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平凡人的不平凡:天津聖安醫院暖醫暖護之趙金玲
」趙護!」
人人都這麼叫她,我也就跟著這麼叫。
她應答得很乾脆,眼角眉梢帶著慈愛的笑意。
這一年,我二十八,她六十二。
她從事了護理工作四十年,成為護士長的年頭都已經超過了我的歲數,她是我們的「趙護」,是患者的「護士長媽媽」。
天津終於在大寒這一日真正有了些刺骨的寒意,走在街上要縮手縮脖地快速行路,好儘早躲入室內逃離隆冬。但聖安醫院裡的住院患者們,卻在護士長媽媽的照顧下過著溫暖如春的日子。
話不多這件事如果做得好,就是深沉。
趙護一慣是深沉的,她只默默去做,你若非要她說出幾句感人的話來,她便皺眉片刻,然後粲然一笑:「真沒什麼好說的,都是分內事。」
可只要走進病房,她會立刻變得嘮叨起來。
「你這飯涼了,我去給你熱一下再吃。微波爐熱,很快的,你跟著我好吧?走!」
「勺子掉了不要了,我給你拿個新的。你看,這個新,你喜不喜歡?」
「睡覺不蓋被冷不冷?咱蓋上吧?哎,這就對了!」
「剛吃完葯,休息一下,我去給你灌個暖水袋。」
「襪子怎麼沒穿?沒啦?小X,給你鑰匙,去我櫃門裡給她先拿一雙穿。」
「怎麼,不愛吃食堂的配餐?那我單獨給你做吧!你告訴告訴我,你喜歡吃什麼菜?」
她是個護士,也是個最職業的心理分析師,患者的一字一句、一舉一動,她都能揣摩出明確的意思。
她跟這些流水的住院患者們,一過就是大半輩子。
所以這些患者不叫患者,叫「佳人」,一來諧音「家人」,二來是盼望著他們的身心能逐步康復、漸入佳境。
如今十大最辛苦的行業,醫護人員排名第四。醫療行業里再排名,精神科醫護排第一。
趙護,就是一名精神科護士。
想知道精神科護士的日常是什麼樣?那我先來問你幾個問題。
患者突然啐過來一大口濃痰在你臉上,你怎麼辦?
家屬就不繳住院費,指著鼻子罵你就認識錢,你怎麼辦?
患者不會用勺吃飯,弄得滿身滿床髒兮兮,你怎麼辦?
家屬覺得你關門的聲音重了就是針對他們並且要報警,你怎麼辦?
這四個日常問題你解答好了,我們再深入下一步了解。
以前老是覺得,你是老師啊,你吃的就是這碗飯,你就應該不辭辛勞育人子弟。
以前老是覺得,你是醫生啊,你吃的就是這碗飯,你就應該懸壺濟世妙手回春。
以前老是覺得,你是護士啊,你吃的就是這碗飯,你就應該兢兢業業無微不至。
但是現在……
沒有但是。
趙護說:「我就是個護士,一個普通人,我吃的就是這碗飯,這些本來就是我應該做的。」
我問:「這麼累,您就沒想過退休?」
她說:「想過,今年想著明年退,明年推到後年,哈哈,一年拖一年,我老啦!」
我說:「不老,一個病區300多住院患者,您能一個個記住叫什麼名字吃什麼葯,這怎麼叫老?」
她說:「久了,就記住了。」
我又問:「是什麼信念在支撐著您四十年如一日地照顧患者啊?」
她想想:「信念……也沒什麼信念。就覺著他們沒人管,那我來管吧。」
我說:「天下的醫院多了去了,患者那麼多,您不管了回家享福去,也照樣有別人來接班。」
她點點頭:「是……但我不放心啊,干到干不動吧。」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
她,耗損著自己的青春和活力,燃燒著溫暖與真心,以奉「佳人」。
誰說人之道不如天之道?
37°的恆溫,暖。
TAG:天津聖安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