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青春期溝通之價值觀的形成期(下)

青春期溝通之價值觀的形成期(下)

我們在跟家長溝通時發現,好多親子衝突來源於,家長只關注學習,但實際上每個人在成長時,青春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除了學習之外,還有許多的東西要去學,學很多的社交技能,要形成未來人生的諸多能力,也要形成一套自己核心的價值系統,也就是價值觀。如果家長忽略了價值觀對孩子的重要性,只關注孩子的學習問題,實際上會對孩子未來的人生產生影響。

價值觀包含哪些內容呢,我認為含有七個方面的內容,在我們未來一生的發展中,這七個方面的內容對孩子都非常重要,他需要在這七個小的系統里形成自己獨特的認知。

這七個方面分別是:

性別觀

職業觀

財富觀

人際觀

學習觀

家庭觀

健康觀

昨天的文章中解析了前三個價值觀,這裡將解析後四個:人際觀、學習觀、家庭觀、健康關。

人際觀

我們要交一些什麼朋友,我們在生活中是否需要朋友。我諮詢過一個高中的女孩,她有一些社交恐懼,一到學校就覺得所有的同學都不重視她。後來我們談這個問題時發現孩子爸爸媽媽態度非常不一樣。孩子爸爸性格很內向,媽媽是外向的人,他們的觀點是相反的。孩子的爸爸認為人一輩子沒有朋友沒有問題,我就是上班下班,我也挺好的。孩子的媽媽是一個外向的人,認為現在社會人是一定要有朋友的,所以這個孩子有嚴重的社交焦慮的問題。

現在是一個合作的時代,每個人的人際交往的能力很重要,尤其是未來孩子想往領導的角色上走,會發現人際能力在青春期已經成形了。我初中的兩個班長,他們很有管理能力,也比我們成熟一些,後來他們走上崗位時,很快地會成為系統里的領導,你會發現靈活的人際關係處理的能力,如果青春期沒有形成,等上班後再去調整,實際上並不容易。

同時,選擇了朋友,選擇投入到人際交往之中,要去看我們是否信任彼此的交往,是否對他人信任。有的人父母在生意上被騙過,父母就會教孩子說,不要輕易相信任何人,防人之心不可無。這個也是人際交往的傳承,父母會潛移默化地傳遞給孩子。孩子有什麼樣的朋友,選擇朋友的標準是什麼,他喜歡跟什麼性格特點的人在一起,這也是家長需要關注的。

在朋友的交往中,我們如何獲得他人的信任,獲得他人的認同,如何開始從一個不熟悉的情境,跟大家由不熟悉變得熟悉,這是需要能力的。我們和朋友在一起做什麼?是只能談工作學習,還是可以談好玩的事情,甚至進行有趣的活動。你就會發現青春期愛好比較多的孩子,比較外向,他會有很多資源和別人建立聯繫,可以聊感興趣的事情,可以一起出去玩,唱歌、打球、參加好多活動,活動是讓人的關係快速緊密起來的有效方式。

學習觀

學習觀就是我們用什麼樣的態度來學習。是把它當成一種功利還是一種任務,很多父母傳遞的一個理念就是你現在必須好好學,你一定要考上大學,考上大學就行了。這是一個有終點的學習觀。考上大學後就再也不用學習,孩子就會把這個當成一個任務,或是一座山,然後爬爬爬,到高考那一天我就到點了,我就再也不用學習了。

但實際上我們都知道,學習到大學階段是一個新的開始,將來走上工作崗位後要不停地學習新的東西。他需要樹立一種我享受學習,我喜歡在學習中得到成就感,我喜歡不停地接觸新東西,喜歡學習新的知識、新的理念。現在社會技術的快速發展,要求所有人要有終生學習的能力,但前提是你得喜歡學,願意學。很多時候如果高考前不得不學,那麼高考後對學習的興趣一點都沒有了。這樣的話反而是得不償失的,因為好多快速的成長和提升是走入工作崗位開始的。

家庭觀

包含著婚戀情感和家庭觀。每個人會對家庭有所感受,他喜不喜歡進入家庭,家庭帶給我的是溫暖、輕鬆和愉悅,還是衝突和矛盾,最後影響孩子對家庭的態度。我記得我看過很多對80後孩子的研究,為什麼80後的高智群體里出現了好多出家的人?我看了他們的微博,看到了他們發出來的心路歷程,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就是家庭觀。有個女孩我印象特別深,她說我上了大學去朋友家裡去吃飯,才知道家裡人都是要一起吃飯的。

在她們家很少能趕在一起吃飯,爹媽和她,她從來沒有這種感覺,那個家對她來說有時像符號,沒有親密,沒有溫暖,沒有緊密的聯結。這樣她將來對於成不成家,要不要跟一個人走入家庭,要不要跟父母有更多的聯結,一定是相反的,只會越來越疏遠。她為什麼會在宗教中找歸屬感和溫暖,好多人就是在家庭中得不到這個東西。

我們經常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不幸這個詞有點大。但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特點,有自己的問題和困惑,在這個家庭里每個人是什麼樣的角色和位置,實際上是最複雜的組織系統,但又沒有企業管理里非常清晰的規則。

家庭是滿足每個人從身體層面對安撫的需求,滿足我們的社會角色,我覺得有人很關注這樣一個需求,滿足精神層面的需要,就是回到家被尊重,被理解,被關注,但有的家庭不是這樣的,或者不是對每個成員都能做到這樣。

比如我有一次接了這樣一個個案,是家庭里的姐姐。這個家有姐妹兩個人,姐姐屬虎,妹妹屬兔,在周圍的親戚眼裡,爸媽好像更向著姐姐。為什麼會覺得向著姐姐?向爸爸求證這個事情。爸爸說老大脾氣不好,不敢惹她,我們給東西時會偏向她一些,這樣她就不會跟我們嚷了。妹妹脾氣比較好,反正怎麼樣都行。

孩子的父親到這兒來第一次諮詢說的就是這樣的話。說我們老大幹什麼什麼不成,妹妹幹什麼像什麼。當一個父親如此去評價兩個孩子時,其實每個孩子都是知道的,被否定的姐姐心裡也是非常明白的。在往後,我跟姐姐了解情況,她說她脾氣爆,起伏比較大,上學時跟同學發生衝突,父母一定是責備我的,因為他們和妹妹都比較平和,他們都不會用我這樣的方法解決問題。

這個姐姐說,我們家連看電視時都看不到一起,永遠是他們三個一撥。在這個姐姐講這個話時,我的腦子中出現一個畫面:爸媽和妹妹他們三個都屬兔,這個姐姐是屬虎的,姐姐孤零零的坐在這邊,他們三個人坐在那邊,其實她在這個家庭中是被孤立的。她的癥狀是結婚後出現了抑鬱症,反覆流產,跟他整體在家庭中不放鬆是有關係的,在一個家庭中,父親怎麼樣,母親怎麼樣,孩子怎麼樣,其實就是一種傳承。

每個人都在自己父母那個家庭中學習的,如何做父母,如何扮演不同的角色,如何做別人的伴侶。在溝通分析里有一個督導老師,楊梅老師,首都經貿教授,她說我是把這些大學生當成未來的父母去培養的。每個人需要學到用在家庭中的基本常識。

健康觀

做為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在青春期,他會對自己的身體有越來越多的關注。當然孩子關注外表,身高怎麼樣、體重怎麼樣,長得漂亮不漂亮,男孩長得帥不帥。另外也開始關注自己青春期身體的變化。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應該學著對自己的健康負責任了,需要知道一些身心健康的常識。在吃東西時注意什麼,我在飲食上的偏好什麼,吃哪些東西比較好,吃哪些東西不應該過量。

他要知道參加哪些活動時注意什麼,比如參加體育活動,應該注意在一個什麼樣的量之下是可以的。我有一個同學,在學校當老師,學校有時在學生上體育課時,因為大運動量出現吐血,作為家長來講,忽視了孩子身體有隱患,孩子不太關注或不舒服時不知道去表達,引不起家長的關注才會出現這樣的意外。青春期的孩子已是一個成年人了,至少在他們心裡是這樣認為。

一個成年人要開始學著關心、關注自己和家人身體健康,了解一些基本常識,樹立健康觀,我的身體我負責,父母不需要天天跟在他身後操心,你要吃什麼呀,一定要吃點水果啊,吃飽了吧,衣服夠不夠啊,如果在青春期還在做這樣的工作,明顯是滯後了,至少初二後這些問題孩子自己去負責任。

父母要知道孩子已經在潛移默化地跟你學習這些東西了,盡量傳遞給孩子健康的、積極向上的價值觀。

一個有性格的公眾號

ID:tarenjigoutong

回復「目錄」查看協會往期文章

關於TA(人際溝通分析學)

TA,一個治標又治本的溝通心理學

在TA里,我們把自我分成父母、成人和兒童,分別用P/A/C來代替,所以,你知道嗎,兩個人的溝通好像是6個人在對話。

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在微信公眾平台後台留言ID和篇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TA人際溝通 的精彩文章:

TAG:TA人際溝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