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的一刀窮,一刀富,一刀穿麻布
相信大家看到這個標題,一定會很奇怪,賭石多見於翡翠,和田玉被人本稱為君子玉,以表裡如一而著稱,怎麼又會有賭石一說呢?說到和田玉,就不得不提賭石,很多人可能對翡翠賭石比較熟悉,和田玉也是一樣的。
在和田玉原石交易中,購買者不能將原石切開,光憑肉眼對石頭外觀的觀察來判斷石頭內在的品質,進行估價交易,這種獨特的交易方式被人們稱之為「賭石」。因為人們無法具有精準辨別真偽的慧眼,於是在原石交易中一塊石頭的含玉量就成了最大的懸念。
歷史上,最著名的一塊賭玉當屬「和氏璧」。相傳二千多年前的楚國,有一個叫卞和的人,從楚山得到一塊含有美玉的璞石,於是拿來先後獻給楚國的兩位國君,國君都以為卞和有意欺騙,就砍去了他的左右腿。後來,楚文王派人切開玉璞,從中得到一塊價值連城的美玉,於是命名為「和氏璧」。這塊和氏璧就是《完璧歸趙》中秦昭王答應用十五座城池來交換的極品美玉。這塊和氏璧是否是真正的和田玉,現在仍然存疑。
石包玉:顧名思義,玉石外面有一層石皮包裹,從外皮無法直接看到內里的玉質,必須一切以探究竟的石頭。分為半賭、全賭兩種。
——半賭,即開窗料,在賭石仔料上切掉一點小小的外皮,露出一個口子,這樣的做法被稱為開「窗」,顧客可通過開窗的地方觀察其內部所蘊含的玉料,從而觀察推測出玉料內部有沒有料,值不值當,這時候他們就可以決定立刻轉手,賺取比較少的玉「小漲」利潤。
——全賭,就是指一塊和田玉在沒有任何預知的情況下基本是靠感覺,和有經驗的觀察,來賭定一塊原石的價值,這種暗料存在的風險性非常高。
玉包石:外表呈玉質,但內容不一而從,有可能裡面是石頭,也有可能變種變質,和田玉較少,翡翠較多,但是不代表和田玉沒有。
白皮料:多見於青花,過去人們認為這種料石僵太厚,石性過重,看到人都沒有,怎奈這些年和田玉儲量急劇下降,大家又回將頭去,切開一看,竟然如此美妙,這樣,玩這種料的人又多了起來,而這種料又以黑白分明,山水國色,水墨丹青之意迎合了中國的傳統文化,深受國人喜愛,當然,價格也是水漲船高了。
山料:這個賭性最大,比籽料賭性大的多,因為山料大部分都是大塊。能不能看出來是什麼料,這個就靠眼力和經驗了。為什麼說山料賭性大,因為山料個體大,變化就大,有可能一兩百公斤的料子,連一條手鐲都取不出來,也有可能兩三公斤的料子能取三條手鐲的。


TAG:潔玉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