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去醫院做的最多的一項檢查就是血常規!血常規有什麼用呢?

去醫院做的最多的一項檢查就是血常規!血常規有什麼用呢?

血常規,就是血液的常規指標,可以說,生病了去醫院看醫生,做的最多的一項檢查就是血常規了。如果你年過24歲,取過醫院多次,從來沒做過血常規,那真的是很少見,那麼血常規都是檢查什麼呢?有那麼重要嗎?

來源:青島醫博

作者:醫博君

拿到一張血常規化驗報告,那一個個或升或降的小箭頭到底什麼意思?為什麼有些不正常的指標,在醫生眼中並沒有得到重視?相信每一位拿到血常規報告的你,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疑問。今天就給大家介紹血常規報告要怎麼看。

血常規主要化驗什麼

首先我們要知道,血液裡面究竟有些啥?

血液由兩部分組成,一是細胞成分,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另一部分是非細胞成分,指的是血漿。看,這是一管新鮮血液經過離心之後得到的分層情況:

我們看到,下層紅色的就是細胞成分,上層黃色的就是血漿。而血常規化驗所需要的成分,就是下層紅色的細胞。

和「紅」有關的指標

如果一系列的指標名稱都含有一個「紅」字,表明他們都跟紅細胞相關。所以這一系列最常用於評估貧血等病。

醫生們最最最想看的就是「紅細胞(RBC)計數」和「血紅蛋白(Hb)濃度」,俗稱「血色素」了。此外,血細胞比容(Hct)也有類似作用。

至於箭頭,

「」常表示各種貧血,包括急慢性出血、缺鐵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等,也包括孕婦及青少年因機體需要而增加血容量,造成血液稀釋等生理性原因。

「」則表示血液濃縮或因缺氧而促使紅細胞代償性增加。

以貧血為例,大部分貧血可分為以下幾類病因:

造血機器故障(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等血液科疾病),

原料不足(缺鐵性貧血),

成品破壞(溶血等),

丟失過多(急性或慢性失血,月經過多、痔瘡或腫瘤引起的便血等)。

具體是什麼原因引起的貧血呢?這時候醫生就要結合病史並分析其他和「紅」有關的指標了。

例如,「網織紅細胞(Ret)」是紅細胞的前身,生成不足的貧血往往會標明「Ret」;如果貧血伴「Ret」,則可能貧血是因為大量失血或紅細胞受破壞導致的,此時骨髓知道體內缺紅細胞了,趕緊動員造血,所以未成熟的細胞增加。

而缺鐵性貧血和地中海貧血,往往平均紅細胞容積(MCV)、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MCH)和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這幾個指標都是「」的。

至於紅細胞增多的情況,大部分是暫時性的,不會遺留下什麼不正常,所以不必擔心。但是如果紅細胞持續性增加,可能提示血液系統腫瘤。

含有「板」字的指標

這一系列的指標名稱都含有一個「板」字。表明他們都跟血小板相關。醫生一般也是從生成不足、消耗過多、破壞增加等方面分析病因。

例如:白血病導致的造血功能障礙,其血液中的血小板就會很低;而肝硬化患者脾功能亢進,血小板破壞的多,血小板也會很低。

而「Plt」有生成過多和反應性增高兩大方面原因,常見原因有急性感染後、脾切除術後改變、白血病等。

白細胞大家族

那麼剩下的指標都算是白細胞大家族的成員咯。

白細胞(WBC)的增加或減少主要受到中性粒細胞的影響,其次是淋巴細胞。

白細胞各種組分也保持相對穩定的比例,例如中性粒細胞正常情況下占所有白細胞的50–70%。

大部分科室的醫生主要用WBC來分析感染性疾病,不同類型的白細胞升高常常對應不同類型的感染,因為WBC里的各種成分都有抵禦外來入侵的作用。

一般情況下,

細菌感染會讓前線兵種中性粒細胞升高;

但是病毒感染能繞過前線兵種,直接挑戰炮兵團淋巴細胞;

單核細胞算是特種兵吧,只是在面對瘧疾、結核等幾個敵人時才出馬;

嗜酸性粒細胞是一個脾氣火爆的戰士,對於寄生蟲感染常常積極升高應戰,但是它有時候也會對一些本來無關緊要的刺激過度亢奮,引起過敏;

至於嗜鹼性粒細胞,他政治立場不堅定,常常挑撥離間,它的升高常常見於自身免疫病攻擊自身。

而白細胞和這些組分的降低,往往提示破壞增加或生成障礙,見於重度感染、化療、自身免疫等。

故事新聞里最常聽見的白血病,也可以通過簡單的血常規發現,白血病表現為白細胞異常升高,通常是幾十倍的升高。

化驗結果需要綜合判斷

除此以外,醫生還常常關注紅細胞沉降率(ESR),如果"ESR",除了在月經期、妊娠、高齡等情況之外,還見於細菌性炎症、風濕、結核、組織損傷、心肌梗死、惡性腫瘤等疾病。

綜上所述,病人往往一個簡單的不舒服,在醫生眼中就有好幾種可能,一個血常規化驗能給醫生提供豐富的臨床信息,並不是可有可無的。

另一方面也需要提出,有些指標檢測結果不在參考範圍內,但它實際上並無重要的臨床意義,或者很多特殊生理情況下也會造成指標「異常」。

所以,您看到自己的血常規報告時,不必因為幾個異常的箭頭而惴惴不安,人體的健康不是單單看幾個客觀的數據就可以判定的,還要根據病史資料綜合分析,必要時還要做更深入的檢查。

一、認清血常規的核心指標

通常來說,報告單的主體表格包含4個核心指標:白細胞(WBC)、血紅蛋白(HGB)、血小板計數(PLT)及C反應蛋白(CRP)。

二、血常規的基本作用

1、確認感染類別

血常規檢查可輔助醫生區分細菌感染或病毒感染,並且直接影響是否使用抗生素。

一般來說,當白細胞數和中性粒細胞比率都明顯增高時,就代表可能存在細菌感染;當白細胞正常或低於正常值,則可能存在病毒感染。

而抗生素是用於治療細菌性感染的,病毒感染不需要用抗生素。不過,有些病毒感染時,由於自身抵抗力下降,容易合併細菌感染,這時候就需要選擇適合的抗生素了。

2、看是否貧血

看是否貧血,主要看血紅蛋白的濃度和紅細胞數量,當血紅蛋白濃度偏低、且紅細胞數量低於正常值時,就提示存在貧血。例如,四歲的寶寶紅蛋白濃度<110,意味著寶寶貧血了。

當然,不同年齡段的各項標準值是不同的。

3、確認的貧血類型

如果四歲的寶寶血紅蛋白濃度<110,且同時出現平均紅細胞體積偏低,平均血紅蛋白含量偏低,而紅細胞計數升高的情況下,說明寶寶出現小細胞低色素貧血,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缺鐵性貧血。

如果在血紅蛋白濃度<110,平均紅細胞體積正常,平均血紅蛋白含量正常,僅是紅細胞計數減少的情況下,則寶寶近期可能有過外傷出血的經歷,或有便血、溶血的可能。

如果在血紅蛋白濃度<110,平均紅細胞體積數值偏高,平均血紅蛋白含量正常或偏低,寶寶可能為大細胞貧血,即由於缺乏維生素B12或葉酸導致的貧血。

經常便血、大量便血會導致貧血!

大便時反覆多次地出血,會使體內丟失大量的鐵,引起缺鐵性貧血。這是因為在正常情況下鐵的吸收和排泄保持平衡狀態,鐵的喪失量很微小,正常成年男子每日鐵的喪失量不超過2毫克,而便血的患者,若每日失血量超過6~8毫升則丟失鐵3~4毫克以上。正常人體男性含鐵總量為50毫克/每公斤體重,女性約為35毫克/每公斤體重,若長期便血,丟失大量的鐵,使體內含鐵總量低於正常,能引起缺鐵性貧血。

人們的身體由於經常站立或者久坐的人是很容易患有痔瘡這種疾病的,痔瘡這種疾病會分為有內痔,外痔還是混合痔這種疾病的,痔瘡這種疾病是一種慢性疾病的,痔瘡疾病會導致人們痔塊脫垂的這種情況的。人患有的內痔出血是間歇性便血的,出血量並不是非常多的,血色非常鮮紅的,內痔這種疾病在出血的情況下是沒有疼痛感的只有少數的人會有墜脹感的這種情況的,外痔被擦破的情況下也會出血的。

便秘、便血、排便疼痛?找青島醫博肛腸醫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島醫博肛腸醫院 的精彩文章:

TAG:青島醫博肛腸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