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的春秋爭霸和戰國兼并

中國的春秋爭霸和戰國兼并

公元前770年,以周平王東遷洛邑為標誌,周朝有了』西周與東周之分。東周又以公元前476年為界,分為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與戰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兩個時期。春秋戰國時期,是由統一王朝走向分裂、再走向統一的時代,是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急劇變革的時代。春秋時期,「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戰國時代,「天下並爭」,戰事更為頻繁與酷烈。

東周伊始,各諸侯國便紛紛「奸先王之禮」,整軍經武,擴軍備戰,爭霸稱雄。在諸侯之中,鄭國首起爭霸。鄭國地處中原,建都新鄭,國勢較強。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十三年),鄭國鄭莊公不納朝貢,周桓王親自率領王室軍隊與陳、蔡、衛等諸侯之師征討。鄭莊公率軍抗擊,縮葛(河南新鄭縣附近)一戰,射傷桓王,擊敗王室軍隊,拉開了春秋爭霸的序幕。各諸侯國紛紛雲集鄭國旗下,鄭國儼然成為諸侯之首。但為時不長,齊國繼而崛起。齊國位於今山東北部,為東方大國。公元前685年(周莊王十二年),齊國齊桓公繼位,任管仲為相,實施各種富國強兵政策,國勢逐漸強盛。公元前656年(周惠王二十一年),齊桓公率齊、魯、宋、陳、衛、鄭、許、曹八國之師,降服南方強國楚國。他運用「尊王攘夷」與軍事威懾戰略,多次會盟諸侯,成為春秋第一任霸主。

公元前643年,齊桓公死後,齊國霸業難保,晉國起而代之。晉國地處今山西汾水流域,公元前7世紀中葉,奮力圖強,先後滅耿、霍、虢等10餘國,成為北方大國。公元前636年(周襄王十六年),流亡在外19年的晉公子重耳繼位,是為晉文公。晉文公重用狐偃、趙衰、先軫等幹才,勵精圖治,增強軍備,國力日強。

此時,地處江漢流域的楚國,正北上圖謀中原,於是開始了晉楚爭雄。公元前632年(周襄王二十年),晉國與楚國交戰。晉文公用「退避三舍」(一舍為30里)後發制人之策,誘使楚軍至城濮(今山東鄄城臨濮集)決戰,大敗楚軍。戰後,晉文公在踐土(今河南原陽西南)會盟諸侯,被周王封為侯伯(諸侯之長)。中原諸國轉而背楚歸晉,楚國勢力暫時退出中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國 的精彩文章:

戰國四位「武安君」,除了戰神白起,還有三位是誰?

TAG: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