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狄仁傑受寵的原因:被女皇武則天暗戀?

狄仁傑受寵的原因:被女皇武則天暗戀?

武則天對狄仁傑的信任和倚重是所有臣子都望塵莫及的,她經常親熱地叫狄仁傑為「國老」,而不稱呼他的大名。狄仁傑脾氣硬,喜歡當著武則天的面在朝廷上就大聲爭論,武則天以女皇之尊,且以暴烈出名,倒經常屈從他的意見。武則天以女上司如此寵信男下屬,被後來愛嚼舌根的八卦小說家大大編排,硬說狄仁傑長得很帥,武則天一輩子都暗戀著他,被他凜然正氣地拒絕了。

在某些電視劇里,總是會涉及篡改歷史的現象。

電視劇中狄仁傑與武媚娘

真實的狄仁傑

狄仁傑,字懷英,唐代并州太原(今太原南郊區)人。他出生於官僚家庭,少年時就進入仕途,表現不凡;在一次被人誣告後,反而得到上司的賞識,從此進入法律界,逐漸升遷到一級大法官的位置。狄仁傑是個工作狂,一年內就處理了前任積壓許久的諸多案子,釋放了上萬名冤枉的無辜百姓,頓時名揚海內外,成為明鏡高懸的神探級青天大老爺。因此得到武則天的賞識,在武則天稱帝後,做了宰相,備受重用。

關於狄仁傑與武則天的這種感情故事簡直是侮辱了史實。

近年來,古裝劇的盛行,使得都能舉出幾部古裝劇,比如《甄嬛傳》、《宮》、《步步驚心》等等。 這些多多少少多有篡改史實,誤導群眾的現象。

比如我來列舉幾個,關於篡改歷史的現象。

1.聖旨開頭的「奉天承運」「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是古裝劇里太監宣讀聖旨必然的開頭,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

現在的古裝劇甭管哪朝哪代都是這樣的開頭,其實這是錯誤的,事實上只有明清兩朝是這樣的。聖旨開頭「奉天承運皇帝」六字是連續的,其餘的兩個字根據聖旨的內容和詔告對象的不同可分為三種,分別為詔曰,制曰和敕曰。

「詔曰」是詔告天下的意思,凡重大政事須告知天下臣民的,均使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制曰」是皇帝表達皇恩、宣示百官時使用的,「制曰」只為宣示百官之用,並不下達於普通百姓。

「敕曰」有告誡的意思,皇帝在給官員加官進爵時均會使用敕曰,意為告誡官員要勤於政務,勿貪圖享樂,要忠於朝廷,勿結黨私營,危害朝廷。

2.嬪妃自稱「本宮」本宮顧名思義就是指一宮之主,也就是說只有一宮之主才能稱本宮。

古裝劇篡改歷史已成習慣?

不僅是《通天狄仁傑》,還有《隋唐英雄》、《宮》、《思美人》、《龍珠傳奇》,其中2012年播出的《隋唐英雄》,雖然吸引了趙文瑄、陳冲、劉曉慶等數十位明星出演,劇情卻完全是一出「隋唐鬧劇」。隋滅陳之後,陳後主本應被俘至長安,6年後死於洛陽城,但在劇中,他於陳國滅亡之日就被賜了三尺白綾。歷史上以貞觀之治開啟唐朝盛世的李世民,到了劇中變成了一個玉面紅唇的花美男,還為了心儀女生當街打架,讓觀眾大呼齣戲。

在大陸劇的歷史上,因為亂講故事遭遇吐槽的古裝劇不勝枚舉。《大漠謠》歪曲霍去病的形象,把民族英雄寫成無恥之徒。歷史上的慈禧操縱朝政,晚年大興頤和園,是導致甲午之恥的原因之一。

到了《大太監》,她卻被塑造成了為了國家,甘願背上惡名的「好人」。古裝劇種種亂講故事的「事迹」,難免讓觀眾覺得,古裝劇篡改歷史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

戲說不是胡說

迎合市場的娛樂化改編也應有度

既然不受觀眾待見,為何很多古裝劇的創作團隊還總是編造歷史、亂講故事呢?

答案很簡單,是為了迎合市場的需求。相較於正統的歷史劇,古裝偶像劇可以邀來流量明星擔綱主演,通過主演的高顏值,華麗唯美的場景和跌宕的愛情故事吸引觀眾。從過往的歷史來看,古裝偶像劇一般都有數量龐大的主演粉絲買單,無論收視率還是網播量都不會差。

影視投資方尋求高回報,製片方也急需得到觀眾的認可,將古裝劇拍成偶像劇就成為了他們共同的選擇。與此前的古裝劇相比,這些古偶劇在硬體層面的確有了明顯的進步,服道化精緻,場面華麗,主演也各個都是高顏值,但內容方面卻是毛病一大堆,尤其欠缺歷史感。

其實,古裝劇畢竟不是紀錄片,有所改編,有所虛構,也是正常之事。但無論是任何形式的改編,都應該尊重歷史,講求邏輯。為了迎合觀眾的口味,不惜大幅度改寫歷史人物的性格,放棄故事邏輯的合理性,得到的只能是觀眾的一片罵聲。

最後,我其實不反對古裝電視劇的改動,但是一些史實太過於荒誕的就需要重視起來,還歷史一個真實有度的可控範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狄仁傑 的精彩文章:

狄仁傑的經歷告訴你:被陷害了,先保住小命要緊!

TAG:狄仁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