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勢 > 秦趙決戰長平之秦法(上)

秦趙決戰長平之秦法(上)

我想大家一見到或是聽到這兩個字——秦法,腦海中的第一印象應該是秦法嚴酷,秦國的「苛政猛於虎」吧!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在這一集中,我們就來談一談秦國的法制。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秦法創建的時代背景。當時是春秋戰國的紛亂五百五十餘年,那是個「諸子百家,百家爭鳴。」的年代,各種學說,各種思想相互爭鳴。儒家(孔子、孟子)、老子、莊子、墨家、法家(李悝、申不害、商鞅、韓非)、兵家(孫武、孫臏、吳起)等等,真是個大爭之世,是一個「大興亡、大毀滅、大創造」的時代,當時創造出了前所未有的中華燦爛的文化。

那時,各國紛紛變法圖強,魏國由於最先採用李悝變法,成為了戰國初期最強大的國家,佔領了秦國千里河西,將秦國壓縮在關中的中、西部。正是在這時,秦孝公向天下發布求賢令,衛鞅入秦(後來衛鞅被封在商地,所以後人稱他為商鞅),開始了天下聞名的商鞅變法。商鞅創製了秦法,建立了完整的法律體系(可惜由於許許多多的歷史原因,秦國的各項法律條文,大部分都已經失傳),使得整個國家走上了富強的道路,秦國國力蒸蒸日上,成為了戰國中、後期最強盛的國家。接下來,我們就來談一談秦法,了解秦國強大的原因。

(1)開創先河,依法治國。

子曰:「克己復禮為仁。」在公元前356年秦國商鞅變法之前,中國歷代王朝採取的是人治,更準確的講當時是禮治,統治者採取的是「仁政」、「王道」、「以禮治國」;秦國滅亡之後到新中國成立之前,這兩千多年裡中國是人治的時代。秦國的法制與新中國的法制還是有一些區別,秦國是「舉國一法」,而我們現在是以憲法為根本大法,各個地區根據自己地區的實際情況,補充一些地方性的法規,相較而言,現在的法制更符合中國各地的實際情況,更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那麼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我們的先人就已經建立過完整的法制體系,依法治國,不得不說是創造性的大進步。《商君書》這部經典文獻是商鞅法制的中心思想,蘊藏著具體的現實意義的法治觀念。

依法治國,遇到什麼事情都可以用法律來處理,法律沒有包含在內的,在新法未頒布之前,可以依例處理,凡事皆有法令,舉國一法。春秋時期,秦穆公重用賢臣百里奚為相,

施行「王道禮制,重施於民」,也使得穆公稱霸天下諸侯,擁有兵車五千餘乘。可是穆公之後再無穆公,秦國陷入了四世長達百餘年的戰亂,國力大衰,這是人治的一大弊病,只是單純的依靠強君雄主,可是百餘年才出一位那樣的君王,所以,人治只可以興其一時。

依法治國,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最終一統天下,成就帝業。難道秦國的六世都是強君雄主?不是的,至少有兩三位不是(比如:秦武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因為秦國是依法治國,凡事皆有法可依,有例依例,從而使得君王犯錯的機率大大的降低了,遇到一些較為平庸的君王,只要堅持法制,最少也能做到守業有餘。

由於章節排版的因素,第二點就在下一集來介紹了,請看下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企鵝小企鵝 的精彩文章:

秦趙決戰長平之通天大計(下)

TAG:大企鵝小企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