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重視心搏驟停前期的預防、預識和預警

重視心搏驟停前期的預防、預識和預警

據新版《中國心肺復甦專家共識》介紹,我國心血管疾病患者約為2.93億,已成為我國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目前每年約有54.4萬人發生心搏驟停,成為青壯年人群的主要殺手。

心搏驟停(CA)是指心臟泵血功能機械活動的突然停止,造成全身血液循環中斷、呼吸停止和意識喪失。CA本質上是一種臨床綜合征,是多種疾病或疾病狀態的終末表現,也可以是某些疾病的首發癥狀,常常是心源性猝死的直接首要因素。CA往往猝然發生,搶救過程中任何失誤和延誤均可導致不良預後,因此,在CA發生之前即CA前期,應強調預防、預識和預警,即"三預"方針。

所謂CA前期,是指患者未發生心搏、呼吸驟停前極短暫的先兆癥狀時間,往往只有數分鐘至數小時,這期間從個人到家庭、社區和醫療衛生服務系統乃至整個社會,每個相關要素的構成都會成為決定CA患者生存與否的關鍵。

CA前期預防包括家庭初級預防、社區中級預防和醫院高級預防。對於每個家庭來說,每個年齡段的成員都有出現猝死的風險和可能。因此,每個家庭應該樹立健康、和諧的家庭文化,彼此關心健康問題;定期進行健康體檢,掌握個人健康狀況;及時就醫治療,相互督促規範治療;積極配合社區慢性疾病的管理。

理想的社區CA預防體系建設應包括科普、培訓、人員、裝備、預案和文化等幾個方面。

醫院是CA救治醫療衛生應急救援體系的終極環節和代表。包括建立院前急救反應體系、院內CA預防體系和心肺復甦術培訓與質量控制。

CA前期預識是指對於針對可能發生CA的高危患者進行預先性識別,及時採取可能的干預措施,預防CA或及早啟動心肺復甦術流程。預識包括溯源性預識、動態性預識以及即時性預識三個方面。

CA前期預警是基於循證醫學為依據的易發生CA的病症、基於現代醫學檢測篩查的高危個體,通過現代醫學大數據分析而得出的預警模式。包括機體預警、心理預警和以前預警。

院外CA多為心源性疾病所致,年輕人和年長者發生CA的原因不同。作為不同的個體和人群,可供預測CA發生的機體特徵也不盡相同。年輕人多表現為遺傳性離子通道疾病和心肌病變引發的惡性心律失常,還有心肌炎和藥物濫用等原因。而年長者則表現為慢性退行性心臟改變,例如冠心病、心瓣膜病變及心力衰竭。

對沒有已知心臟病的人群,篩查並控制血脂、血壓、血糖、吸煙和體重指數等心血管病危險因素是最有效的CA預防措施。基因學檢測將成為預測CA的重要手段,而冠心病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是目前唯一臨床常用的CA預測指標。

心理因素是CA的誘因之一,喜、怒、哀、思、悲、恐、驚等情緒、精神因素也可引發CA。資料表明,情緒因素能顯著的影響和改變心、肺、腦疾病的發生率。情緒因素可以是發病的病源性因素,也可以是促發因素,或者使疾病加劇。

過度情緒如大喜、大悲及精神因素可引發交感神經興奮和迷走神經抑制導致的原發性CA,也可通過影響呼吸中樞調節,引發呼吸性鹼中毒導致心搏、呼吸驟停,還可誘發原有心腦血管疾病,引發的繼發性心搏、呼吸驟停。臨床上與心理因素關係比較密切,且容易引發CA的幾種高危情況應引起大家的警惕,提前做好預防工作。這一類疾病的治療都是以β受體阻滯劑為代表的抗心律失常藥物和心臟復律除顫器(ICD)治療為主,同時應該避免劇烈運動、過度的情緒改變以及遠離令人產生應激的環境等。

感謝您的閱讀和訂閱,您的支持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論健康重要性 的精彩文章:

萬萬沒想到,這3種食物都是致癌誘因!告訴你醫生每天在吃什麼

TAG:論健康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