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曾估值150億,如今降價又裁員,市值只剩10億,GoPro還能成為Hero嗎?

曾估值150億,如今降價又裁員,市值只剩10億,GoPro還能成為Hero嗎?

點擊天天看電子商務頭條好文章

矽谷不缺神話,但更加不缺的,是神話的坍塌。

前一段時間,曾經經過四輪融資,拿了1.18億美元的新銳科技公司Juicero,就因為被爆出售價高昂的冷壓榨汁機是個騙局,而在短短半年內衰落,落得個停業的後果。

如今,這樣的事情再一次上演。

曾今估值達150億美元,被認為是運動相機開拓者的製造商GoPro,在多次裁員後,終究還是傳出了尋求賣身的消息,市值也跌到了10億美元。

雖然前途未知,但GoPro比Juicero的處境要好得多,畢竟它的技術是實用價值的,這使得GoPro還存在翻盤的機會。

回顧從2014-2017年,短短三年內GoPro從最具潛力的新星到一匹迷途的老馬,這發展歷程也令人唏噓不已,所謂商場如戰場,莫過於此。

伍德曼,從極限運動愛好者到企業家

2014年,成立後的第十二年,GoPro成功實現IPO,估值高達150億美元,這使得它被媒體捧為近年來最成功的科技企業。

創始人兼CEO尼克·伍德曼更是意氣風發,被稱為堪與喬布斯媲美的男人。

伍德曼家境優越,父親是投資銀行家。從小到大,無論伍德曼想要發展什麼愛好,都能獲得家裡人的支持。

幸好,伍德曼並不熱衷於花天酒地,而是喜歡玩極限運動。高中時,他就是橄欖球隊的隊員;讀加州大學的期間,他更是瘋狂地愛上了從衝浪運動。

在玩衝浪的時候,伍德曼的困擾之一就是沒辦法自己記錄衝浪的過程。但這時候,他尚未想到要從這方面進行創業,只是嘗試著把相機和運動腕帶結合在一起,方便自己使用。

大學畢業後,伍德曼創辦了一家在線視頻遊戲公司,但並未獲得成功。

公司倒閉後,德曼去澳大利亞和印度尼西亞等地旅遊了五個月,進行沉澱。在這期間,他決定了要研製出運動專用拍攝設備。

旅行回來後,伍德曼在自己的麵包車上成立了伍德曼實驗室。這裡便是後來員工多達1000人的GoPro公司的起點。

一開始,伍德曼開發的產品是把市面上的相機和運動腕帶組合在一起,加上防水外殼整體出售,技術壁壘可以說是沒有。

於是,伍德曼想到了自己研發專業級別的運動相機。

從2005年起,伍德曼開始銷售GoPro相機。伍德曼開著麵包車四處推銷,打通了專業體育用品店的渠道。伍德曼還親自上電視購物頻道進行推銷。在他的努力之下,首款GoPro相機的銷售額就達到了35萬美元。

在接下來的十年時間裡,GoPro不斷升級迭代,跟上了數碼化的浪潮,並及時抓住了思科關閉攝像業務而留出的空白市場,逐步在運動攝像這一細分領域建立起來了優勢地位。

2014,輝煌的Gopro

2014年可以說GoPro最輝煌的一年。新推出的Hero 4 Silver相機大受好評,持續熱銷。

單單是第四季度,它就獲得了6.3億美元的營業額,為歷年最高;股價也飆升到從上市之初的每股24美元飆升到86美元。

在運動相機這一小眾市場,GoPro佔據了42%的市場份額,是第二名的三倍還多。

消費者對Gopro的認可度也很高。雖然已經建立了十年,但是GoPro還帶著新興科技公司的那種朝氣、新鮮感, 和索尼、尼康等老牌製造商截然不同。

GoPro的新,除了產品技術先進外,還體現在它的營銷手法上。 不同於一些大品牌循規蹈矩的打廣告來營銷,GoPro很早就把資源和精力投入到互聯網社交營銷上,用很少的錢來達到更好的營銷效果。

第一批使用GoPro的用戶,大多為極限運動愛好者,自發地把視頻上傳到了Youtube等網站上。

這些運動類視頻視角獨特,過程驚險刺激,觀看者也往往會發出「哇,原來極限運動是這麼回事」 的感嘆,然後輕點手指,選擇分享轉發。

在第一波小範圍的口碑營銷發生後,GoPro就在Youtube上開通了官方視頻渠道,鼓勵用戶上傳用GoPro拍攝的視頻, 回復用戶評論,進行互動等等。

之後,GoPro還和一些專業的體育選手進行合作,提供設備或資金支持,讓這些人拍攝出更有趣、更刺激的視頻。

憑藉獨特、優質的內容,GoPro在youtube上獲得了幾百萬的訂閱粉絲,最高的一條視頻點擊量達到了3700萬。

GoPro在社交媒體上的活躍塑造出它專業、潮、炫酷的品牌形象,迎合了年輕人的心理,使得GoPro成為年輕人購買運動相機的第一選擇。

2015-2017,步步驚心

2014年是GoPro的鼎盛之年, 股價、產品、營銷樣樣見好。手握一副好牌的GoPro,人人艷羨。

誰也想不到, 它會在歧路上越走越遠,導致丟失了自己的龍頭地位,實力衰微。

接下來我們來複盤一下,從2015-2017年,GoPro究竟做錯了什麼?

1

定位錯誤,盲目擴張導致人員冗贅

GoPro在互聯網內容營銷上獲得的成功,讓CEO伍德曼錯誤地認為,大力發展內容媒體業務,能夠幫助GoPro賣得更好,發展得更快。

因此,伍德曼招聘了大量的員工來負責媒體內容開發領域,並給予了大量的資金和資源支持。

然而,這個項目的進展不佳,隨著營銷費用的投入發生了邊際利潤遞減,總體效益提升不大。

同時,和2014年比,2015年新增了五百餘名員工,這部分員工耗費了3580萬美元的人事費用,給GoPro的現金流造成很大壓力。

2015年,GoPro還保持行業第一的地位,市場份額高達47%,但和上年相比已有所下滑;同時,凈利潤減幅了71%,從1.28億美元減少到3500萬美元。

2

莽撞行事,快速進入陌生的新領域

為了突破困境,GoPro寄望於開發新種類的產品來提振市場,決定進入無人機領域。

GoPro的高清攝像頭加上無人機,聽起來就前途無限。消息一出,GoPro的股價也上漲了。

最初,GoPro打算和其他設備製造商進行合作, 先後和大疆、3D robotics進行了談判,但都以失敗告終。

傳聞GoPro在合作中要求的分成太高,以及市場計劃太過脫離實際而導致合作破裂。

後來,GoPro決定自己研發產品,宣布將在2016年上半年推出一款名為Karma的四軸摺疊設計的無人機。

然而,GoPro低估了研發的難度,導致無人機的發售一再推遲,直到2016年9月才正式上市。

但那時,大疆的無人機「御」系列已經風靡整個市場,性能更優,價格還更便宜。

上市僅僅兩周後,GoPro就發生了電池故障問題,GoPro不得不召回全部已售產品。這一事件也讓GoPro的聲譽大受打擊。

3

技術優勢不再,對手虎視眈眈

在2014年以前,GoPro的高解析度攝像頭和4K UHD視頻的兼容性具有強大的技術優勢。

但在這之後,GoPro把資源和精力投入到了內容媒體領域,對技術研發的支持力度有所減弱。

2015年和2016年推出的新產品,在性能上都沒有太大的突破,令人失望。

與此同時,競爭對手們卻在緊鑼密鼓地加強技術研發,奮力直追。

有傳統大品牌的索尼、尼康 、松下等,它們也進軍了運動相機市場,陸續推出性能毫不遜色於GoPro的產品;

而新興品牌有小蟻、SJCAM等,它們的性能配置略遜於GoPro, 但價格卻極具競爭力。

因此,GoPro的地位變得尷尬起來,價格高但性能優勢不再明顯,失去了技術引領者的光環。

回歸本質,尋找生機

從2015年到2017年,定位錯誤、產品跳票、創新疲軟, 這一系列的錯誤使得GoPro的股價不斷下跌。

截止2018年1月16日,GoPro每股價值僅為6.39美元,市值約9億。GoPro也正式宣布,關停Karma部門,正式推出無人機市場,並將裁員250人。

此前,為了挽回頹勢,GoPro還進行了一輪降價促銷活動,短暫提升了業績。

裁員、降價這些措施能緩解公司現時的困境,但對公司的長遠發展助益不大。

GoPro真正要做的,還是要重新找准自己的地位,做出有價值的突破,用技術和產品提升自己的競爭力。

要知道,在正確的路上慢慢走, 遠好過在錯誤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作者:子樂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電子商務頭條 的精彩文章:

向馬雲宣戰!撒幣200億!劉強東又要搞大事!

TAG:電子商務頭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