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入藥方法
最新
01-21
痛經醫生
本章分享:入藥方法
一般藥物可以同時入煎,但部分藥物因其性質、性能及臨床用途的不同,所需煎煮的時間不同,所以煎煮中藥湯劑還應講究入葯的方法,以保證藥物應有的療效。入藥方法有先煎、後下、包煎、另煎、烊化及沖服等。
先煎
凡質地堅硬、在水裡溶解度小的藥物,如礦物類的磁石、寒水石,貝殼類的牡蠣、石決明等,應先入煎一段時間,再納入其他藥物同煎;川烏、附子等葯,因其毒性經久煎可以降低,也應先煎,以確保用藥安全。
後下
凡因其有效成分煎煮時容易揮發、擴散或破壞而不耐煎煮者,如發汗藥薄荷、荊芥,芳香健胃藥白豆蔻、茴香,以及大黃、番瀉葉等宜後下,待他葯煎煮將成時投入,煎沸幾分鐘即可。大黃、番瀉葉等葯有時甚至可以直接用開水沖泡服用。
包煎
凡藥材質地過輕,煎煮時易飄浮在藥液面上,或成糊狀,不便於煎煮及服用者,如蒲黃、海金沙等,應用布包好入煎。藥材較細,又含澱粉、黏液質較多的葯,如車前子、葶藶子等,煎煮時容易粘鍋、糊化、焦化,也應包煎。有些藥材有毛,對咽喉有剌激性,如辛夷、旋覆花等,也要用紗布包裹入煎。
另煎
人蔘等貴重藥物宜另煎,以免煎出的有效成分被其他藥渣吸附,造成浪費。
烊化
有些藥物,如阿膠、蜂蜜、飴糖等,容易黏附於其他藥物的藥渣中或鍋底,既浪費藥物,又容易焦煳,宜另行烊化後再與其他葯汁兌服。
沖服
入水即化的葯,如竹瀝等汁性藥物,宜用煎好的其他藥液或開水沖服。價格昂貴的藥物,不易溶於水及加熱易揮發的藥物,如牛黃、硃砂、琥珀等,也宜沖服。
中醫根治痛經引領者!更多痛經分享請關注痛經醫生。


TAG:痛經顧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