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活出至美的人生

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活出至美的人生

居於鬧市的人,可以享受富足的物質,但也同樣要承受著快節奏所賦予在心靈上,不必要又不能輕易掙脫的束縛。這座我生活了二十年的城市,迄今我都覺得自己與它格格不入。與它相比,我更嚮往那個生我養我的鄉土故里。無奈,人生沒有重來的可能,我不可能重新選擇方向。一條路,唯有向前。我時常把自己隱於面具後,用一張「熱情」的皮,掩飾著被冷落的冰冷的心。雖談不上是苟合取容,很多時候也是卑躬屈膝,欲求息事寧人。長時間生活在角色里,曾一度令我迷失,竟以為自己就是角色,角色就是自己。但「合一」不是「一」,每天演繹著各種應酬的戲碼,已經折騰的我心力交瘁。於是,有了我對人生的思索。

若能尋得一片凈土,真的靜下來,拂拭一下染塵的心靈,舒展一下緊皺的軀體,讓一股綿軟的熱流由內而外自然流散,哪怕只得一刻的愜意也好。

既稱凈土,就必須適合。所以,我循著自己的興趣去追尋。商業化的浪潮往往迅猛,它無情地拍擊,模糊了太多歷史傳承的痕迹。才發現,原來凈土已是可遇不可求的緣。偶聞,於湖州的南潯,還有一個頗具歷史文化底蘊的水鄉古鎮。我篤定,那是屬於我的一片凈土。

慕著「自然、寧靜、慢節奏」的名,南潯,我及早地來了。

我喜歡江南,喜歡雨,更喜歡江南的雨和雨中的江南。雨中的小橋流水人家想必更富詩意。感恩上天的眷顧,落腳南潯時,天正下著綿柔細雨,成全了我雨中游古鎮的願望。

雨細又微,不易淋濕衣襟,但為應景,傘必不可少。

古鎮入口,就是一道分隔符,它把古樸的寧靜收納囊中,把現代的喧囂拒之門外。讓佇立於門口的來者,有種跨門即入畫中的錯覺,就像小酌酒後的微醉飄然。

論風景,此古鎮即彼古鎮。一樣的小橋流水人家,一樣的木柱長廊,一樣的綠樹石台。唯一的不同,是它帶給我一種都市裡無處尋覓的安靜與淡然。其實,入巷深處,也漸聞到了一股商業的氣息,還好,不算濃重。除了在我腦中閃過「還是來晚了」的一瞬遺憾外,倒也沒有影響我聽雨賞景的心情。

我們逢門即入,直至盡頭再迴轉下行。一連三四個小時未曾間斷的步伐,令愛人和孩子都有些累了,坐在長廊的椅子上駐足休息。而我卻是不達盡頭不罷休,獨自一人擎傘沿巷走向更深處。

一位老阿姨正蹲在河邊的石階上用河水洗芹菜,洗好了的芹菜就被放入她身邊的平底跨欄里,洗好一把放入一把,那整齊地躺在平底跨欄里的一把把的芹菜,就像一個個沉睡在搖籃里的綠娃娃。

在我的故鄉,我只見過有人用河水洗衣服、洗澡,不過那也是三十年前的事情了。聽母親說,在更早些年頭,河水的確是可以喝的。自我上小學開始,河水就漸漸被污染。現在,人們已經視河水為瘟疫,不敢涉足了。

「阿姨,用河水洗芹菜不臟嗎?」我問。

老阿姨用一口當地方言和一副沒有表情的表情回應我,然後起身拎著那些綠娃娃走開了。

我聽不懂她的話,但卻能讀懂她平淡的表情下潛藏的真實,既沒有虛與委蛇的恭維,也沒有漠然疏離的敵對。

………

結束古鎮的行程,已近黃昏。孩子吵著要去看電影,愛人陪著一同去了。我一個人回了酒店,拉合房間的窗帘,熄滅所有的燈,半躺半靠於床上,在墨色中繼續享受餘溫未盡的美好。 這一天,我忙於把自己融入小橋流水人家的畫卷,無暇他顧。高昂的興緻讓我忘卻了身體的疲累,忘卻了久置於心靈上的束縛。兩行清淚沿著臉頰默默流下,這淚無關於喜,也無關於悲,而是源於那份剝繭後的平靜。我想,或許生命本該如此,只是那些生命的承載者們總是習慣性地站在個人狹隘的視角上看問題,凡事喜歡主觀臆斷、推己及人,從而破壞了生命全局意義上的美好。

南潯為我開啟了一個新的人生模式,沒有束縛的自由、沒有負累的簡單、沒有掩飾的真實,才能讓內心歸於永恆的平靜,才能用平淡的心境看待世事,活出至美的人生。

南潯,我走了,我還會來。願你無恙,等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泥土詩歌 的精彩文章:

TAG:泥土詩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