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黑暗宇宙中的光明從何而來?

黑暗宇宙中的光明從何而來?

為什麼有的星球會發光?而有的不會?

Between Worlds

 X I I

Roger Subirana 

00:00/00:00

球狀星團 NGC 5139,亦稱半人馬座歐米茄星團。ESO

星球指的應該是那些球狀的單一天體。它們是否發光從某種程度上說,是取決於它們的質量,以及它們的演化方式。

首先看,宇宙大爆炸之後,物質是怎麼出現的?根據現在最流行也是接受度最高的理論,宇宙最初還極度熾熱的時候,有形的物質是不存在的,那時宇宙中只有能量。隨著宇宙的擴張冷卻,能量才逐步凝聚成有形的物質。最初有原子核的物質主要是氫。

有了氫後,宇宙陷入一片黑暗。因為大爆炸的餘暉此時已經暗淡,而宇宙中還沒有新的光源出現。

但是慢慢地,瀰漫在宇宙中的氫開始在引力的作用下收縮。物質密度較大的地方,密度和質量會進一步變大。質量超過一定的界限後,這些物質團塊,便會開始核聚變。核聚變會發光發熱。這就是第一代恆星。不透光的氫雲也會在恆星輻射的影響下被電離,變得透光。宇宙從此開始變得充滿光明。


NGC 3293星團。ESO

但是,並不是所有物質在收縮的最終階段,質量都能達到那個觸發核聚變的臨界點。有些質量不夠大的天體,始終都未能成為恆星,自然也就沒有機會發光。

在這些天體中,有些是和恆星平起平坐的,它們的質量已經很大,但只差那麼一點。雖然也有可能微微發光發熱,但這樣的光熱卻不是來自名正言順的核聚變反應,因此也算不上正兒八經的恆星,只能被稱為「失敗的恆星」。它們的學名是褐矮星,或棕矮星。

而那些形成於恆星周圍的,從恆星形成過程中殘留下來的物質中誕生的,圍繞著恆星運行的,就是行星。行星由於質量遠未達到恆星所需的質量下限,所以基本上也是不會發光的。行星和衛星等天體也可能是明亮的,但它們主要是反射光。

除此之外,由於有了恆星,宇宙中還演化出多種會發光的天體。它們有的是受恆星輻射影響而發光,比如星雲中的一種——發射星雲。鄰近恆星的輻射,尤其是紫外線,會讓它們發生電離,電子的躍遷,會讓星雲物質發光。

有些天體發光是因為它們溫度太高。比如白矮星,它們是恆星的殘骸,雖然它們不再核聚變,但它們的溫度極高。

M67星團中的系外行星(想像圖)。ESO

許多天體事件也會發光,比如超新星爆發,黑洞吞噬物質的過程,以及各種天體的相撞,甚至包括星系和星系團的碰撞。有些光我們可以看到,有些我們是看不到的。因為光的本質是電磁波,而可以看見的光只是電磁波中的一個有限的波段。宇宙中的大部分電磁波,我們的眼睛都看不到,但是各種現代天文望遠鏡可以看到。

綜上所述,天體發光的原因多種多樣,但從根本上說,恆星及其內核的聚變反應,是驅動宇宙變得光明的根本原因;而星球之所以能夠成為恆星,與其質量及演化方式有關。

你還可以看

老孫的推薦

太空全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星空天文 的精彩文章:

祖瑪衛星仍無確定消息,獵鷹9號火箭將繼續為盧森堡進行發射

TAG:星空天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