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腰腿疼痛!1物熱敷,活血化瘀,輕鬆趕走關節炎!為父母存
中國藥科大學翟子剛教授
冬季天冷,陰天下雪、關節很容易受涼,對於關節炎患者而言,這無疑是十分難捱的。因為這些小變化可能都會讓關節疼痛如約而至。
隨著天氣進入三九天,不少膝關節有問題的朋友,受涼後會出現膝蓋疼痛的問題,這種情況很可能是膝關節炎發作了,嚴重時爬上下樓梯膝蓋會感覺疼痛。
我們先來看一下,進入三九天,你的膝關節問題複發了嗎?
自我檢測
1.30秒坐起測試法
方法:坐在一張43厘米高的凳子上,以最快的速度站起來,再坐下,30秒內看能做多少次。
這個動作一是測膝關節的功能;二是測心肺功能。一般60歲以上的人需要做這個測試。
2.單腿下蹲自測法
方法:單腿站立,下蹲,膝關節成90°。
如果膝關節做不到90°,或是膝關節成90°前出現疼痛或不穩,說明你的膝關節軟骨已經退化、磨損。
關節炎為什麼追上你?
1.不良姿勢、受寒、肥胖
膝關節炎的發生一般由膝關節退行性病變、外傷、過度勞累等因素引起。膝關節炎多發於中老年人,是引起老年人腿疼的主要原因。另外,體重過重、不正確的走路姿勢、長時間下蹲、膝關節的受涼受寒也是導致膝關節炎的原因。
2.創傷
膝關節內骨折、脫位、半月板或韌帶損傷皆可造成膝關節的不穩定,是繼發性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原因。
3.炎症
膝關節化膿性關節炎及結核、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即使炎症消退,關節軟骨面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如關節仍保持相當的活動度,多繼發骨性關節炎。
4.關節異常
膝關節內翻與外翻畸形、大骨節病、多發性骨骺發育不良等皆能繼發本病。
骨性關節炎是一種較少有炎症因素的退變性疾病,它包括細胞及基質的退變,導致結構和功能的喪失,伴有軟骨的修復及骨的重塑。
患了關節炎該怎麼辦?
一、運動練關節
1.坐位伸膝
坐在椅子上,將雙足平放在地上,然後逐漸將左(右)膝伸直,並保持伸腿姿勢5~10秒鐘,再慢慢放下。雙腿交替進行,重複練習10~20次。
GIF
2.高位馬步
兩膝稍彎曲,以膝蓋不超過腳尖為宜。
靜蹲不動,兩手平舉,目視前方,堅持1分鐘,並逐漸增加時間。
GIF
3.仰卧抬腿
仰卧床上,抬起一側腿向上15~30度左右,初做時可保持1~3分鐘,雙腿交替進行。
練習一段時間後,空中抬腿時間爭取達到10~15分鐘。
隨後也可用腳挑起一個枕頭,增加腿肌力量。
GIF
4.推擦大腿
坐位,雙膝屈曲,兩手掌指面分別放在左(右)腿根,然後稍加用力,沿著大腿兩側向膝關節處推擦10~20次,雙腿交替進行。
GIF
5.仰卧屈膝
仰卧位,將一側膝關節屈曲盡量貼向胸部,用雙手將大腿固定5~10秒鐘,然後逐漸伸直膝關節,兩腿交替進行。重複練習10~20次。
GIF
熱敷:對症下藥,事半功倍!
1.關節僵硬疼痛:炒粗鹽敷在疼痛處
對於關節僵硬疼痛,將兩斤的粗鹽熱敷包裹在疼痛、怕冷的關節部位,每次熱敷15-20分鐘,至粗鹽逐漸冷卻即可。
2.痛風:炒粗鹽敷膝蓋
對痛風病人,可以使用熱敷包放於膝蓋處有緩解消痛,鎮痛作用,長期使用血液暢通,風濕會有好轉。
提醒:該法只能緩解關節疼痛,不能完全取代藥物、手術等,患者最好儘早就醫,以免耽誤治療最佳時機。
中醫療法離不了膏貼
以上的運動和熱敷治療方法,只適用於輕度關節炎患者,治標不治本。如果癥狀較為嚴重的話,建議藉助膏藥來治療,將膏貼貼敷患處,藥效透過皮膚直達病灶,起到舒筋活絡、緩解疼痛的作用。
現在市面上的膏藥魚龍混雜,很多商家註冊個商標找個小工廠一貼牌就出來招搖撞騙,導致全國的膏藥市場十分混亂。
患者在選擇膏藥時要認準國家認可的,在中醫方面最高的榮譽就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關節炎日常護理方法
1.關節炎嚴重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盡量少爬樓梯,避免長時間的站立,少提重物,熱愛登山的患者應減少登山的次數,以免出現膝關節負荷過大而引發的病情加重。
2.患者走路時盡量以舒適的平底鞋為主,尤其是女性愛穿高跟鞋,應盡量少穿高跟鞋,男士則以底厚且彈性好的軟底鞋為主,可以有效減少對膝蓋的衝擊。
3.飲食方面,關節炎患者應積極進食雞蛋、牛奶、豆製品等富含優質蛋白的食物,還可以通過食用海鮮、雞爪、豬腳、牛蹄等富含鈣質的食物,正所謂以形補形,既能補充鈣質、蛋白質等還能防止骨質疏鬆,更好地緩解關節炎的癥狀;關節炎患者要盡量少吃生冷、油膩油炸、辛辣刺激性食物。
4.關節炎患者要尤其留意自身步行時或勞動時的姿勢,出現錯誤應及時糾正,千萬不嘗試挑戰自己的極限,不宜長時間蹲下勞動,以防關節炎誘發的併發症,如心肌炎等。
5.關節炎患者在病情較為穩定的情況,可進行適當的運動,堅持鍛煉身體,增強自身抵抗力是保健的關鍵。其中飯後散步、慢跑、快走以及打太極拳都是極佳的選擇。
6.關節炎患者要注意天氣變化,及時添衣保暖,季節變幻時,是關節炎患者的最高發病時期,因此,做好相關措施可以有效減緩關節炎的複發。


※10大古方泡腳,活血排毒百病消!趕走腰椎頸椎病、肩周關節炎!
TAG:活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