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導師坑徒弟自古有之,名旦程硯秋七百大洋贖身,最終逃離師傅的魔爪

導師坑徒弟自古有之,名旦程硯秋七百大洋贖身,最終逃離師傅的魔爪

作者:金滿樓

程硯秋是「四大名旦」之一,名滿天下,人盡皆知,當時追捧程硯秋的戲迷很多,但像羅癭公這樣有生死之交的,絕沒有第二個。

現在知道羅癭公的人不多,但在清末民初的北京,順德羅癭公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大名人。

羅癭公生於順德大良一個仕宦世家,名惇曧,字孝遹,號癭庵,晚號癭公。其人精通詩詞書法,喜好飲酒交遊,為人俠義。

少年時代,羅癭公就讀於廣州萬木草堂,與陳千秋、梁啟超等同為康有為弟子。後入國子監深造,33歲應考經濟特科獲授郵傳部司官。

羅癭公

辛亥革命後,曾歷任總統府秘書、參議、顧問,袁世凱稱帝前夕,羅癭公退出官場,以賣文賣字為生。

程硯秋原名榮承麟,藝名程艷秋,字菊農,號玉霜,出生於北京一旗人家庭。

3歲時,程硯秋的父親去世。因為生活所迫,程硯秋在6歲時即賣身榮蝶仙門下學戲。

最初,程先學武生,但因身體不適,改學花旦、武旦、刀馬旦,因嗓音好,又改學青衣。

1915年,程硯秋首次登台參加春陽友會演出,為當時的名演員趙桐珊唱開場戲,並同劉鴻升、孫菊仙配戲演出《硃砂痣》、《桑園寄子》、《轅門斬子》,初露頭角。

後來,經過悉心學習和不懈的練習,程硯秋博採名家藝術精華,表演藝術迅速提高,13歲即成名角。

但不幸的是,就在程硯秋當紅之時,其嗓音發生了「倒嗓」,本來是又亮又脆的嗓音,漸漸地出現了「腦後音」和「鬼音」,很不好聽。

而在這時,為了戲班掙錢,程硯秋的師傅榮蝶仙仍強迫他赴上海演出。

眼看一個很有前途的藝術生命就要毀於一旦,之前就一直欣賞並關注程硯秋的羅癭公通過多方關係疏通,賠償榮蝶仙七百大洋(也有說是千餘大洋)將程從榮家贖身出師。

在接出程硯秋的路上,羅癭公口佔一首七言詩,開頭兩句是:「柳絮作團春爛漫,隨風直送玉郎歸」,以表達其喜悅之情。

程硯秋從榮家贖出後,羅癭公親自教程硯秋識字、讀詩、練習書法,幫助指導程養嗓練功,又請名師王瑤卿、閻嵐秋、喬惠蘭、張雲卿等教程京劇、崑曲、武功。

兩年後,程硯秋不僅嗓音恢復,而且創造出程派新腔,風靡一時。在羅癭公的熏陶下,程硯秋不但精通經史,一手字也寫得很漂亮,這在當時的藝人中是非常少見的。

程硯秋後來參加了余叔岩戲班,與余合演《御碑亭》、《打漁殺家》、《審頭刺湯》等,又與名演員高慶奎、朱素雲、朱桂芳合作演出,博得觀眾好評。

與此同時,在羅癭公等人的牽線搭橋下,程硯秋又虛心向京劇同輩梅蘭芳等學習,技藝一時大進。

1921年,17歲的程硯秋獨立成班到各地演出,經過長期的實踐磨練,終於成為一代京劇藝術大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滿樓風雨閑讀書 的精彩文章:

李鴻章斥責張之洞書生之見,張怒罵道:你是議和賣國的老前輩!

TAG:滿樓風雨閑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