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明朝能夠統領全國軍隊的最高軍事機構是什麼?不是兵部!
文史
01-21
明代五軍都督府,創設於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起初為大都督府(第一個擔任大都督就是朱元璋的侄子,一代名將朱文正)。至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權不專於一司,事不留於壅蔽。」為由將大都督府一分為五。自此之後成為定製直到明亡,統領全國軍隊的最高軍事機構。
五軍都督府分領在京除親軍指揮使司外的各衛所和在外各都司衛所。凡武職世官﹑流官﹑土官之襲替﹑優養﹑優給等項,所屬皆上報於府,府再轉送兵部請選。選定後﹐經府下達都司衛所。首領官之選授和給由﹐皆由吏部。其它如武官誥敕﹑水陸步騎之操練﹐軍伍之清勾替補﹐俸糧﹑屯費與屯種之器械﹑舟車﹐軍情聲息﹐邊腹地圖文冊﹑薪炭荊葦諸事﹐移與相關機構會同處理﹐各府只有統兵權﹐調兵之權在兵部﹐每逢戰事發生﹐由皇帝命將為帥﹐調領五軍都督府所轄衛所之兵佩印出征。軍還即歸印於朝﹐兵回衛所。
五軍都督府和兵部都聽命於皇帝, 五軍都督府調有統兵權而無調兵權,兵部擁有調兵權而無統兵權。五軍都督府和兵部相互節制互不統屬。但是到了明中後期五軍都督府失去了參政﹑議政權,由「總內外諸軍事」的中樞機構變成處處受制於兵部的單純執行命令的機構。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