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國關青年說】羅豪:新世紀俄印軍事合作及其對中國的影響-基於地緣政治的視角

【國關青年說】羅豪:新世紀俄印軍事合作及其對中國的影響-基於地緣政治的視角

原標題:【國關青年說】羅豪:新世紀俄印軍事合作及其對中國的影響-基於地緣政治的視角


作者系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洛陽校區國際政治專業碩士研究生


【關鍵詞】 俄印軍事合作 中俄關係 中印關係 周邊安全


內容提要


新世紀以來,俄印軍事合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發展:雙方始終在戰略上高度重視軍事合作,武器裝備貿易的規模和水平不斷提升,核能開發利用與外空領域合作不斷推進,「因德拉」聯合軍演持續開展,合作方式由「買賣」變成聯合研發生產,軍事合作進一步制度化和機制化。俄印軍事合作的發展,源於地緣政治與安全形勢變化背景下兩國對自身戰略利益的追求、美國南亞戰略的調整以及合力對抗中國崛起的考量。俄印軍事合作影響中俄、中印關係的健康發展,對中國的國家安全構成了潛在威脅。今後俄印軍事合作還會持續推進,中國應採取必要的應對策略,推動中俄、中印關係的健康發展,加強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提升應對周邊安全危機的能力。

冷戰時期,蘇聯與印度形成了具有軍事同盟性質的「特殊關係」。冷戰之後,由於俄羅斯奉行「一邊倒」的親西方政策,俄印雙邊關係曾一度降溫。從1993年開始,俄印兩國出於各自戰略和現實利益的考慮,逐步改善了雙邊關係。普京就任俄羅斯總統之後,兩國關係持續穩定發展。2000年,普京首次訪問印度,兩國簽署了《戰略夥伴關係宣言》,建立了戰略夥伴關係。此後,兩國關係不斷發展,作為其支柱與核心的軍事合作關係,更是受到學界的高度關注。國外學者與時俱進,針對印俄戰略夥伴關係特別是軍事合作關係,發表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著作和論文;國內學者則圍繞兩國軍事合作的內容、特徵和發展趨勢等問題開展了一些研究。


從研究現狀來看,國外學者的研究較為深入且跟進及時,國內學者的研究則相對淺顯和滯後。而且,新世紀以來俄印軍事合作的新進展及其對中國的影響等內容,尚未得到系統深入的分析。作為歐亞大陸上兩個與中國毗鄰的地緣大國,其軍事合作的加強勢必對地區安全形勢和地緣政治產生影響,也會引起中國及其他相關國家的密切關注。俄印軍事合作有哪些新發展?其動因是何?對中國會產生怎樣的影響?中國該如何應對?本文擬在既有研究的基礎上,從地緣政治視角出發進一步考察俄印軍事合作,並回答上述問題。



1新世紀俄印軍事合作的發展


任何國家之間要建立親密的軍事合作關係,都必須有足夠的信任作為基礎。在軍事安全這一敏感領域裡,信任的建立需要更長時間。長期的歷史和實踐證明,在軍事合作問題上,俄羅斯是印度「久經考驗的夥伴」軍事合作關係也是俄印關係最有力的支柱。從2000年建立戰略夥伴關係至今,俄印軍事合作關係總體上繼續深化,在以下幾個方面不斷取得新發展。


(一)始終在戰略上高度重視軍事合作


早在2001年,印度總理瓦傑帕伊訪俄時雙方就表示:「印俄之間的軍事技術合作已經提升到了一個新的維度,不僅包括軍事武器裝備交易,同時還有聯合研發新項目。」2007年,印度總理辛格訪俄時也表示:「防務合作是印俄戰略夥伴關係的重要支柱之一。」2010年12月,印俄在聯合公報中指出:「軍事技術領域中的密切合作是印俄戰略夥伴關係的重要支柱,是兩國在過去的半個世紀中建立起來的互信關係的重要體現。」2013年11月,在俄印政府間軍事技術合作委員會(IRIFC-MTC)第13次會議上,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表示:「俄羅斯願與印度就發展各軍種的軍事技術合作開展建設性對話,並繼續在空軍、海軍及聯合演習方面進行合作。」2014年11月,俄羅斯總統普京與印度總理莫迪在新德里會晤,並稱印度是俄羅斯在軍事技術領域「久經考驗的夥伴」。2015年12月,兩國元首發表的聯合聲明強調,軍事技術合作是兩國發展特惠戰略夥伴關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普京還表示:「印俄聯合製造『布拉莫斯』(BrahMos)導彈是兩國軍事技術合作的標準模式,俄羅斯將為印度大批量生產反潛導彈,雙方不久還將討論多功能殲擊機和多用途運輸機的設計方案。」莫迪也在2017年的一次演講中表示,俄羅斯是印度「一個持久的夥伴」,並認為「(俄印之間的)戰略互信關係特別是軍事合作關係得到了深化」。


(二)武器裝備貿易的規模和水平不斷提升


武器裝備貿易是俄印兩國軍事合作的基石。從上世紀60年代蘇聯向印度提供第一批武器裝備至今,印度的陸、海、空三軍有70%以上的武器裝備是蘇聯和俄羅斯的產品,或者與俄羅斯的軍事技術直接相關。進入21世紀以後,俄印兩國在武器裝備貿易上的合作可謂如火如荼,種類涉及陸、海、空三軍多種裝備,如陸軍的T-90S坦克、BMP-2步兵戰車、Krasnopol-M制導炮彈、9M311/SA-19防空導彈系統,海軍的「戈爾什科夫」號航空母艦、「塔爾瓦」級護衛艦、Project-971I/Akula核潛艇、AK-630 30mm艦炮,空軍的Ka-31預警直升機、Mi-8MT/Mi-17運輸直升機等。根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2000~2016年間,印度從俄羅斯進口了數額巨大的武器裝備,其年平均額達到近18億美元,總額則超過了300億美元。(參見表1)對於兩國之間的武器裝備貿易,俄羅斯國防部長伊萬諾夫曾坦言:「俄羅斯給印度提供的是最新式的武器裝備和最先進的軍事技術,許多甚至在國際上都是獨一無二的。俄羅斯是世界上唯一與印度在敏感軍事技術領域合作時肯將自己的秘密相售的國家。印度不僅是俄羅斯的第二大武器裝備銷售市場,而且將來在很大程度上還要依賴俄羅斯的國防工業。」


表1:2000~2016年俄印武器裝備交易額(單位:百萬)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金額

655

924

1799

2113

1476

693

963

1785

1555

年份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總額

金額

1424

2371

2553

3873

3647

1570

1776

1590

30767

資料來源:筆者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武器裝備轉移資料庫數據整理得出,參見https://www.sipri.org/databases/armstransfers


(三)核能開發利用與外空領域合作不斷推進


核能的開發和利用具有特殊的軍民兩用性,因此核合作可被視為國家間關係的晴雨表。早在2009年12月,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就與印度總理辛格簽署了兩國民用核能合作協議。俄聯邦原子能署署長基里延科說:「俄羅斯很有可能幫助印度建設12至20台核電機組,合同總額達數百億美元;除了為印度庫丹拉姆核電站再建4台發電機組外,將來還可能在印度其他地方興建兩個核電站。」2010年12月,梅德韋傑夫總統訪問印度,兩國聯合聲明稱俄羅斯將為印度南部泰米爾納德邦的核電站再建兩個核反應堆,此前俄羅斯已經在這個核電站建造了兩個核反應堆。2014年12月,普京總統訪問印度,雙方簽署了總額達數十億美元的貿易合同,其中就包括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ROSATOM)將為印度建造的12個核反應堆。2015年12月,普京總統在與莫迪總理會晤後表示:「俄羅斯正在幫助印度建設庫丹拉姆核電站,其中一號機組已於2014年6月投入商業運營,二號機組將在幾周內投產。三、四號機組將於2016年開工建設,計劃2020年至2021年完工。五、六號機組還在談判中。」目前,俄羅斯是唯一一個在印度建有核電站的國家。雙方近年來在核能開發和利用領域簽署的一系列協議,進一步深化了兩國的軍事合作關係。


此外,兩國還不斷強化在外空領域的合作。2007年,印度提出加強與俄羅斯在外空領域的合作,並與俄羅斯達成一系列合作項目。主要包括俄羅斯允許印度參加俄羅斯「格洛納斯」(GLONAS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的部署和研發工作,聯合建造新一代「格洛納斯-K」導航衛星,印度將使用其國產地球同步衛星運載火箭為俄發射2顆「格洛納斯-M」型衛星。俄羅斯還表示將為印度在載人航天項目上提供技術支持。


(四)俄印「因德拉」(Indra)聯合軍演持續開展


「因德拉」聯合軍演始於2003年,由兩國輪流在各自境內主辦,其內容最初只涉及人道主義救援、反恐等領域,近年來則不斷得到補充、完善和升級。2003年5月,印俄兩國海軍在阿拉伯海和孟加拉灣首次舉行了規模空前的「因德拉—2003」聯合軍演。2005年10月,俄印兩國軍隊在印度拉賈斯坦邦塔爾沙漠地區和孟加拉灣海域舉行了「因德拉—2005」聯合反恐軍演,其中陸上演習在距印巴邊境不遠的馬哈巴靶場舉行,海上演習則因天氣原因取消。2007年,俄印兩國舉行了「因德拉—2007」陸海聯合反恐演習,旨在加強兩國武裝部隊在打擊恐怖主義方面的協同作戰能力,其中海上演習於當年4月在太平洋海域舉行,陸上演習則於當年9月在俄羅斯境內的普斯科夫州進行,這也是俄軍首次邀請獨聯體以外的他國軍隊在俄境內舉行聯合演習。2009年1月,印俄兩國海軍在阿拉伯海舉行了「因德拉—2009」聯合軍演,旨在進一步提高反潛作戰和打擊海盜作戰行動的能力。2010年10月,俄印兩國軍隊在印度東北部的切巴烏塔舉行了「因德拉—2010」聯合反恐演習。由於俄羅斯海軍船隻用於海上救援的緣故,「因德拉—2011」演習推遲到2012年舉行。


自此以後,該演習從每兩年改為每年舉行一次,演習更加頻繁,規格也逐步升級。2012年8月,俄印兩國軍隊在俄東部軍區的布爾杜內靶場舉行了「因德拉—2012」聯合軍演。2013年10月,俄印兩國軍隊在印度馬哈詹訓練場舉行了「因德拉-2013」聯合軍演,演習內容圍繞俄印混合營共同圍殲非法武裝展開。2014年7月,俄印兩國海軍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市舉行「因德拉—2014」聯合軍演,「空中因德拉—2014」聯合空軍演習的俄羅斯階段、印度階段則分別在當年8、11月舉行。2015年11月,俄印兩國軍隊在印度拉賈斯坦邦比卡內爾市附近舉行了「因德拉—2015」聯合軍演。2016年,俄印兩國以「因德拉」命名的演習次數明顯增多,包括「空中因德拉—2016」「因德拉—2016」和「因德拉涅維—2016」三場。


其中,2016年9月23日至10月1日舉行的「因德拉—2016」的演習課目包括聯合射擊、押運恐怖分子和聯合消滅非法武裝團伙等反恐內容。這次軍演規模雖然不大,但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俄印雙方的共同意願,即共同打擊恐怖活動和深度推進軍事合作。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10月19日至29日,兩國軍隊突破以往分兵種單獨演習的舊模式,在俄羅斯太平洋艦隊靶場、機場以及日本海水域首次舉行了海陸空三軍聯合軍演,成為兩國軍事合作歷史上新的里程碑。


(五)合作方式由「買賣」變成聯合研發生產


長期以來,蘇聯/俄羅斯在雙方軍事合作中佔據主導地位,印度則呈現出強烈的依賴性。這種不平等的「買賣」合作方式使印度感到擔憂,並促使其努力改變這種狀況。為擺脫對俄羅斯的軍購依賴,印度採取的方式是軍購多元化,即在購買俄羅斯武器裝備的同時,還向美國、以色列等國購買武器裝備。

從實踐效果來看,印度的上述舉措雖然未能使其在短期內擺脫對俄羅斯的軍購依賴,但仍給俄羅斯施加了不小的壓力。在與印度的軍事合作特別是武器裝備貿易上,俄羅斯開始改變與印度傳統的「買賣」合作方式,轉而通過聯合研發生產來牢牢抓住印度這個巨大的軍火市場。2008年,俄印政府間軍事技術合作委員會把雙方合作期限延長至2020年。


印度國防部長安東尼表示:「印俄已從『買賣』關係變成了在設計、發展和科研領域的合作生產者。」當年12月,在以軍事技術合作為主題的俄印年度峰會上,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指出:「軍事技術部門的首要目標是從傳統的買賣方式轉變為聯合發展和生產的方式。」具體地說,「維克拉瑪蒂亞」號航空母艦的現代化、T-90坦克的技術轉讓、「布拉莫斯」導彈的生產以及後來第五代戰機的共同研發等項目,均體現了印俄軍事合作方式的轉變和深化。


(六)軍事合作進一步制度化和機制化


制度化和機制化對於雙邊關係的穩定與發展至關重要。在俄印雙邊關係中,兩國不僅建立了最高層級的領導人定期互訪機制,還特別建立了政府間軍事技術合作委員會,以推動兩國軍事合作關係的發展。俄印政府間軍事技術合作委員成立於2000年,起初由俄羅斯副總理和印度國防部長共同領導,後來改為由印俄國防部長共同主持。該委員會由兩個事務委員會構成,一個是軍事技術合作委員會,另一個是造船、飛機製造和陸軍車輛生產事務委員會,其主要職責是監管俄印之間兩個為期十年(2001~2010、2011~2020)的軍事技術合作的政府協定的實施情況。


俄羅斯是印度唯一與之保持如此高級別且有組織的軍事合作機制交流的國家。2001年6月,俄印政府軍軍事技術合作委員會在莫斯科舉行第一次會議,此後每年舉行一次。2017年6月23日,俄印兩國國防部長在莫斯科主持召開了該委員會第17次會議,並再次強調軍事合作關係在兩國戰略夥伴關係中的重要地位。可見,該委員會的成立與運作有力地促進了雙方軍事合作的制度化推進。



2俄印軍事合作發展的動因


新世紀以來,俄印雙邊關係尤其是軍事合作關係取得的進展引人注目。綜合近年來世界地緣政治與安全形勢、俄印各自的戰略利益、俄印軍事合作的背景及具體內容等要素分析,可以發現俄印軍事合作的動因所在。


(一)中國的崛起是俄印軍事合作的現實動因


隨著改革開放的持續推進,中國的綜合國力大幅提升,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影響力不斷提高,在亞太地區更是成為舉足輕重的大國。中國的崛起,客觀上削弱了俄印兩國在亞洲的影響力,並成為兩國加強軍事合作、合力牽制中國的現實動因。著名地緣政治學家布熱津斯基在分析中國崛起的外部反對力量時就曾明確指出,「在(中國的)西部,俄羅斯和印度有充分的地緣政治理由結成聯盟,來共同抵抗中國的挑戰。俄印之間的合作可能會主要集中於它們的利益受中國威脅最大的中亞地區和巴基斯坦。」對俄羅斯來說,它既想搭乘中國崛起特別是經濟飛速發展的順風車,又時刻防範中國崛起對其在亞洲影響力的衝擊。

新世紀以來,雖然中俄友好一直是主旋律,但俄羅斯國力衰弱和中國崛起的現實反差使一些俄羅斯人心理上無法接受,「中國威脅論」在俄地方官員、半官方層面、學界以及普通百姓當中,仍具有相當廣泛的基礎。比如俄羅斯外交學院副院長巴扎諾夫就曾表示:「按照政治理論學說的規律,當力量均衡在向有利於一個國家變化時,另一個國家總會出現恐懼和懷疑,而這會演變成衝突」,「如果中國順利發展自己的經濟,將來成為超級大國,那麼對俄羅斯是不利的,甚至是危險的。」俄羅斯把一個較為強大的印度作為有效牽制中國在亞洲崛起的砝碼,而軍事合作則成為俄羅斯幫助印度發展軍力、增強國力的有效途徑。


同樣,印度一直將中國崛起視為對自己的巨大威脅,加上中印領土爭端尚未解決,所以「中國威脅論」和「中國崛起威脅論」等論調在印度很有市場,印度加強與俄羅斯的軍事合作也有抗衡中國的考量。2016年9月23日至10月1日,俄印兩國在距中國邊界僅30多公里的俄遠東濱海邊疆區謝爾蓋耶夫斯基靶場舉行了「因德拉—2016」聯合軍演,雖然兩國官方將其定義為反恐演習而且不針對任何第三國,但俄印共同對付中國的用心卻是不言自明的。


(二)俄羅斯自身戰略利益推動其與印度的軍事合作


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之後,世界地緣政治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昔日蘇聯領土內獨立出15個新的國家,獨聯體地區政治格局複雜化。俄羅斯地緣政治和地區利益也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使俄羅斯對印度更加重視,而軍事合作關係則成為強化兩國關係的關鍵一環。對俄羅斯來說,與印度開展軍事合作有助於其實現如下戰略利益:首先,俄印軍事合作特別是武器裝備貿易,既可以解決俄羅斯國防資金投入不足的問題,又可以幫助俄羅斯軍工企業擺脫困境,為其復興和發展創造機會,並以此帶動俄印兩國經貿關係的發展。其次,新世紀以來,美國在原蘇聯勢力範圍內的滲透,北約和歐盟的也在加速東擴,這使俄羅斯在中亞及歐洲的影響力不斷下降,其戰略空間和戰略緩衝地帶也受到嚴重擠壓。


在此情形下,印度對俄羅斯的戰略價值就進一步凸顯。印度的地緣位置十分重要,向東扼守著印度洋與太平洋的海上航道,向西能通往阿拉伯半島和地中海,俄羅斯加強與印度的軍事合作和發展彼此的戰略夥伴關係,有助於穩固俄羅斯在印度洋的戰略利益,從而有效應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戰略擠壓。最後,雖然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國力減弱且在國際舞台上的影響力有所下降,但以普京為代表的「強人領導」從未放棄對俄羅斯傳統「大國夢」的堅守,從長遠角度看,通過俄印軍事合作來增強自身影響力,是俄羅斯實現大國復興征程上的必然選擇。


(三)印度自身戰略利益推動其與俄羅斯的軍事合作


同樣地,新世紀以來俄印軍事合作對印度實現自身戰略利益也是至關重要的。首先,印度與巴基斯坦在南亞地區長期對抗,與中國也存在領土之爭,並視中國為自己最大的對手,所以印度一直高度重視自身軍力的發展建設。通過與俄羅斯進行軍事合作,印度可以在武器裝備、軍事技術與訓練等方面上獲得俄羅斯足夠的支持,加快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的目標,並增強與巴基斯坦、中國抗衡的實力。這一戰略企圖,從俄印兩國在中印、印巴邊境陳兵舉行「因德拉」聯合軍演就可見一斑。其次,從地中海北岸到中東、西亞和南亞這一區域被西方國家稱作自己「柔軟的下腹部」,有「軟肋部」之稱的印度也因此成為西方國家競相拉攏的對象。


冷戰結束之後,西方國家紛紛與印度簽訂經濟、軍事和約以提升在印度的影響力。對印度來說,如果失去俄羅斯這個軍事安全領域的夥伴,那也就失去了同西方武器出口大國談判的籌碼,印度也是利用俄羅斯來制衡西方國家。最後,稱霸南亞、控制印度洋、爭當南亞乃至世界大國一直是印度的國家發展目標,隨著美國「亞太再平衡」的推進,「印太」(Indo-Pacific)這一地緣概念也頻頻出現在澳大利亞、美國與印度等國學者和官員的言論甚至官方文件中,印度在美國亞太聯盟網路中的地位進一步提高。所以,加強與俄羅斯的軍事合作來增強自身整體國家實力,不僅符合印度當前的國家利益,更符合其長遠的戰略目標。


(四)美國南亞戰略的調整是俄印軍事合作的外部促因


「9·11」事件後,美國以反恐為由加大了對南亞地區的滲透,其南亞戰略發生了重要變化,由冷戰結束後的「重印輕巴」政策調整為「印巴平衡」政策。2006年3月,小布希總統先後訪問印度和巴基斯坦,試圖以軍售和反恐合作為紐帶,密切與印、巴的關係。但是,美國與印、巴軍事合作的加強又分別刺激了俄羅斯與印度,並推動俄印兩國加強彼此之間的軍事合作。

一方面,美國國務卿希拉里·柯林頓(Hilary Clinton)和約翰·克里(John Kerry)分別於2009年7月、2013年7月訪問了印度,聲稱要著力發展美印關係尤其是軍事合作關係,並為此採取了增加對印軍售、簽訂軍事協議等具體措施,這使俄羅斯擔心美印關係發展過快會削弱俄羅斯在南亞地區的影響力,並損害俄羅斯的戰略利益。因此,俄羅斯決心通過深化俄印軍事合作來拓展和捍衛自己在南亞地區的戰略利益。


另一方面,阿富汗戰爭後,巴基斯坦成為美國在南亞地區的重要反恐盟友,美國取消了對巴基斯坦的軍售禁令,還決定向巴基斯坦出售36架F-16C/D新型戰機、500枚AIM-120中程空空導彈、200枚AIM-PM「響尾蛇」導彈等武器裝備,並為巴基斯坦升級現役的F-16舊戰機等。美巴軍事上的接近與合作,刺激印度在軍事合作上向俄羅斯靠攏。印度空軍參謀長特亞吉上將曾公開表示,美國向巴基斯坦出售先進戰機等裝備將影響到南亞地區軍事力量平衡,作為對美巴軍售的反制,印度決定進一步提升俄印軍事合作關係。



3俄印軍事合作對中國的影響


當前,作為同時與中國接壤並具備一定地緣影響力的兩個國家,俄羅斯與印度的軍事合作正在不斷發展和深化,這不僅對地區安全局勢與地緣政治產生了嚴重影響,而且對中國外交和周邊安全環境也構成了挑戰。對中國而言,俄印軍事合作的影響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妨礙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深化


中俄關係可以說是當今國際關係中最為重要的雙邊關係之一,它已遠遠超出雙邊範疇,成為維護世界和平穩定的關鍵因素。新世紀以來,在兩國元首及民間多方力量的共同推動下,中俄關係呈現了持續、穩定、向上的發展態勢。正如俄羅斯外長2017年1月17日在年度記者會上所言,「當前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處於歷史最好水平」。


特別是近年來,兩國積極開展各領域全方位合作,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的問題上相互堅定支持,積極開展「一帶一路」建設和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合作,並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保持了密切的協調配合。但不容忽視的是,雖然中俄兩國舉行了「和平使命」「海上聯合」和「空天安全」等多種聯合軍演,並在軍事技術領域開展了諸多合作,但兩國軍事合作仍面臨許多問題與挑戰,而且,當前俄印在武器裝備貿易的質量、數量上的合作水平遠超中俄之間的合作水平。所以,如果俄羅斯今後繼續深化俄印軍事合作關係,繼續向印度提供用來對付中國的武器裝備,並與印度開展以中國為假想敵的聯合軍演,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深化將會遇到阻礙。


(二)影響中印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的健康發展


印度不僅與中國國土接壤,而且是第一個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的非社會主義國家。自1950年4月1日建交至今,兩國關係已走過67年的歷史。雖然雙方在簽證問題、Sitsang問題、邊界問題等方面存在諸多矛盾,但新世紀以來兩國關係持續發展,高層互訪日益頻繁,經濟、外交和文化往來全面推進,並於2005年建立了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雙邊關係保持了平穩發展的總體勢頭。


2015年1月26日,中國領導人致電印度總統慕克吉,祝賀印度第66個共和國日,並稱「中方願同印方一道努力,推動中印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不斷邁上新台階。」2016年5月26日,中國領導人在人民大會堂與印度總統慕克吉舉行會談,兩國元首同意共同努力,發揚中印文明互鑒傳統,加強兩國全面合作,將中印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推向新高度,促進雙方共同發展,為地區和世界和平與繁榮做出更大貢獻。


雖然近期中印關係受到「洞朗對峙事件」的影響,但雙方最終以外交手段和平解決了這一衝突。中印兩國外長在2017年12月11日舉行的中印俄外長第15次會晤上均表示,「兩國之間的共同點遠遠大於分歧,應加強戰略溝通,增進戰略互信,絕不能讓分歧演變成爭端,爭端演變成衝突」,「兩國關係雖然遇到了一些挑戰,但總體保持平穩發展」。然而,俄印軍事合作中抗衡中國的意圖,有損中印兩國戰略互信,不利於邊界問題的解決,也會影響兩國經貿、文化、人文、外交等領域關係的推進,從而不利於中印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的健康發展。


(三)對中國的國家安全構成了潛在威脅


一是對中國邊境安全的威脅。在中蘇關係交惡時期,蘇聯在中印邊界武裝衝突中極力偏袒印度、批評中國,使中國處於不利地位。如今,中印之間領土爭端尚未解決,俄印軍事合作的加強不能不引起中國的擔憂,因為俄羅斯為印度提供的武器裝備客觀上增強了印度的軍力,增加了印度在邊界問題上與中國對峙的籌碼,不利於中國西南方向的安全與穩定。近年來,印度強化中印邊境部隊級別和軍事基礎設施,並部署了俄印聯合研製的「布拉莫斯」巡航導彈的事實,就是中國邊境安全受到威脅的力證。


二是對中國海洋安全的威脅。新世紀以來印度從俄羅斯購買航空母艦,艦載戰鬥機等遠航設備,提升本國海軍的遠洋作戰能力,逐漸將自身勢力延伸到南海地區;俄羅斯也將自身介入到南海爭端之中,並在南海進行石油勘探開發,其活動範圍也已經進入中國九段線範圍之內。俄印兩國的這些行為都加劇了南海的複雜局勢,不利於中國的海洋安全。


三是對中國能源安全的威脅。中國石油進口大多是從波斯灣經阿拉伯海、印度洋,穿越馬六甲海峽,再通過南海最終到達中國。印度從俄羅斯購買海軍設備之後,海上作戰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再加上印度掌握著馬六甲海峽西口的安達曼·尼科巴群島這一重要海上樞紐,倘若未來中印爆發大規模衝突,印度對我國海上能源通道的安全將構成嚴重威脅。



結 語


印俄軍事合作關係雖然得到不斷深化,但其發展道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當前,俄印軍事合作也面臨不少問題和挑戰:其一是軍事訓練協議中斷、軍事課程存在爭議、俄軍事技術及價格優勢減弱等具體矛盾日益凸顯;其二是印度國防自主化和軍購多元化政策對俄印軍事合作形成了制約;其三是俄羅斯與巴基斯坦、印度與美國之間的軍事合作給俄印軍事合作帶來了牽制。


但是總的來說,由於印俄常年軍事合作打下的基礎,以及兩國出於自身戰略利益目標和應對中國崛起的考量,今後俄印軍事合作關係還將繼續深化。印度學者蘇倫德拉·辛格(Surendra Singh)通過研究1947年以來印俄關係的演變歷程,揭示了兩國關係的內在規律,即只要印俄關係與中國和巴基斯坦聯結起來,兩國的合作關係便會達到最佳狀態。


印度國防研究與分析所(IDSA)學者米納·辛格·羅伊(Meena Singh Roy)也認為,當前俄羅斯在印度的外交政策中仍佔據核心地位,兩國關係仍將向好的方向發展,所以,今後俄印之間的軍事合作將不斷向前發展。從這個意義上來看,中國必須始終密切關注並高度重視俄印軍事合作的新發展,並採取措施主動應對。


其一是推動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持續深化。中俄兩國應在雙邊關係已有基礎之上,進一步加強戰略互信,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並妥善解決兩國在上海合作組織中的分歧與矛盾。


其二是推動中印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的健康發展。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發展中國家,中印應更多聚焦合作、結伴前行,通過談判協商解決彼此在邊界問題上的分歧,增進政治互信,對接發展戰略,深化務實合作,就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保持協調和配合,推動中印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其三是全方位提升我國綜合國力。我國應高度重視國民經濟建設,加強軍隊現代化建設和戰備打仗意識,完善國防和地緣政治戰略,切實提升應對周邊安全危機的能力。(注釋略)


【國關青年說】羅豪:兩岸學者關於台「國際空間」問題研究綜述


【新年福利】2017-2018年度[國關青年說]專欄獲獎公示


本專欄最終解釋權歸國關國政外交學人編輯部及來稿作者所有


來源:國關國政外交學人微信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關國政外交學人 的精彩文章:

【中東研究】章遠:敘利亞可能陷入新一輪衝突

TAG:國關國政外交學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