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5.房顫危害,不可不知!

5.房顫危害,不可不知!

心房顫動,簡稱房顫,作為臨床最常見的持續性心律失常,被稱為「21世紀的心血管流行病」,全球發病率不斷攀升。為了普及、規範房顫的臨床診療,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湯日波教授等,從房顫的定義和流行病學開始,通過一百個問題,為我們解答臨床工作中有關房顫診療的最常見問題,乾貨滿滿,敬請期待!

房顫患者的體征

心率快慢不一、心音強弱不等、節律絕對不規整、心率快於脈率(脈搏短絀)。

房顫的危害

近年來隨著生活方式的變化,房顫患病率有增加趨勢,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其發病率也在升高,人們逐漸意識到其危害並採取積極的治療。房顫的具體危害如下。

1. 增加卒中風險

房顫使卒中風險增加5倍,這種風險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J Am Coll Cardiol 2014,64:e1-76),而且與房顫有關的卒中往往是致命的,那些倖存下來的患者常常伴有殘疾,且與其他原因導致的卒中相比更易複發,房顫相關的卒中死亡風險增加1倍,醫療費用增加1.5倍(Eur Heart J 2010,31:2369-2429)。

2. 增加心衰發病率

心衰與房顫有共同的危險因素及複雜的內在關係,這兩種疾病過程常同時存在,相互促進,互為因果。房顫是心衰強烈的獨立危險因素。有報道顯示,15.6%~24.0%的初診房顫患者隨後會被診斷為心衰(中華心律失常雜誌2015;19:321-384),房顫可使罹患心衰的風險增加3倍(J Am Coll Cardiol 2014,64:e1-76)。

3. 增加死亡率

Framingham研究顯示,房顫患者病死率約為健康人群的2倍,目前抗凝治療被證實可降低房顫相關的死亡率(Eur Heart J 2010;31:2369-2429)。

4. 增加痴呆風險

房顫患者的痴呆風險較無房顫人群增加2倍(J Am Coll Cardiol 2014,64:e1-76),包括血管性痴呆。小型的觀察性研究表示,無癥狀性栓塞事件可能與認知功能受損相關(Eur Heart J 2010,31:2369-2429)。

5. 降低生活質量

與健康人群相比,房顫患者的生活質量明顯受損並下降(Eur Heart J 2010,31:2369-2429),而生活質量已成為房顫臨床試驗及醫療實踐過程中的一項重要評價指標。房顫對生活質量的影響量表(atrial fibrillation effect on quality-of-life,AFEQT)中,"治療擔心維度"包括患者擔心房顫有可能隨時發生、擔心房顫對健康造成長遠的不良影響,以及擔心治療中抗凝葯的不良反應等6項。這些與患者的心理健康聯繫密切。

其他影響房顫患者生活質量的因素還包括性別、癥狀負荷、近1年因房顫發作而急診的次數、醫保類型及是否正接受華法林治療等。因此,在對房顫患者的治療管理中,需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為目標綜合制定治療方案,重視疾病及其治療對患者心理健康方面所造成的影響(中華心律失常雜誌2015,19:321-384)。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在線 的精彩文章:

6.房顫,到底有多少種分類?

TAG:心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