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漿好喝有禁忌,這9條千萬別忽視,喝錯害身體!
每天上午9:50打開電視
鎖定山東衛視《大醫本草堂》
您的健康管家正在為您守候
豆漿
豆漿好做又健康,每天早晨來一杯,溫暖一冬天!
喝豆漿的九條禁忌
1
忌喝未煮熟的豆漿
沒有煮熟的豆漿含有毒物質,會導致蛋白質代謝障礙,並引起中毒癥狀。而且在煮豆漿時還必須要敞開鍋蓋。這是因為只有敞開鍋蓋才可以讓豆漿里的有害物質隨著水蒸氣揮發掉。
2
忌沖紅糖:
紅糖里的有機酸和豆漿中的蛋白質結合後,可產生變性沉澱物,破壞營養成分。
3
忌與雞蛋同食:
早上喝豆漿的時候吃個雞蛋,或是把雞蛋打在豆漿里煮,也是許多人的飲食習慣。豆漿性味甘平,含植物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等很多營養成分,單獨飲用有很強的滋補作用。但豆漿中有一種特殊物質叫胰蛋白酶,與蛋清中的卵鬆蛋白相結合,會造成營養成分的損失,降低二者的營養價值。
4
忌空腹喝:
空腹喝豆漿時,豆漿里的蛋白質大都會在體內轉化為熱量而消耗掉,不能充分起到補益作用。喝豆漿的同時吃些饅頭、麵包等澱粉類食品能夠使營養物質被充分吸收利用起來。
5
忌裝保溫瓶:
豆漿中有能除掉保溫瓶內水垢的物質,在溫度適宜的條件下,以豆漿作為養料,瓶內細菌會大量繁殖,經過3-4個小時就能使豆漿酸敗變質。
6
忌喝超量:
一次喝豆漿過多易引起蛋白質消化不良,出現腹脹、腹瀉等癥狀。
7
常喝豆漿注意補鋅:
豆類中含有抑製劑、皂角素和外源凝集素,這些都是對人體不好的物質。對付它們的最好方法就是將豆漿煮熟,長期食用豆漿的人不要忘記補充微量元素鋅。
8
虛寒體質者慎喝:
由於豆漿是由大豆製成的,而大豆裡面含嘌呤成分很高,且屬於寒性食物,所以有痛風癥狀、乏力、體虛、精神疲倦等癥狀的虛寒體質者都不適宜飲用豆漿。
9
忌與抗生素一起服用:
豆漿一定不要與紅霉素等抗生素一起服用,因為兩者會發生化學反應,喝豆漿與服用抗生素的間隔時間最好在1個小時以上。
豆漿這麼喝,健康又滋補!
煮豆漿時搭配點不同的食材,既能留有順滑的口感,還能讓營養更加全面豐富~
養生糙米豆漿
小米、黑米、糙米、燕麥米等,各種米都可以增加滑度。加入米類後,質地會變得如米糊一樣濃稠,需要多放些水才能成為豆漿,否則就是糊糊狀了。糙米還保留了大量的膳食纖維,促進腸道蠕動,排毒養顏哦。
做法:黃豆洗凈泡發後,小米或者黑米洗凈,所有材料放在豆漿機中,加入適量的水,煮熟後加入適量蜂蜜或冰糖調味即可。
潤膚銀耳豆漿
豆漿里加點泡發的銀耳,可以很容易獲得順滑的口感。因為銀耳含有較多膠質,而且滋陰潤肺、排毒養顏,常喝銀耳豆漿,皮膚越來越細膩光滑。
做法:黃豆、銀耳洗凈泡發,把材料放在豆漿機中,加入適量的水,煮熟後加入適量蜂蜜或冰糖調味即可。
南瓜燕麥豆漿
南瓜的香甜,燕麥片的膠稠,煮出來的豆漿濃郁細膩,色澤金黃,而且還有補中益氣,降脂降糖,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功效哦。
做法:150g南瓜蒸熟(蘋果大小),半杯黃豆洗凈泡發,半杯燕麥片,所有材料放在豆漿機中,加入適量的水,煮熟後加入適量蜂蜜或冰糖調味即可。
豆漿能改善骨骼代謝,預防骨質疏鬆,減少動脈硬化的危險。人到了50~60歲後就極易出現關節疼痛、腫脹,走路不便等現象。由於關節使用時間較長,磨損嚴重,從而造成關節損傷,骨關節炎就是這樣一種疾病。
朱躍蘭 主任醫師
北京中醫藥大學
東方醫院風濕科
長按下方二維碼
了解更多疾病詳情
擅長治療:中西醫結合、內外治並用綜合系統規範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骨性關節病、乾燥綜合征、結節性紅斑、硬皮病。
引發骨關節炎的四大因素
關節老化
實際上正常人在30歲以後,所有的組織器官都開始出現退化的現象,上了年齡後不注意保養關節的話,就很容易出現關節性疾病。
關節創傷
生活中不注意發生骨折等關節創傷,如果不及時處理或者處理不當,很容易發生骨關節炎疾病。
關節勞損
研究表明,運動員、重體力勞動者的原發性關節炎發病率明顯高於其他人群,直接證明了關節長時間的勞損會加速引起關節退變的產生。
身材肥胖
在我國,肥胖人群中有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四十的人患有骨性關節炎,肥胖引發關節炎是與關節長期負重有關,肥胖超重可加速退行性變發展。
骨關節炎和類風濕性關節炎都是常見的骨關節性疾病,表現癥狀也基本相同,那我們該如何進行區分判斷呢?
做好區分很重要
年齡:骨關節炎發病年齡較大,而類風濕性關節炎它的發病沒有明顯的年齡限制。
病因:骨關節炎是退行性的改變、老化、骨質增生,而類風濕性關節炎它屬於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即人體自身產生了對自身組織破壞的東西。
病情發展程度:骨關節炎通過良好的治療是可以穩定住的,而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起來難度相對較大,是一個致殘率極高的疾病。
許多人在患上骨關節炎後前往醫院進行診治時不知道該掛骨科還是風濕科,今天我們就對其進行講解。
骨關節病實際上是一個跨科室的疾病,從治療的角度來說,風濕科重點採取保守治療,如果病人需要手術的情況,那麼就需要前往骨科,骨科雖然也存在保守治療,但其側重點還是在手術治療上。
那麼針對骨關節炎中醫又是如何進行治療的呢?
中醫外治骨關節炎
骨關節炎患者,還是要秉承中西醫結合,內外治並重的總原則。中醫中藥配合西醫西藥及一些外治的蒸汽浴、泡洗、蠟葯療、雷火灸等。
雷火灸治療關節痛
艾灸主要成分是艾葉而雷火灸與之相比還存在一些中藥,如桑枝、獨活、紅花等,對於一些寒性而引發的關節性疼痛效果較明顯。
專家溫馨提示:選擇關節疼痛部位,將點著的雷火灸,放在穴位10-15厘米左右,在用的過程中可以來回左右的移動,一般一次持續時間在10~15分鐘,局部微微發紅即可。


TAG:大醫本草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