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如何在世故的環境中修行佛法?是否必須要成為僧侶才能修學佛法?

如何在世故的環境中修行佛法?是否必須要成為僧侶才能修學佛法?

問:我們有時工作繁忙,且需要不斷與許多世故的人交往,在這樣的生活狀態下,還能修行佛法嗎?

答:完成自己的日常工作而不被染污,就像蓮花出淤泥而不染一樣。實際上,蓮花也讓泥水變得更漂亮。

我們中的一些人,由於某些原因,承擔著與人交往的工作或者責任,為此需要穿著講究,去奢華的餐館,並去做些徒勞的事。修行者知道這一切都毫無意義,但還是會為了某種更高目的而去做這些事情,比如是為了利益他人,或者至少因為這就是你的工作。知其荒謬的同時而去做,佛教徒稱之為方便法門。

很多時候,修行者會像一個傷者混跡人群那樣去和別人交往,總是會小心提防,不落入人們的遊戲,但也不讓他人煩惱。參與他們的遊戲,但不沉迷其中,甚至在這個過程中可能設法啟迪人們的靈感。

問:皈依儀軌中有「不與外道為侶」的頌詞,那麼佛教徒應該如何對待外道,例如道家和儒家,或沒有宗教信仰的朋友?

答:當然,這段頌詞並不意味著一個佛教徒不能和一個基督教徒、猶太教徒或者穆斯林教徒待在一起,或者以朋友之間的方式出去喝酒或者喝咖啡。這些都是可以的。皈依戒里這項禁令的意思是,你不應該有這樣一個在精神上會影響你的精神伴侶。這是因為有的宗教所信仰與宣講的與佛教大相徑庭。

例如,佛教徒相信因緣,而基督教徒、猶太教徒和穆斯林則相信有一個萬能的造物主。這是兩種不同的見地。佛教徒相信轉世,而外道不信。佛教徒相信非二元,而外道的見地非常二元。因此,如果你想要去左邊,並且通過皈依確定無疑要這樣做,那麼一個向右邊走的人就不該影響你,使你偏離自己已經選擇了的方向,否則你會感到困惑。

在這裡,我們並沒有判斷說其他宗教不如佛教,僅僅是說它們本質上是不同的,而你無法同時追隨兩條不同的路徑。

我遇見一些人,他們信仰某種特別的路徑,聲稱是基督教、佛教、道教等更多宗教的混合體。我認為這是一種很好的嘗試,有著善良的意願,但它不僅不會有效,而且對人類來講是種傷害。最好是保持多樣性,就像有中國菜、印度菜、法國菜,這樣人們可以選擇。如果以和諧的名義將它們混在一起,最終只會做出一道不好的菜肴。

至於儒學,我的理解是,它更像一種關於怎樣生活的社會倫理與禮儀。儒學對證悟不一定感興趣,既然這樣,我看不到重大的衝突,你可以信仰佛教,同時應用儒家的價值。一個道家學者和修行者在一起,在我看來也有很多助益,但沒有必要把道家和佛教混為一談,對這二者來說,那都是幫倒忙。

問:是否必須要到寺院里出家,成為僧侶才能修學佛法?什麼條件和情況下一個人應該徹底出離?什麼條件和情況下可以在家修學?

答:有的人認為,我們需要出離一切,到森林、山洞裡,或者成為僧人,才能真正完美地修學佛法。這麼想真的是局限了佛法。因為佛陀是那麼地全知全能,他所教授的路徑無限豐富,處於任何境況中的任何人都能找到合適的方式,無論是士兵、商人、國王、皇后,還是其他任何身份。認識到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出離家庭生活只是八萬四千法門中的一種。出離是一種非常值得稱道和尊敬並令人鼓舞的路徑,當然應該鼓勵。但這並不意味著出離是唯一的路徑。

此外,重要的是,我們得知道為什麼要出離諸如家庭和世俗生活等等——並不是因為這些事情是邪惡的,而是因為它們是種幻覺。理解這一點才是究竟的出離,正如出離驕傲、嫉妒、嗔恨以及其他種種令人痛苦的情緒才是出離的核心目的。成為僧人並不一定能保證這種究竟而核心的出離。

事實上,正如很多人知道的那樣,「精神物質主義」一直以來都很流行。事實上,「精神物質主義」比「物質物質主義」要危險得多。這就是為什麼,你會看到,一些大寺廟的住持和僧侶儘管被貼上了「出離者」的標籤,卻變得非常有錢有勢,貪婪而傲慢。事實上,比起那些裝作是出離者的僧侶和喇嘛,我會更喜歡阿爾卡彭【黑幫教父—芝加哥王,1925—1931年掌權】,因為這些僧侶和喇嘛是如此虛偽,他們甚至相信自己是真的出離,而那樣真的很危險。

那麼,一個人在什麼條件和情況下應該出離呢?當你真的看到你所想出離的事物的過患與虛妄的一面,並對之感到真正的厭煩,就是該出離的時候了。事實上,那一刻你已經開始出離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