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文化浩劫!

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文化浩劫!

巍巍幾千年之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但在這幾千年的歷史傳承中經歷了太多劫難。陳丹青曾經說過,二千年文脈已斷。陳老的話可能有點偏激,但中華文化流傳至今,我們能拾起的,也只能是一些零星的碎片。 在此,我僅舉幾個影響比較深遠的例子。中國歷史上的焚書坑儒誰都知道,但是除了這一次還有什麼嗎?

中國歷史上最大文化浩劫,倒退兩百餘年,華夏文明墮入深淵!

最驚心動魄,極為陰險,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焚書事件!

清乾隆編纂四庫全書時銷毀了對滿清不利的書籍總數,據統計為一萬三千六百卷。焚書總數,15萬冊。銷毀版片總數170餘種、8萬餘塊。除了焚毀書籍,滿清還系統的對明代檔案進行了銷毀。目前明代檔案僅三千餘件,主要是天啟、崇禎朝兵部檔案,也有少量洪武、永樂、宣德、成化、正德、嘉靖、隆慶、萬曆、泰昌朝的官方文書(其中很多已經被滿清修改過)。

其餘估計不少於1000萬份明代檔案,已經全部被銷毀了。除了銷毀書籍和檔案外,滿清還系統的對殘存書籍和檔案,進行篡改。根據韓音湖等編纂的《明代蒙古漢籍史料彙編》,滿清在文字獄時代曾經對有關蒙古、滿清的各種記錄做過系統的銷毀和篡改。

「皇明」字頭:此類字頭書籍,全部銷毀。《嘉靖、隆慶、萬曆、天啟四朝注略》,這本書乾隆年間被軍機處奏准列入全毀書目,《嘉靖以來首輔傳》乾隆四十四年十一月十八日奏准禁毀,"甲申"字頭此類字頭,全部禁毀,《朝鮮征倭紀略》禁毀滿清查禁。焚毀的「軍」字頭、「經」字頭、「明」字頭的部分書籍名錄,見下文。

但"漏網之魚"的幾種史料:《江變記略》;敘述滿清八旗在江西殺戮姦淫的暴行,尤其是其中敘述八旗匪徒,對婦女通宵達旦的實施輪姦;《揚州十日記》:親歷者敘述滿清在揚州十天的大屠殺。《四庫全書》的編修可以說是全國圖書都要進獻檢查,不僅不利於滿清的文獻被禁毀,連前人涉及契丹、女真、蒙古、遼金元的文字都要進行篡改。查繳禁書竟達三千多種,十五萬多部,總共焚毀的圖書超過七十萬部,禁毀書籍與四庫所收書籍一樣多。

「初下詔時,切齒於明季野史。其後,四庫館議,維宋人言遼金元,明人言元,其議論偏謬尤甚者,一切擬毀,……隆慶以後,至於晚明,將相獻臣所著,靡有孑遺矣」。明清之際,黃道周、張煌言、袁繼咸、錢肅樂、顧炎武、黃宗羲、孫奇逢諸人的著作,均於例禁。後來稍稍放寬,有些人的著作,只要「改易違礙字句,無庸銷毀」。

但對錢謙益、呂留良、屈大均、金堡以及戴名世、王錫侯、尹嘉銓諸人的作品,查禁特別嚴厲。乾隆時被銷毀的書籍「將近三千餘種,六、七萬卷以上,種數幾與四庫現收書相埒」。吳晗說過「清人纂修《四庫全書》而古書亡矣!」文字獄如此之徹底,一篇吳三桂的「反滿檄文」,一本《揚州十日記》,一本《嘉定屠城記略》,竟在中華本土湮滅二百多年,二百多年後才從日本找出來!《四庫全書》所收古籍許多經過篡改是盡人皆知的事實。

與清代統治者利益相關的明朝人的文學和歷史作品遭到大力剿滅,而且殃及北宋南宋。《四庫全書》的編纂者對於反映民族矛盾、民族壓迫和民族戰鬥精神的作品盡量摒棄和抽毀,對於不能不收錄的名家名作則大肆篡改。如岳飛《滿江紅》名句「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胡虜」、「匈奴」在清代是犯忌的。

於是《四庫全書》館臣把它改為「壯志飢餐飛食肉,笑談欲灑盈腔血」。張孝祥名作《六州歌頭·長淮望斷》描寫北方孔子家鄉被金人佔領:「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膻腥」犯忌,改作「凋零」。陳亮的《水調歌頭·不見南師久》詞云:「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於中應有,一個半個恥臣戎。」「恥臣戎」犯忌,改作「挽雕弓」。還有更荒謬的,辛棄疾的《永遇樂·千古江山》中的「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被改作「人道宋主曾住」。

「寄奴」是南朝宋開國皇帝劉裕的小名,「宋主」可以說是他的尊稱。這兩句的格律也應作「仄平」,兩個字的音也都是「仄平」,改為「宋主」並不涉及音律問題;「寄奴」二字也與清朝犯忌的「胡」、「戎」、「夷」、「虜」等了無關涉。那麼為什麼還要改呢?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用小名稱呼帝王,做慣了奴才的《四庫全書》館臣看到就感到彆扭,因此即使沒有「違礙」之處也要改。

另外,根據一些近代學者,發現的宋代刻本看,很多描繪金元屠殺的史料,在滿清《四庫全書》中,全部遭到了刪除和篡改。最令人髮指的是,滿清還通過篡改文獻,達到對漢民族進行誣衊的目的。如滿清宣稱,張獻忠立有碑文,曰:『天生萬物,以養人人無一善以報天,殺、殺、殺、殺、殺、殺、殺』。

但根據近年四川考古工作者,找到的張獻忠碑文看,實際卻是:『天生萬物,與人人無一物與天鬼神明明,自思自量』根本沒有七個殺字。這些殺字,顯然是滿清走狗文胡編出來的。魯迅先生在他的文章里舉了一個例子。現摘錄如下:現在不說別的,單看雍正乾隆兩朝的對於中國人著作的手段,就足夠令人驚心動魄。

全毀,抽毀,剜去之類也且不說,最陰險的是刪改了古書的內容。乾隆朝的纂修《四庫全書》,是許多人頌為一代之盛業的,但他們卻不但搗亂了古書的格式,還修改了古人的文章;不但藏之內廷,還頒之文風較盛之處,使天下士子閱讀,永不會覺得我們中國的作者裡面,也曾經有過很有些骨氣的人。

華夏文明噩夢--「撒謊」的明史

1、 《明史》從頭到尾都由滿清皇帝終審定稿。

清廷的幾位皇帝對《明史》修撰的重視可謂到了離譜的程度,《明史》每完成一部分,康熙、雍正、乾隆無不仔細審閱,乃至事無大小地就每個自己所「關心」的細節提出自己的「建議」並讓書寫者照辦。

朱元璋修《元史》只花了兩年多時間,蒙元修《宋史》(二十四史中規模最大的一部史書)也只花了兩年多時間,惟獨滿清,修一部明歷史竟然花了幾代帝王近百年的時間,其處心積慮之深由此也可見一斑。所以說,今天我們所了解的書面的明朝,實在是出於清帝之政治目的而在一定程度上被滿清 妖魔化了的明朝,是與歷史的真實是有一定距離的。

2、 《明史稿》的幾度撰改。

武英殿本《明史稿》混合了萬斯同、王鴻緒、張廷玉這三人的心血和心思。這三人在實際上先後主持《明史》的修撰工作並完成了各自的版本。但萬斯同審定的《明史稿》第一版顯然是價值最高的,王鴻緒版的《明史稿》似乎是竊取自萬斯同版的《明史稿》並大有刪改,張廷玉版的《明史稿》則是在前兩版的基礎上大體按照滿清皇帝的意思來修撰和刪定的。

3、 史家萬斯同的貢獻。

萬斯同是明末思想家黃宗羲的得意門生,出於對保存明代真實歷史的責任心,才接受了清廷邀其前參加「明史」修撰的工作,但卻終生拒領清廷的薪俸。由此,史學家萬斯同通過自己切實的努力乃為明朝「保留」下了大量第一手的、真實可貴的史實資料。

可惜每一位後來者都陸續對萬氏版的《明史稿》進行了各自的削刪和修改,乾隆欽定的四庫本《明史》也不例外。儘管如此,以萬斯同初稿為總的基礎的《明史》還是為我們保存了明代的基本面貌,儘管當中存在一些嚴重的問題。

4、史官修史的獨立性在清廷已完全喪失。

明朝的皇帝對於史官撰修當朝史的工作是從不干預的,這正是古代中國最可寶貴的傳統之一。但是很可惜,自唐朝發動了玄武門兵變的李世民干預史官獨立撰史的那一刻起,這一優良傳統就遭到了破壞。而滿清統治者對史官工作獨立性的剝奪,則在事實上達到了一個登峰造極的地步。以修改歷史來美化自己的人,我以為都應該大打折扣,當中的齷齪之極者,乃至應該直接扔進歷史的垃圾筐。

5、修完《明史》後毀棄大量明朝史料。

清修《明史》,幾代學者歷時近百年,可謂基本保存了明朝的史實,但卻在康乾雍諸帝的旨意下,幾經嚴格的增刪、政審、篡改,在一定程度上成功地扭曲和醜化了明朝的真實形象,並在《明史》定稿成書後,焚毀了大量明代的原始史料。

目前中國歷史第一檔案館保存的明代檔案只有3620餘件,它們幾乎都是明末天啟、崇禎兩朝的,明初和中期的檔案都沒有。明代檔案所以保存不多,或許有明清之際戰亂的緣故,但主要的還是清廷修撰明史之後,對所依據的檔案史料往往棄置甚至燒毀掉。如此,滿清對於明朝的妖魔化處理就失去了反駁的第一手證據。乾隆之齷齪由此可見一斑。

附一份乾隆朝銷毀的明代書籍,根據韓音湖等編纂的《明代蒙古漢籍史料彙編》(第一輯),滿清在文字獄時代曾經對有關蒙古、滿清的各種記錄做過系統的銷毀和篡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陳傑愛歷史 的精彩文章:

TAG:陳傑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