬做情感吧。
僅舉一例,是周凱(王凱飾)、馬柯(王大陸飾)之間的一次談話。
馬柯跟著周凱在江湖上混了多年,提出要和周凱拜把子。
周凱說,咱們本來就是兄弟了,何必要拜,兄弟永遠是兄弟。
因為是從《英雄本色》改編而來,兄弟情是這部電影最重要的主題。
我們可以揣測到導演的意圖,是要把這一主題端上檯面,問題是,我們感受不到這種情誼。
這樣的談話,跟酒桌上的逢場作戲有什麼區別?
電影倚賴動作,如果沒有共患難作為情感的基礎,說再多,只會讓人覺得說話的人太矯情。
然後我們主要聊聊這部電影是如何在沒有衝突的地方生造衝突的。
電影前半部分,講周凱、馬柯如何不想參與販毒。
怎麼表現的呢?
首先,是兩個人被皮筋(吳樾飾)領著,跑到日本去跟日本毒販接觸。
本來,談生意嘛,高高興興的事,可在這個場景里,幾個人表現得好像有仇一樣。
這是一種假衝突,本質上屬於不禮貌,是屢見於黑幫電影的一股歪風邪氣。
幾個人坐定之後,周凱才知道真相,皮筋拉他來這裡竟然是要談毒品生意。
好,買賣做不成,那就拍屁股走吧,不行,得有衝突,於是日本毒販槍指周凱,不讓他走。
這就很尷尬了,走還是不走呢?走了,毒販的槍就沒意義了,不走,等著上菜嗎?
周凱,勇敢地拿起一支牙籤,讓日本毒販有種戳他的眼睛,毒販呢,憋了半天,沒戳。
幾位常在江湖上走的狠角色,突然像跑進一個搶著付賬的世俗場景,惺惺作態、扭扭捏捏。
這種情況下,他們除了裝腔作勢,還能做什麼呢?
接下來,周凱和皮筋的兩次衝突,也跟上述場景一樣,每次都像是皮筋在無理取鬧。
皮筋勸周凱參與販毒,周凱不,爭執之下,馬柯掏出槍對準皮筋。您倒是打啊,不打。
到了老大哈哥(林雪飾)那裡,皮筋再次拉周凱下水,周凱仍然拒絕。又要打,又沒打起來。
丁晟像是有一種特殊癖好,千方百計,要把演員一次又一次地置入扭捏的情境中。
到了電影后半部分,因為有更多角色和周凱發生衝突,我們會把他的這種癖好看得更加清楚。
在多次拒絕販毒之後,周凱遭皮筋設計,差點死了,後又被弟弟周超(馬天宇飾)抓進監獄。
電影后半部分,主要圍繞周凱與周超的兄弟情,以及他和毒販阿蒼(余皚磊飾)的對抗展開。
兄弟情這條線,講的是他們如何從誤會走向和解。
周超因為周凱走私,又間接導致了父親的死亡,對周凱心生怨恨,一再要求他離開本地。
這是一種不太令人信服的怨恨,周凱以前犯的錯誤,不至於讓周超跟他勢不兩立。
而在出獄之後,周凱洗心革面,開始做起了本分生意,周超仇視他,就更沒有了理由。
這種情況下,周超每次對周凱的責罵,都彷彿成了一種孩子氣式的撒嬌,讓人很是尷尬。
電影受原作的束縛太多,為了在片尾實現兄弟和解的目的,硬生生要在兄弟間樹立起分歧。
同時,可能由於某些不可抗力,它又不太敢讓周凱重新走上犯罪之途。
影片倒是設置了一些阻礙,讓周凱和馬柯的從良之路顯得不那麼順暢。
比如,周凱販魚,受到其他魚販的排擠;馬柯修船,被顧客冷眼相待、頤指氣使。
如果兩人因為這些挫折,重新開始走私,那周超對他們的不理解也就有了一定的基礎。
可,如果這樣,彷彿便宣示了這樣一種觀點:在這個世界上,做本分生意是不太可能的。
導演的問題在於,他似乎沒有勇氣讓周凱成為一個壞人,也不願賦予他一丁點的性格弱點。
於是,周凱、周超之間的矛盾,成了兩個好人的矛盾,他們目標一致,但卻必須要吵。
而跟阿蒼對抗的這條線,則純粹像是阿蒼沒事找事,一心想通過挑釁來實現自我毀滅。
周凱入獄前,哈哥和皮筋之所以要除掉他,一是因為他知道的太多,二是想獲得他的人脈。
三年過去,皮筋已死,周凱在獄中沒有松嘴,同時他的人脈也已經過時。
此時,無論是哈哥,還是哈哥樹立起來的新頭目阿蒼,都沒有理由再來為難周凱。
要麼,如果他們擔心後患無窮,可以痛痛快快地把他殺了。
然而,沒有,導演又一次起了讓角色扭捏起來的興緻,讓阿蒼一再地拜訪周凱。
第一次,阿蒼前來向周凱致謝,謝他的守口如瓶,與此同時,他的手下把馬柯丟進了海里。
這,不是有病嗎?
後來,他向周凱表明了他的目的,是想讓周凱跟周超說說情,讓周超不要盯他們盯得太緊。
他威脅周凱說,如果周凱不這麼做的話,那他們就要對周超做一些比較過分的事。
阿蒼的這個思路,著實有些奇葩——
一,周超在警隊里還算一名新丁,又不是什麼重要角色。
二,威脅周凱,還不如直接威脅周超。
三,威脅人的時候,手上得有把柄,空口威脅,除了讓對方加強防禦,有什麼用?
在阿蒼的努力之下,終於,周凱跑到了公安局裡,向警察交代了阿蒼的犯罪證據…
歸根結底,無論是弟弟周超,還是阿蒼,和周凱都是沒有什麼衝突的。
因為劇情的發展必須依靠衝突,於是,周超被塑造成了一個情商低的人,而阿蒼,成了蠢貨。
在《英雄本色》原作中,英雄們說他們過時了。
他們所秉持的重情重義的道德觀、價值觀,既與法律發生衝突,又與小人們產生對抗。
在丁晟的這部新作中,英雄們同樣被認為過時了。
只不過,他們所追求的,不是情也不是義,而是,以恰當的姿勢站在正確的隊伍里。
周凱和馬柯,既要做守法好公民,也要做幫派成員的好夥伴。
當幫派成員蠢得實在沒辦法再交往的時候,兩位英雄走上了警民合作的康庄大道。
他們永遠是正確的,那又怎麼和別的角色發生衝突呢?
而沒有衝突,就沒有人物,沒有人物,就沒有故事。
從頭至尾,《英雄本色2018》一直響著張國榮的《當年情》。
這首歌,選的不是太合適。
如果用《兄弟難當》做主題曲,說不定,整部電影倒不至於那麼令人齣戲。
來,跟我一起唱——
我說兄弟難當,咱們有難一起闖,一杯酒啊到天亮,再和從前一樣…
真的,這部電影的劇情、表演,和快手中那些宣揚兄弟情誼的視頻段子,沒什麼兩樣。
都特別的,硬。
巧的是,電影中還專門設計了幾句台詞,不只一次,說日本黑幫的做派太裝了。
喂,咱們要嘲諷的時候也先瞧瞧自己,就這整部片子里,能找出一段不那麼裝的表演嗎?
所有的角色,無論正派反派、主角配角,都在努力闡釋著什麼叫浮誇,什麼叫裝腔作勢。
說起來,這事一點也不能怪演員。
當然,如果能換掉幾個不合適的演員,比如馬天宇,影片可能會好看那麼一點點。
問題是,再合適的演員,不管他演技有多麼成熟,到了這部電影里,也只能…硬。
劇情與台詞給演員設定了限制,他們沒機會動用那些將角色詮釋得自然的方法。
而這些劇本上的問題,概括起來,即——
在沒有衝突的地方生造衝突,在沒有情感的時刻硬做情感。
先說在沒有感情的時刻硬做情感吧。
僅舉一例,是周凱(王凱飾)、馬柯(王大陸飾)之間的一次談話。
馬柯跟著周凱在江湖上混了多年,提出要和周凱拜把子。
周凱說,咱們本來就是兄弟了,何必要拜,兄弟永遠是兄弟。
因為是從《英雄本色》改編而來,兄弟情是這部電影最重要的主題。
我們可以揣測到導演的意圖,是要把這一主題端上檯面,問題是,我們感受不到這種情誼。
這樣的談話,跟酒桌上的逢場作戲有什麼區別?
電影倚賴動作,如果沒有共患難作為情感的基礎,說再多,只會讓人覺得說話的人太矯情。
然後我們主要聊聊這部電影是如何在沒有衝突的地方生造衝突的。
電影前半部分,講周凱、馬柯如何不想參與販毒。
怎麼表現的呢?
首先,是兩個人被皮筋(吳樾飾)領著,跑到日本去跟日本毒販接觸。
本來,談生意嘛,高高興興的事,可在這個場景里,幾個人表現得好像有仇一樣。
這是一種假衝突,本質上屬於不禮貌,是屢見於黑幫電影的一股歪風邪氣。
幾個人坐定之後,周凱才知道真相,皮筋拉他來這裡竟然是要談毒品生意。
好,買賣做不成,那就拍屁股走吧,不行,得有衝突,於是日本毒販槍指周凱,不讓他走。
這就很尷尬了,走還是不走呢?走了,毒販的槍就沒意義了,不走,等著上菜嗎?
周凱,勇敢地拿起一支牙籤,讓日本毒販有種戳他的眼睛,毒販呢,憋了半天,沒戳。
幾位常在江湖上走的狠角色,突然像跑進一個搶著付賬的世俗場景,惺惺作態、扭扭捏捏。
這種情況下,他們除了裝腔作勢,還能做什麼呢?
接下來,周凱和皮筋的兩次衝突,也跟上述場景一樣,每次都像是皮筋在無理取鬧。
皮筋勸周凱參與販毒,周凱不,爭執之下,馬柯掏出槍對準皮筋。您倒是打啊,不打。
到了老大哈哥(林雪飾)那裡,皮筋再次拉周凱下水,周凱仍然拒絕。又要打,又沒打起來。
丁晟像是有一種特殊癖好,千方百計,要把演員一次又一次地置入扭捏的情境中。
到了電影后半部分,因為有更多角色和周凱發生衝突,我們會把他的這種癖好看得更加清楚。
在多次拒絕販毒之後,周凱遭皮筋設計,差點死了,後又被弟弟周超(馬天宇飾)抓進監獄。
電影后半部分,主要圍繞周凱與周超的兄弟情,以及他和毒販阿蒼(余皚磊飾)的對抗展開。
兄弟情這條線,講的是他們如何從誤會走向和解。
周超因為周凱走私,又間接導致了父親的死亡,對周凱心生怨恨,一再要求他離開本地。
這是一種不太令人信服的怨恨,周凱以前犯的錯誤,不至於讓周超跟他勢不兩立。
而在出獄之後,周凱洗心革面,開始做起了本分生意,周超仇視他,就更沒有了理由。
這種情況下,周超每次對周凱的責罵,都彷彿成了一種孩子氣式的撒嬌,讓人很是尷尬。
電影受原作的束縛太多,為了在片尾實現兄弟和解的目的,硬生生要在兄弟間樹立起分歧。
同時,可能由於某些不可抗力,它又不太敢讓周凱重新走上犯罪之途。
影片倒是設置了一些阻礙,讓周凱和馬柯的從良之路顯得不那麼順暢。
比如,周凱販魚,受到其他魚販的排擠;馬柯修船,被顧客冷眼相待、頤指氣使。
如果兩人因為這些挫折,重新開始走私,那周超對他們的不理解也就有了一定的基礎。
可,如果這樣,彷彿便宣示了這樣一種觀點:在這個世界上,做本分生意是不太可能的。
導演的問題在於,他似乎沒有勇氣讓周凱成為一個壞人,也不願賦予他一丁點的性格弱點。
於是,周凱、周超之間的矛盾,成了兩個好人的矛盾,他們目標一致,但卻必須要吵。
而跟阿蒼對抗的這條線,則純粹像是阿蒼沒事找事,一心想通過挑釁來實現自我毀滅。
周凱入獄前,哈哥和皮筋之所以要除掉他,一是因為他知道的太多,二是想獲得他的人脈。
三年過去,皮筋已死,周凱在獄中沒有松嘴,同時他的人脈也已經過時。
此時,無論是哈哥,還是哈哥樹立起來的新頭目阿蒼,都沒有理由再來為難周凱。
要麼,如果他們擔心後患無窮,可以痛痛快快地把他殺了。
然而,沒有,導演又一次起了讓角色扭捏起來的興緻,讓阿蒼一再地拜訪周凱。
第一次,阿蒼前來向周凱致謝,謝他的守口如瓶,與此同時,他的手下把馬柯丟進了海里。
這,不是有病嗎?
後來,他向周凱表明了他的目的,是想讓周凱跟周超說說情,讓周超不要盯他們盯得太緊。
他威脅周凱說,如果周凱不這麼做的話,那他們就要對周超做一些比較過分的事。
阿蒼的這個思路,著實有些奇葩——
一,周超在警隊里還算一名新丁,又不是什麼重要角色。
二,威脅周凱,還不如直接威脅周超。
三,威脅人的時候,手上得有把柄,空口威脅,除了讓對方加強防禦,有什麼用?
在阿蒼的努力之下,終於,周凱跑到了公安局裡,向警察交代了阿蒼的犯罪證據…
歸根結底,無論是弟弟周超,還是阿蒼,和周凱都是沒有什麼衝突的。
因為劇情的發展必須依靠衝突,於是,周超被塑造成了一個情商低的人,而阿蒼,成了蠢貨。
在《英雄本色》原作中,英雄們說他們過時了。
他們所秉持的重情重義的道德觀、價值觀,既與法律發生衝突,又與小人們產生對抗。
在丁晟的這部新作中,英雄們同樣被認為過時了。
只不過,他們所追求的,不是情也不是義,而是,以恰當的姿勢站在正確的隊伍里。
周凱和馬柯,既要做守法好公民,也要做幫派成員的好夥伴。
當幫派成員蠢得實在沒辦法再交往的時候,兩位英雄走上了警民合作的康庄大道。
他們永遠是正確的,那又怎麼和別的角色發生衝突呢?
而沒有衝突,就沒有人物,沒有人物,就沒有故事。
文 | 甜叔


TAG:電影審片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