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卵胎生的「魔鬼魚」:幾乎都是獨生子,尾刺沒有毒

卵胎生的「魔鬼魚」:幾乎都是獨生子,尾刺沒有毒

蝠鱝,俗稱魔鬼魚,是一種卵胎生的動物,通常每胎僅產一子。

蝠鱝實際上是蝠鱝科下2個屬11種魚類的統稱。由於多有洄遊的習性,所以在熱帶和溫帶各海區都能見到它們的身影。在我國海域,較為常見的是日本蝠鱝與雙吻前口蝠鱝等,其肝臟富含脂肪,可提煉魚油。

初次見到蝠鱝的人一定會對其巨大而詭異的身形感到吃驚,其實,蝠鱝的英文名「manta」源自於西班牙語,意為毯子,非常形象。蝠鱝擁有巨大而扁平的身體,在海中鼓動「雙翼」的泳姿很像是慢動作下的蝙蝠,因而得名蝠鱝。

雖然相貌古怪,與常見魚類差別較大,但蝠鱝其實是一種非常古老的「傳統」魚類,早在侏羅紀時期,這種巨大的動物就已經在海洋中「展翅翱翔」了——而在1億多年的歲月中,它們的體型幾乎沒有發生什麼變化。

這些蝠鱝中體型最大的是大西洋中的前口蝠鱝,「翼展」寬度在7米左右,最大者可以超過8米,體重3到5噸。最小的則是大洋洲的無刺蝠鱝,體寬通常不超過60厘米。

大型蝠鱝力量超群,足以撞壞小船。不過,雖然被冠以「魔鬼」的稱號,但是蝠鱝並不會主動襲擊人類。可能是作為一種大型魚類,其智力偏高,所以調皮的它們喜歡做各種針對人類的惡作劇:它們可能會故意躲在小船下面,用兩翼輕輕敲打船底弄出響聲;或是把小船的鐵錨拔起來,用身體拖著它們亂跑,等等。

另外,蝠鱝經常會在水底加速後跳出水面,可能與敵害追擊或體表寄生蟲有關。曾經有過成百上千的蝠鱝同時飛躍出水的情景,極為壯觀。

GIF

雖然和很多魟魚(比如黃貂魚)一樣,有著一條細長的刺狀尾巴,但蝠鱝的尾巴並沒有毒,只是會產生一些微弱電流而已。

有意思的是,蝠鱝屬於卵胎生魚類,魚卵會在雌魚體內孵化後產出,所以其產仔量極低,通常每胎僅產一子。對於大型的前口蝠鱝,小魚剛出生有1米長,20公斤重——很多不了解的人都會以為這是一條成年大魚。由於產仔量低,所以雌蝠鱝會伴隨小魚生活很長時間,對其關愛有加——與那些動輒產卵成千上萬粒的魚類完全不同。

蝠鱝的腮部可以被製成「膨魚鰓」,雖然沒有科學考證,但很多亞洲人認為其藥用價值很高。這導致可愛的蝠鱝一再被人大量捕殺,已經使它們全部成了瀕危、近危或易危動物。2013年起,「野生救援」發起了蝠鱝保護項目,呼籲大眾停止食用膨魚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三葉蟲 的精彩文章:

910克拉巨鑽降世:用光學分析,鑽石比玻璃好看在哪裡?

TAG:科學三葉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