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一次,鰻魚是真的快要滅絕了……

這一次,鰻魚是真的快要滅絕了……

近日,日本多家媒體報道:

日本鰻鱺捕撈在 2017 年底出現了罕見的歉收:截止本月 12 日,日本本土的鰻苗捕獲量僅 100 公斤,是去年同期捕獲量的 0.2%;日本之外的情況同樣嚴峻,中國大陸作為日本鰻主要養殖區,鰻苗累積捕獲量僅有 400 公斤至 460 公斤,而去年同時期這個數字是 2630 公斤至 2750 公斤。

簡單來說,就是今年的日本鰻捕撈業,忙活了很久,基本啥都沒撈到。

看了這個新聞,你可能會想問很多問題:為什麼今年會出現這麼大規模的歉收呢?我們吃的不是人工養殖的嗎?網上說「鰻魚快滅絕了」是真的嗎?

但我相信,有一個問題一定是沖在最前面的:什麼?人類現在都這麼NB了還能讓這麼家常便飯的魚說滅絕就滅絕?

我們現在就為大家解釋事情的來龍去脈。

1. 我們吃的鰻魚是哪種?

在生物學意義上,只要屬於「鰻鱺目」中的魚類,我們日常生活中統稱為鰻魚。這包括了歐洲鰻(Anguilla anguilla)、美洲鰻(Anguilla rostrata)日本鰻(Anguilla japonica)等。

平時我們不管是在日料店吃到的蒲燒鰻魚,還是在菜場買到的新鮮鰻魚,大多數都屬於日本鰻

日本鰻不是日本獨有的,中國的長江流域和沿海都可以捕撈到;東南亞、菲律賓也都有。甚至日本的鰻魚資源很大程度上依賴從中國等國家進口。

所以,現在大家知道了,本文的主角是 ——日本鰻

2. 日本鰻真的快滅絕了嗎?

真的。

其實,日本鰻快滅絕也不是最近幾天的事情了,自從上世紀 60 年代,世界年均鰻魚產量就在逐年下滑。

三種鰻魚的年產量占 1960-1970 年產量的百分比

在 2014 年,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就把日本鰻列入了瀕危物種名單,當時就已經在日本掀起了一陣不小的風波,很多人擔心日本的餐飲文化會因此而少了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其實,遭殃的也不僅僅是日本鰻。日本鰻的「兄弟」們,美洲鰻在 2014 年下半年也進入瀕危目錄內;而歐洲鰻則直接進入「極危物種」的名單內,比瀕危還高一級,離滅絕更進一步。

導致這些鰻魚快滅絕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過度捕撈無疑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但棲息地生境被破壞,全球變暖引起的海水溫度升高,以及在河流築壩導致洄遊受阻,都可能使鰻魚越來越少。

所以這件事情其實是全人類的鍋,不能光扣在吃貨的頭上。

3. 我們吃的不是人工養殖的嗎?

我們吃的確實是人工養大的。

但不是從魚卵開始養的,而是先捕撈野生魚苗,再放到池塘去養。而且養大的魚也只能送上餐桌,不會繁殖。

為什麼呢?這個得慢慢細說。

想人工養殖一種魚類,遠遠不是「這個魚塘我承包了」這麼簡單。

在所有的可食用魚類中,只有少數幾種,人們在很多年的探索中,找到了它們生長繁殖的規律,而這種規律恰好在池塘環境下能完美復現。只有這樣的魚類,才具備人工養殖的條件。

舉個例子,長江三鮮(鰣魚、刀魚、河魨)中,目前只有河魨,我們找到了相對完備的養殖方法。於是現在,正宗的長江鰣魚和長江刀魚已經少見到「有市無價」了。

而日本鰻人工繁殖的難度,堪比登天。

4. 為什麼日本鰻那麼難養?

因為日本鰻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們對「它是怎麼繁殖的」這個問題簡直是兩眼一抹黑。它的生活史太特殊了。

首先,科學家觀察到,這是一種洄遊魚類。在它的一生中,需要往返於淡水和海水。

這很正常,洄遊的魚類很多。但鰻魚的洄遊方式跟其他魚類完全不同。

一般的洄遊魚類都是「溯河洄遊」,在河裡產卵,孵化成幼魚去海里生活。繁殖期再游回河裡。

而鰻魚跟它們不同,鰻魚的洄遊稱為「降海洄遊」,它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在河裡,只有產卵的時候會游到很遠很遠的海里。它一生中只繁殖一次,繁殖就標誌著自己生命的終結。

日本鰻各個時段的不同形態

雖然鰻魚飯在日本已有幾百年的歷史,但人們直到最近,才窺見了鰻魚神秘的一生。

剛從卵中孵化出的幼魚稱作「柳葉鰻(Leptocephalus)」,這個時期的鰻魚不會游泳,只會順著洋流到處漂。在漂流的過程中,它們攝食海洋中漂浮的有機物碎屑,而洋流會把它帶到某個大陸(或島嶼)附近。

柳葉鰻(Leptocephalus)

在大陸附近的柳葉鰻會「進化」為渾身透明的「玻璃鰻(Glass eel)」,這個時期的鰻魚獲得了游泳的能力,有機會找到附近的河流,逆流而上,尋找自己的家園。

玻璃鰻(Glass eel)

人們在大陸附近的海域捕撈魚苗,主要捕撈的就是這種「玻璃鰻」。捕撈到的魚苗放進淡水中飼養,慢慢長大,收穫,並走上我們的餐桌。

如果玻璃鰻僥倖逃過了人類的捕撈,它就會在附近尋找一條河流,逆流而上,找到自己祖輩的家園,在家園裡歡快地成長,度過它大部分的「魚生」。

成年的日本鰻

直到某一天,已經成年的鰻魚感受到了來自自己身體里的召喚。它停止進食,身體中的消化器官萎縮,消失。而繁殖器官則逐漸充滿它的身體。它沿著河流順流而下,游到很遠很遠的,海中的「產卵地」。

這個過程需要花費幾個月的時間,這幾個月中,鰻魚不需要再攝取一丁點能量。不過沒關係,之前所有的儲備都是為了這漫長的征程。

到達「產卵地」之後,鰻魚會完成交配,產卵,然後安心地死去。

但是,奇怪的是,在很久一段時間內,我們完全不知道這個神秘的「產卵地」到底在哪裡。我們只知道是那是在海里。事實上,我們也從未看見過野生鰻魚產卵。

日本鰻產卵地在不同年代的推測都不同

試圖確定日本鰻產卵地的研究,從 20 世紀 30 年代就已經開始了。剛開始懷疑的產卵地在沖繩附近,但一再遠推——經過了整整半個多世紀的努力,基於 DNA 比對,最終才確定了日本鰻真正的產卵地。

在太平洋中間的馬里亞納海溝附近。對,就是那個全球最深的地方。

這顛覆了很多人的想像。畢竟我們很難相信,某種生物可以不吃不喝,遷移數千公里,專門到大洋最深處去產卵。

日本鰻最近確定的的生活史

產卵地找到了,這是不是說,我們模擬產卵地的生態條件,那些養在池塘的魚就肯交配繁殖了呢?

沒那麼簡單。因為鰻魚的「性別」在整個生物界也是非常奇葩的存在。

人的性別決定在基因,鰻魚不是。決定鰻魚性別的,跟基因沒啥關係,關鍵得看鰻魚的「種群密度」

簡單來說,如果鰻魚感知到周邊同類很多,那它就會發育成雄性。如果周邊同類比較少,那它就發育成雌性。

這個事情的結果就是:你養了一池塘的魚,最後會得到一池塘的好基友……

所以,回答上面的問題「鰻魚為什麼那麼難養殖」,重點就是:

不能從卵開始養,因為——很難找到它的產卵地。

養大了也無法交配繁殖,因為——性別決定方式非常奇葩。

幼鰻的飼料問題無法解決。

還要考慮生命各種不同階段的環境差異。

說到這,大家應該明白塘主的苦衷了吧。

5. 科學家最新的進展

日本鰻目前經過最尖端的養殖技術,在實驗室條件下,可以做到產卵,並成功孵化為鰻苗了。

但是,這樣得來的每一隻鰻魚,都要消耗實驗經費 6 萬元左右。目前離量產,還隔著遙遙無期的距離....

所以,現在想吃到鰻魚,還是得靠撈野生魚苗,在塘里養大。

6. 我們還能吃到鰻魚飯嗎?

這個不一定。

如果運氣差的話,我們的保護措施無法阻擋這個物種的銳減,那鰻魚飯可能就會和酒釀蒸長江鰣魚一樣,成為又一個「傳說中」的菜肴。

當然,鰻鱺目還有很多其它種類的鰻魚,目前還沒有威脅。比如說星鰻。如果你不介意吃到一碗「不那麼正宗」的鰻魚飯的話,那還是沒問題的。

如果運氣好的話,保護措施得當,日本鰻的減少得到了有效控制,那在科學家驗證之後,我們就可以有限度地對鰻苗展開捕撈。這樣的話,正宗的日本蒲燒鰻魚飯,不至於失傳。

但不管怎樣,鰻魚飯在不久以後,可能就不會是「大家都消費得起」的東西了。不過,這種事情已經發生了很多次了,長江三鮮就是一個眼前的例子。更不用提之前的禾花雀、中華鱘、長江白鱘,以及更加久遠的大海雀、渡渡鳥……

所以,大家平常心對待吧。

當然,如果運氣超好的話,我們的魚類養殖科學發生重大突破,日本鰻養殖難題被攻克,那……就一切都不是問題了。

7.總結

人類啊,還是要保護環境,減少碳排放,減少污染。要可持續發展,不要為了眼前的利益而過度捕撈,過度獵殺。要不然的話,就...

我們幾十年前就上天了

卻到今天連日本鰻

都繁育不出來

人類

還是對大自然有些敬畏之心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技術型吃貨 的精彩文章:

TAG:技術型吃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