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宋明理學與禪宗(三)

宋明理學與禪宗(三)

本文系一九七二年二月六日上午,南懷瑾教授應台灣孔孟學會邀請專題演講之講詞記錄。

宋明理學與禪宗(三)

南懷瑾

(五)宋儒的理學階段

第五個五百年,便是繼晚唐五代以後宋代儒家理學的興起。宋太祖的建國,正當西元九六〇年間的事。到了乾德五年(西元九六七年)便有中國文化史上有名的「五星聚奎」的記事。這個天文星象的變象,也就是後世一般人認為是感應宋初「文運當興」的象徵。因此認為宋初產生了理學的五大儒,就是「五星聚奎」的天象應運而生的。

到了宋仁宗景德年間(約當西元一〇〇〇年間),儒家的理學大行,已有要取禪宗而代之的趨勢。但在此之先由宋真宗開始,道教也大為流行,一直影響了徽、欽北狩和高宗南渡的局面。在此同時可以注意的,便是西元一〇六八年間,宋神宗起用王安石,又想要恢復井田制度等的理想,因此宋代的黨禍和理學門戶之爭,便也在此時期揭開了序幕,這是中國文化學術史上一件非常遺憾,也許可以說是一件很有趣的史事。

可是在當此之前五百年間,禪宗的王氣將衰,到了這個五百年間,宋代五大儒的理學思想,崛然興起而替代了禪宗五家宗派的盛勢,雖曰人事,豈非天命哉!

(六)明代理學與王學的階段

第六個五百年,就是由宋儒朱熹、陸象山開始,經曆元、明而到王陽明理學的權威時期。朱熹生在建炎四年(西元一一三〇年),卒於慶元六年(西元一二〇〇年)。陸象山生於紹興九年(西元一一三九年),卒於紹熙三年(西元一一九二年)。朱熹的「道問學」和「集義之所生」的宗旨,和陸象山的「尊德性」而直指心性,不重支離瑣碎的探索,便是中國文化史上非常有名的朱、陸思想異同之爭的一重學案。到了明代憲宗成化和嘉靖之間(約當西元一四七二至一五二八年間),王陽明理學的思想大行,從此以後,中國文化思想的領域,大半都是陸、王的思想。

由此經明武宗而到萬曆,王學大行,末流所及,弊漏百出,終至有「聖人滿街走,賢人多於狗」之譏。理學到此,已勢成強弩之末,也與禪宗一樣,都有等分齊衰之慨了。

(七)清代經學與理學的階段

第七個五百年,就是清初諸大儒,如顧炎武、黃梨洲、顧習齋、李二曲等人,遭遇國亡家破之痛,鑒於明末諸儒「平時靜坐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的迂疏空闊,大唱樸學務實,學以致用於事功的成就。一變明末理學的偏差,大有宋儒陳同甫、辛棄疾的風範。而且極力鼓吹民族正氣的良知,延續中華民族的正氣和中國文化的精神,因此影響直到清末而產生了國父孫先生的思想,如《建國方略》和《心理建設》等等,也可以說是承接顧炎武、黃梨洲之後而繼孔、孟儒家思想,融會古今中外的文化學術而構成簡明易曉的大成。

由清兵入關而到甲申建國的時期,也便是西元一六四四年間的事,從此自十九世紀的末期而到現在的二十世紀,我們的學術思想和歷史文化,又遭遇一個古今中外未有的巨變階段。理學的形式和禪宗的新姿態,似乎正在復活,它將與古今中外的洪流,有接流融會的趨勢。衡之歷史的先例,以及《易經》術數之學的證驗,很快的將來,新的中國文化的精神,必將又要重現於世界了。孟子說:「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由周以來,五百有餘歲矣。以其數,則過矣,以其時考之則可矣。」我們這一代的青少年們,真需要發心立志,記住張橫渠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名訓,作為國家、為自己事業前途的準繩。

(待續)

本文選編自東方出版社(簡體): 南懷瑾先生著《中國文化泛言(增訂本)》

出版信息

相關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如何在世故的環境中修行佛法?是否必須要成為僧侶才能修學佛法?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