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2017,我在三八線邊住了一年

2017,我在三八線邊住了一年

原標題:2017,我在三八線邊住了一年



大衛?阿萊格雷蒂



在朝鮮的核武器開發取得重大進展,並且絲毫沒有顯示出任何 放緩跡象的情況下,朝鮮半島的局勢在過去的一年裡非常緊張。2017年,這個流氓國家發射了20次導彈,進行了其第六次也是迄今為止威力最大的一次核試驗,還成功地試射了一枚能夠攻擊到美國本土的洲際彈道導彈。這些持續不斷的武器試驗,引起了人們的警覺,並引發了有關應該如何對付朝鮮及其精神狀況不太正常的獨裁者的爭論。

但在離將朝鮮半島一分為二的三八線不到60公里的地方生活了一段時間後,澳大利亞攝影師阿什利?克勞瑟(Ashley Crowther)發現,朝韓邊境的生活氛圍並不像某些媒體所報道的那麼劍拔弩張。「我讀到過一些立場強硬的文章,但它們在某種程度上歪曲了真實的情況,造成了戰爭一觸即發的假象,實際上在邊境線這邊的韓國,根本就沒有戰爭的跡象。一切如常。」



本文所有照片均由阿什利?克勞瑟(Ashley Crowther)拍攝


阿什利?克勞瑟:在首爾光化門(Gwanghwamun)地區的景福宮(Gyeongbukgung Palace)外的某場示威活動中,為首的這個人正揮舞著旗幟。


這張照片拍攝於朝鮮進行的某次導彈核試驗(那一階段朝鮮進行了數次導彈核試驗)的幾天後。照片中這個人所參與的右翼民族主義示威活動的訴求是,如果朝鮮繼續進行核武器試驗的話,就應該對他們採取先發制人的行動。實際上,這等於是在主張進行第二次朝鮮戰爭。我覺得,那場示威活動顯示了韓國老一輩人和年輕人之間的分歧。據我觀察,儘管示威活動規模很大,但現場一個年輕人都找不到。



李成烈(音譯,Seong-yoel Lee)在他位於韓國江原道(Gangwon-do)農村的那間簡樸陳舊的小餐館裡做拉麵。他把我七手八腳地迎進餐館,熱情地招待了我 —— 韓國和韓國人民的優良品德之一就是好客。


我們就著熱湯麵邊吃邊聊,聲音在空蕩蕩的飯館裡發出迴響。李先生憂心忡忡地向我訴說了,他對韓國越來越高的生活成本的擔憂。「看看我的餐館你就知道,我根本沒錢。」 韓國是全世界最富有的國家之一,但跟李先生這樣的人接觸後我意識到,許多韓國人像他一樣,僅靠最低工資和有限的資源勉強度日。



服役中的韓國年輕人

在韓國,年輕男子必須服最長兩年的兵役。服役期間可能會被派去駐守朝韓邊境,也可能去當民警或保安。儘管官方對兵役的解釋是,「訓練年輕人以防遭受來自朝鮮的進攻」,但許多年輕人對此卻持有不同看法。


在韓語里,「guendae(音)」 是軍隊的意思,但許多年輕人用這個詞,來指代他們一到兩年的 「奴隸生涯」。對那些正在服役的人來說,把兵役看成 「給政府及其保衛部門提供免費勞動力」 很正常,因為他們的最低時薪只有45美分。


此外,兵役制度更深層次的理念是:通過服兵役,把韓國年輕人進一步限制在,一個對長輩和上司唯命是從,同時等級森嚴的制度里。這種理念,是深深紮根於韓國的儒家文化的堅實基礎。



鳥瞰首爾,擴張中的城市一望無際


韓國5000萬人口中有近一半居住在首爾及其周邊區域。這裡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這使首爾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特大型城市,只有從空中鳥瞰才能對此有所體會。首爾深遠的吸引力使人們,尤其是年輕人,從鄉村地區蜂擁到這裡,追求事業的發展,或求學深造,或僅僅是來過過大城市的生活,首爾的競爭非常激烈。而首爾這種強大的吸引力,使韓國的整個鄉村地區都處在緩慢地衰退中。


VICE: 你上街拍照時接觸到的那些普通韓國人,害怕來自朝鮮的威脅么?


在談到朝鮮問題時,我常聽許多韓國人,尤其是年輕人說:「朝鮮就像一條汪汪叫的狗,它總是發出口頭威脅,但從不付諸行動。」 我認為這種說法有其歷史根源。大多數戰後出生的韓國人,從小就生活在這種經常性的、不會造成任何實質後果的朝鮮威脅中,被威脅幾乎成為了一種常態。人們按部就班地工作、戀愛、讀書、謀生,就像大多數發達國家一樣。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韓國人對來自朝鮮的威脅毫不在乎,他們對此非常介意。比如說,我曾拍攝過的一個名叫韓厄爾(音譯,Earl Han)的年輕大學生就解釋說,他投票給現任總統文在寅(Moon Jae-In)的原因只有一個 —— 反對跟朝鮮發生衝突的政治立場。「每任韓國總統的職責都是儘力避免戰爭。」


另一方面,相當多的韓國老一輩則認為,必須立即採取行動。一些老一輩的人會舉行公開示威活動,要求對朝鮮實施由美國主導的先發制人的核打擊。我跟參加過最近幾場的幾位聊過這個問題。考慮到可能造成的傷亡,以及可能產生的地緣政治後果,他們的主張還挺令人擔憂的。

從國家角度來看,韓國媒體對朝鮮的報道事無巨細,朝鮮幾乎經常成為韓國舉國上下熱議的話題。而韓國國內的政治進程,有時在很大程度上也都圍繞著朝鮮政策展開。



首爾地鐵里的一位老年婦女


像許多其他東亞文化國家一樣,韓國非常尊重長輩。這一文化上的特性,在他們的語言中有所體現,而人們也會根據對方的年齡,使用不同的稱呼。在韓語中,稱呼長輩的時候要用 Joendet Mal(音 敬語),而跟年輕人或是好友聊天的時候,用 Ban Mal(音 普通語)就可以了。儘管有時候,的確是那些比你年長的人不對,或態度不好,但只要你不順著他們,別人仍然會覺得是你不禮貌。這些觀念在當代韓國文化中,無論對大人小孩,仍然有著很大的影響力。



崔熙佳(音譯,Heeja Choi)


72歲對崔熙佳(Heeja Choi)正在她的小公寓里化妝,她那台舊三星電視機上,正在播放一部有關朝鮮的紀錄片。熙佳屬於朝鮮戰爭後出生的一代,她不知道該怎麼解決朝韓問題。在拍完這張照片後,她對我說:「現在韓國更危險了,但它一直就很危險……情況太複雜了。」


VICE:你認為 「西方媒體」 對韓國的現狀是否存在著根本性的誤解?朝韓衝突對韓國民眾的生活造成了怎樣的影響?


當澳大利亞或其他西方國家的人給我發簡訊,問我是否一切順利,或建議我應該考慮離開韓國的時候,我都覺得很有意思。我認為,西方媒體顯然是在以某種製造恐慌的方式,來掩蓋當前的政治氣候。


但另一方面,我也從西方媒體了解到足夠多的不開戰的理由。馬克?鮑登(Mark Bowden)在他發表在《大西洋月刊》(Atlantic)上的那篇名為《如何對付朝鮮》的文章里明確指出:如果採取對抗政策的話,根本就沒有好的出路。無論怎麼看,如果第二次朝鮮戰爭爆發,付出的生命代價將不堪設想。如果首爾這座1500萬人口的城市遭到炮擊或轟炸,由此造成的大規模難民危機,敘利亞危機也難以相比。

要說這些誤解的罪魁禍首的話,我覺得是美國的領導作用而非西方媒體。無論過去還是現在,源自對半島局勢糟糕判斷的好戰言論,都對穩定局面造成了極大破壞。


《我們最幸福:朝鮮人民的普通生活》(Nothing to Envy: The Ordinary Lives of North Koreans)一書的作者芭芭拉?德米克(Barbara Demick),最近在接受採訪時一針見血地指出:「朝鮮認為,擁有核武器是維繫政權的唯一方式……與朝鮮半島爆發戰爭可能會造成的大規模災難遠隔重洋的美國,自然主張通過戰爭來解決問題。」


但情況非常複雜,沒有什麼簡單的解決方案。我覺得韓國人民對此也一清二楚,這也是為什麼這裡的生活一切如常,基本沒有受到影響。



整天幫人們上樓下樓的女電梯司機正在整理自己的頭髮


韓國的工作和企業文化都非常嚴酷。韓國的工作時長在全球排名第三,韓國人平均每年工作超過2000小時,這幾乎是德國人均工作時長的兩倍。在韓國,長時間加班僅能得到很少的加班費,甚至沒有加班費的情況也很常見。這些加班時長有時還不被包括在統計數據的平均值里。有些公司的慣例仍然是:只要高級別員工還沒下班,低級別員工不管幾點都不能下班。



首爾的長治洞(Chojidong)區


首爾的中產階級化進程引人注目且勢頭兇猛。長治洞地區是首爾城市圈外圍的一部分,它附近是一座將首爾與全國鐵路網相連的新高鐵車站,長治洞區則是高鐵站改建項目的一部分。這裡老舊的商鋪,為社會經濟背景較差的人們提供了庇護,但它們很快就將被夷為平地,用來修建那種現在已經在這一地區拔地而起的高端豪華公寓。窮人被加速驅趕到更加偏遠的地方,直到消失不見,幾乎不會有人關心他們的去向,以及他們將如何謀生。


一處多年來相對沒怎麼變過的首爾城區的街道一景。首爾很多地區在朝鮮戰爭中被摧毀,這座城市的大部分建築是在戰後建成的,老城區就像是未經規劃的迷宮般擁擠無序。戰爭結束已經有50多年,儘管韓國正處於高速現代化的進程中,首爾卻保留著其未經雕飾的美麗稜角。但許多像照片里這樣的餐館和商店正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豪華的新大樓和貴得要死的飯店。



孤身哀悼的男人,遊盪在首爾市中心的一座地鐵車站,大聲向陌生人打聽,是否有人曾見過他的妻子。「這是我妻子,這是我妻子!你見過她么?這是我妻子!」 他嘴裡反覆嘟囔著這麼幾句,邊把自己妻子的照片給別人看,邊大聲詢問路人。一位老先生如此無助的樣子,實在令人心碎,他看起來已經那樣很多年了。


Twitter上關注大衛?阿萊格雷蒂(David Allegretti)。在 Instagram上瀏覽阿什利?克勞瑟(Ashley Crowther)的更多攝影作品。


// 編輯:小白


// 翻譯:威廉老楊




? 異視異色(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及使用,違者必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ICE中國 的精彩文章:

TAG:VICE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