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秦統一六國,秦始皇在其中到底扮演了什麼角色?

秦統一六國,秦始皇在其中到底扮演了什麼角色?

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樹立一統天下之志。但當我們細讀史料就會發現,秦始皇只是統一六國決戰階段的掌舵人,而不是這場戰爭方針的策劃人。

其實在秦莊襄王時期,秦國已由兼并戰爭完成向統一戰爭的過渡,而這個戰略轉型的實際主導者其實是呂不韋和蒙驁、王齕等人組成的擁有最高決策的領導班子。而他們就是軍功-文法吏複合體在當時的代言人。

秦孝文王登基第一天頒布的所有新政策——赦罪人、褒厚親戚、修先王功臣、弛苑囿。這些修正了之前嚴厲的商君之法的新政,正是相邦呂不韋的手筆。

十分遺憾地是秦孝文王在位三天就去世了,但他的兒子秦莊襄王還是繼續支持呂不韋推行得改革。

秦國的內部政策由呂不韋負責,外部戰爭由蒙驁等老將主持。可惜的是秦莊襄王在位僅三年就去世了,年僅十三歲的秦始皇匆忙即位,嬴政年幼國事依然委託這些老臣來處理。

從秦孝文王去世到秦始皇長大親政之前的整整十二年里,秦國的軍政大權實際掌握在呂不韋和蒙驁、王齕等人組成的擁有最高決策的領導班子手裡。

呂不韋通過改革提高了秦國的綜合國力,拿下了東周國,而蒙驁、王齕等老將屢次出征三晉,讓秦國的地圖上增添了太原郡、上黨郡、東郡等多處地盤。發動戰爭的物資基礎已經齊備,而《呂氏春秋》這部書的出現標誌著秦國決策層已經開始思考即將出現的天下大一統格局了。

如果沒有呂不韋、蒙驁、王齕等重臣的勵精圖治,秦國可能還會在邯鄲之戰慘敗後的低谷期停留很久,秦始皇的歷史身份恐怕還是恢復秦國元氣的一位君王。在這些重臣的教導下,秦始皇的思維方式已經非常超前了,把滅六國列為新的發展方向。

呂不韋離世後,秦國的軍功-文法吏複合體並沒有退出歷史舞台,只是內部換血而已。秦始皇所信賴的王綰、李斯、王翦、蒙恬、馮劫、馮去疾等新生代高官還是由遵循著商鞅變法設計的上升軌道走入高層。無論秦國的政治格局怎麼變,上下階層變化多大,軍功-文法吏複合體的整體結構都非常穩定,幾乎延伸到秦國政體的每一個角落。

軍功-文法吏複合體有著明確的獎罰條件,對內要求任人唯賢、法制完備,賞罰分明對外要求多打勝仗,多授予有功將士田宅官爵。這獎罰條件也是各國布衣士人階層共同的奮鬥目標。

但貴族政治氣氛濃厚的山東六國很難滿足這點,導致大量白衣人才流失到秦國。於是,秦國軍功-文法吏複合體在上百年的發展過程中不斷整合各國形形色色的群體,造就了華夏最有戰鬥力和最有戰略眼光的群體。

可以十分肯定的說,以卿相將軍為核心、以四方布衣百姓為源泉的軍功-文法吏複合體,代表了當時最廣泛的社會利益,也可認為是推動天下一統的主要推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學生談歷史 的精彩文章:

秦始皇一統六國,不得不提的「功臣」

TAG:大學生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