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吳心伯:特朗普執政與「兩個美國」之爭

吳心伯:特朗普執政與「兩個美國」之爭

本文大概3000字,讀完約9分鐘

圖片來源 「新華網」

自特朗普入主白宮,其特立獨行的風格和非建制派背景使他的執政之路充滿了不確定性。一年來,特朗普的執政風格和政策走向對美國產生了哪些影響?

對此,盤古智庫顧問委員會高級顧問、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吳心伯分享了他的觀點。

2017年1月20日,唐納德·特朗普入主白宮。鑒於其特立獨行的風格和非建制派背景,他的執政之路充滿了不確定性。一年下來,特朗普從執政風格到政策走向都凸顯了其作為「另類」美國總統的身份,並大大激化了「兩個美國」之爭:建制派的美國與反建制派的美國之爭,19世紀的美國與20世紀的美國之爭,民主黨的美國與共和黨的美國之爭。

特朗普的執政風格

特朗普執政風格的三大特點引人注目:發推特、反建制、小圈子。

發推特是特朗普在競選期間動員支持者的重要武器,入主白宮後也保持了這一習慣,他以推特表達了自己的立場與態度,也引起了很多的爭議,甚至導致一些支持者不認可其執政行為。作為非建制派,特朗普對建制派表現出強烈的反感與不信任,這既表現為他要求削減國務院的預算和編製,也表現在他與主流媒體的激烈對抗上。特朗普依靠一個他信得過的小圈子(包括他的家人)來發號施令,這既是他作為大老闆治理公司的習慣的繼續,也是不相信官僚體制的體現。

到2017年年底為止,特朗普的行政領導班子還未完全到位,其中部長級、副部長級和局級層面的缺口分別達10%、30%和60%。這一現實不僅極大幹擾了特朗普政府的順利施政,而且進一步加深了特朗普對於核心決策圈的倚重。而在其小圈子內部,也存在派系之間的內鬥,尤其是所謂「本土主義派」和「全球主義派」在利益和價值觀等層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齟齬,加之特朗普的家庭成員在其團隊中罕見地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這就令決策過程變得更為複雜。

特朗普上任伊始,一面大力清算奧巴馬的政治遺產,如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推動廢除奧巴馬醫改法案、退出《巴黎協定》、試圖撕毀伊朗核協議;一面推出特朗普新政,頒布「限穆令」、限制非法移民、在美墨邊境建牆、推行稅改、發起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等。然而,雖然特朗普擁有「一致政府」(共和黨同時控制行政和立法機構)的優勢,但盤點其一年的執政成果似乎如願以償的不多。由於一些共和黨議員的反對,廢除奧巴馬醫改法案受挫,而撕毀伊朗核協議也遇到重重阻力。「限穆令」一波三折,到年底才塵埃落定。在美墨邊境建牆雖已啟動,但成效未知。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方案尚未出台。真正的亮點是12月21日國會最終通過了其減稅法案,並在次日由特朗普簽署成為法律。這個1986年以來規模最大的稅改法案應該是特朗普總統任期內最重要的成就。

特朗普的執政效果

從特朗普第一年的執政效果看,在政治層面,表現為支持率低迷、分裂和鬥爭加劇以及共和黨內部對特朗普的不適應。在第一年的大多數時間裡,特朗普的支持率只有百分之三十幾,這創造了美國總統執政首年低支持率的紀錄。

共和、民主兩黨的鬥爭已是美國政治的頑疾,卻因特朗普執政而更加激化。對特朗普進行的「通俄門」調查雖事出有因,但更多地是民主黨發泄其2016年大選失利怨恨之舉。據美國學者的觀察,政治分裂已蔓延至地理、文化、經濟、政治和社會諸方面。紅、藍州的民眾觀看不同的新聞,閱讀極為不同的書,欣賞不同的音樂,觀看不同的電視節目,越來越多地根據兩種截然不同的傳統過日子。有分析認為,當前美國社會的分裂程度是內戰以來最嚴重的。

在共和黨內部,則出現建制派與反建制派、溫和派與另類右翼之間的尖銳對立,主流派常常對特朗普在一些重要問題上態度和舉措感到不適應,毫不掩蓋他們與特朗普之間的分歧,並拒絕向特朗普靠攏。更重要的是,2017年底民主黨在弗吉尼亞和阿拉巴馬州地方選舉中獲勝被認為是美國政治潮流變化的先兆,這將在2018年的國會中期選舉中給共和黨帶來巨大壓力。

經濟層面則是另一番景象。2017年前三季度美國經濟增速分別為1.2%,3.1%和3.2%,全年有望達到2.5%左右。勞動力市場狀況持續改善,失業率已降至4.1%,為十幾年來的最低點。三大股指迭創歷史新高,不僅金融總財富超危機前,美國家庭收入也超過了1999年的峰值水平。消費者信心增強。

雖然目前這些成績尚不能算是特朗普的直接政策貢獻,但其執政後的釋放的政策信號(重商、減稅、放鬆監管等)無疑有助於增強企業和民眾對未來的信心。減稅法案的通過有望進一步增強經濟活力,在2018-2019年使美國經濟增長達到2008年危機後的新高,接近甚至達到3%的水平,儘管這種活力的可持續性並不強。

在社會領域,特朗普反移民、反少數族裔的政策立場加劇了社會分裂和種族衝突。特朗普上任之初所發布的極具爭議的「限穆令」一度被聯邦地區法院視為違憲並被凍結和上訴至最高法院,面臨夭折的風險,經歷近一年周折後,得益於聯邦最高法院中立派大法官安東尼·肯尼迪退休而出現的政治光譜保守化驟變,特朗普政府對於部分國家公民的赴美旅行禁令才最終於2017年12月4日生效。

2017年8月11日,白人至上主義者與反種族主義團體在弗吉尼亞州夏洛茨維爾市發生了激烈衝突,造成3人死亡、30餘人受傷。這一事件充分表明了特朗普執政後白人至上思潮的抬頭和對美國多元文化主義的挑戰。雖然美國主流社會對這一事件的反應捍衛了多元文化主義,但隨著特朗普限制移民等社會政策的推進,不同族裔之間的疏離甚至對立將愈演愈烈。

在外交領域特朗普的政策在「美國優先」、「經濟第一」等理念的影響下,緊緊圍繞美國自身的經濟和安全利益展開。特朗普使美國退出TPP、《巴黎協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擱置跨大西洋投資與貿易談判、重談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和美韓自貿協定等,顯示出其對單邊主義的嗜好和對基於狹隘的經濟算計的利益追求,以及對美國世界領導地位和同盟關係的漠視。

從實際的政策效果看,特朗普在中東地區著力最多,加大打擊伊斯蘭國的力度,修復與沙特和以色列的關係,試圖撕毀伊朗核協議、對伊朗採取強硬政策,並宣布將美國駐以大使館遷往耶路撒冷等。雖然在打擊「伊斯蘭國」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但其對伊朗的強硬政策和宣布將美國駐以大使館遷往耶路撒冷等舉措無疑加劇了中東緊張局勢。

在大國關係方面,與俄羅斯的關係不進反退,而中美關係則成為其外交中難得的亮點。在與盟國的關係中,雖然日本、韓國不再擔憂被美國拋棄,但歐洲傳統盟友與華盛頓的關係卻有漸行漸遠之勢。在朝核問題上,由於特朗普對是壓是談舉棋未定,形勢更加嚴峻。總體而言,特朗普執政初年的外交收穫有限,美國的國際聲望和影響力呈下降趨勢。

總之,特朗普執政一年,從國內政策看,他是想重新打造一個19世紀的美國:一個白人主導、歧視少數族裔、限制移民的社會和一個有著強大製造業的經濟。在與外部世界的關係上,他是想打造「美國版」而非「世界版」的外交政策:以美國自身的經濟和安全利益為出發點,維持必要的海外參與和干預,對同盟關係的義務取決於自身利益的衡量,對多邊機制的參與儘可能減少。

特朗普能走多遠

特朗普在執政第一年以其特立獨行的執政風格和反建制的政治和政策立場而給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問題是,特朗普還能走得多遠?

展望2018,人們最關心的是「通俄門」調查是否將進一步發酵。除了特朗普團隊的高級官員外,他的家人(如大女婿庫什納)是否會受到追究?甚至他本人會否受到牽連?如果發生這種情況共和黨為確保中期選舉和2020年大選的勝利,勢必要做出艱難的決定。

其次是年底的國會中期選舉。2017年底弗吉尼亞和阿拉巴馬州地方選舉的結果,是否表明「特朗普政治效應」正在減退、民主黨重整旗鼓初獲成功?如果共和黨在中期選舉中輸掉參議院或兩院的多數地位,那將意味著特朗普從此成為跛腳鴨,民主黨的堅決反對和共和黨內的分歧將使他在接下來的總統任期內步履艱難。

此外,隨著未來更多的官員被任命以填補政府中的空缺,建制派的影響力將呈上升趨勢。特朗普的個人背景和執政風格決定了他缺乏對政策制定和執行過程的興趣,他重視的是結果。由於進入政府的大量中下層官員是建制派背景,他們可以利用特朗普難以監督具體政策過程的機會,嵌入他們所偏好的政策設計。由此看來,特朗普在2018年的執政仍將被「不確定性」所籠罩。

文章來源於「澎湃新聞」

責任編輯:宋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盤古智庫 的精彩文章:

周力:示威雖散,餘波難了——美國強力干預伊朗示威事件

TAG:盤古智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