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孫權為什麼會殺關羽?一代名將就這樣隕落!

孫權為什麼會殺關羽?一代名將就這樣隕落!

孫劉聯盟是為了啥?共同的利益,北拒曹操,因為曹操太強了,說難聽點,就是為了保住兩家的地盤不被吞掉,製造分裂,保持割據。

孫吳政權,是最沒有統一法理的政權,因為自孫堅起,就是一路江東小軍閥,到了孫權,是大軍閥,但是僅此而已,孫吳國策裡面統一隻是等機會排末尾的一個比較虛的概念,保持割據基本就是最高的志向。但是曹劉就不一樣,曹操是漢丞相,奉天子以令不臣,自帶皇帝賦予的完全合法性光環,統一天下名正言順。劉備,皇帝認可的皇叔,做為宗室,有匡扶漢室的義務和責任,所以他統一天下,那叫清君側,討賊,有皇室祖制給他的合法性背書。所以這兩家篡漢,有先天漢朝政權賦予的合法性作為掩護,實行偷梁換柱平滑過渡,外人很難找到碴子找你麻煩,但是你卻有十足的理由找別人麻煩。玩這個孫權可不行啊,你一路軍閥,說難聽點法律上就是個軍政長官,你篡漢等於沒有過渡,直接開始硬剛,明顯會被其他人合理合法的清盤。所以三國前期,說白了就是劉備和曹操死磕,孫權選邊,孫權在大格局上真正上場,是曹魏代漢。

這麼一個以割據為目的的政權,要想保持割據,最好的方法就是維持一種平衡,曹劉都不能太剽悍,如果有一方過於剽悍,就必須聯合另一方來修理過於剽悍的一方。曹操剽悍要一統天下,那就必須拉上劉備一起抗拒統一。那劉備剽悍的益州到手了,漢中到手了,荊州三分之一到手了,關羽防守反擊大敗魏軍。這形勢如果由著劉備發展十來年,明顯就是劉備太強了,劉備要統一天下,孫權還是割據不成啊!所以當時的形勢,無論曹魏政權主觀願不願意,孫權都必須下場捅劉備刀,客觀上替曹魏政權解圍,因為這個時候孫權和劉備已經沒有共同利益,而孫權和曹魏政權卻天然有了共同利益,就是不能讓劉備坐大。

至於後來曹魏方面南征,並不是非常大的禍患,因為當時的形勢,魏國已經沒有能力吞下孫吳政權了,這誰都看得清。至於劉備傾國來戰,這一點我分析是孫權先做個低姿態,說個好話認個慫,最多割點地,就得了,畢竟捅過刀大的戰略格局已經有利於自己割據了。如果不行,那就開打,反正前期捅刀已經非常嚴重的損傷了劉備集團的實力。所以不要認為真是陸遜臨危受命靠運氣才打贏了劉備,關羽戰死,孟達等一群將領反水,劉備原班集團實力大幅下降,本來就不服的益州派,外來戶荊州派肯定趁勢想攫取更大權力,劉備集團內部的鬥爭肯定異常激烈,本來荊州方向劉備的軍事實力非常孱弱了,再加上嚴重的內訌,如此局面下,夷陵之戰的結局是必然的,無論劉備有沒有連營,他都嚴重缺乏優秀的軍事將領和東吳死磕。一旦劉備失敗,益州格局會非常不穩,根本沒有實力再強勢出擊,幾乎沒有代價就取得了有利於自己的大格局,這買賣划算,有搞頭啊。

從後世眼光看,孫權斬殺關羽,把事做絕,末了劉備當真興兵來伐,又立馬求和,純屬自抽耳光,精神分裂,但分析史料,實為事出有因。

擒獲敵軍大將是否必殺不可?顯然不是,現成的于禁就是榜樣,末了作為和談籌碼又送給了曹魏,橫豎無本買賣,何樂而不為?因此,倘若孫權打算留著恢復聯盟的後手,顯然斬羽不如存羽。這點劉曄看的明白:關羽與備,義為君臣,恩猶父子;羽死不能為興軍報敵,於終始之分不足。

劉備與關羽之稀世際遇,天下皆知,若不復關羽之仇,劉備的政治聲望將遭受嚴重損害。同理可知,若存關羽,以為求和砝碼,劉玄德只怕要投鼠忌器。

故而,孫權既斬關羽,於公於私,劉備東征之師已似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殺關羽即與劉備徹底決裂,作為久經考驗的政治領袖,孫權不可能於此無預估。

那麼可以得出推論,孫權就是明知故犯,就是要絕劉備。

再爬梳一下史料,看看斬關羽之後,孫權所為何事:

權送羽首於曹公,以諸侯禮葬其屍骸。孫權上書稱臣,稱說天命。權遣校尉梁寓奉貢於漢,及令王惇市馬,又遣朱光等歸。

顯而易見,是一連串的對魏示好。於劉備呢?

後權破關羽,欲進圖蜀,拜泰漢中太守、奮威將軍,封陵陽侯。

是磨刀霍霍,得荊望益。

如此,結論已呼之欲出。孫權消滅關羽軍團之後,下一步便是鯨吞劉備集團。

既然所圖者大,為達此目標,必須維持臨時抱佛腳的孫曹聯盟。有鑒於曹劉矛盾不可調和,那麼絕劉備即站隊曹操。斬殺關羽,送其首級於曹操,即表示與劉備勢不兩立,絕無首鼠兩端,復興孫劉聯盟之可能。易言之,斬關羽之行動並非個人好惡,而是包含了聯曹滅劉,進圖益州,全據長江的戰略考量。

很可惜,孫權自打如意算盤,未曾想自家在曹操眼中不過是借刀殺人之刀。

曹公且欲使羽與權相持以斗之,驛傳權書,使曹仁以弩射示羽。

刀想使喚人,豈非笑談?

關羽既亡,孫權帥兵西過,末了劉備還沒動靜,卻引發了曹魏的一連串軍事行動:

孫權遣將陳邵據襄陽,詔仁討之。仁與徐晃攻破邵,遂入襄陽,使將軍高遷等徙漢南附化民於漢北,文帝遣使即拜仁大將軍。

文帝即王位,遷揚武將軍。破吳於江陵有功,更拜伏波將軍,屯新野。

轉眼間戰火直抵江陵。緊跟著便是延康元年六月的曹丕南征。事實證明,一旦孫劉聯盟徹底破裂,孫權即成為曹魏的首要打擊目標,進取益州云云,誠為夢囈。

令人不哭笑不得的是,如此大策居然並非江東君臣拍腦袋成果,而是深思熟慮產物:

初,魯肅等以為曹公尚存,禍難始構,宜相輔協,與之同仇,不可失也,蒙乃密陳計策曰:「(今)征虜守南郡,潘璋住白帝,蔣欽將游兵萬人,循江上下,應敵所在,蒙為國家前據襄陽,如此,何憂於操,何賴於羽?且羽君臣,矜其詐力,所在反覆,不可以腹心待也。今羽所以未便東向者,以至尊聖明,蒙等尚存也。今不於強壯時圖之,一旦僵仆,欲復陳力,其可得邪?」權深納其策。

不難發現,建安二十四年後孫權占襄陽,絕劉備,其行動完全奉此戰略為圭臬。至於西奪白帝腳踢蜀漢,北站襄陽拳打曹魏是否明智,其後曹、劉交伐的歷史已說明一切。孫權一作再作居然未死,只能說天可憐見,曹操伸腿去了,剩下個文青曹子桓不堪大用,破局良機遂成虛話。

倘若說孫權建安二十四年取荊州之利弊尚有可論,其戰略思想如此,即便利大於弊,恐亦難逃瞎貓撞見死耗子之嫌。於孫權而言,福星高照,死得及時的主兒,北曹操,南呂蒙而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孫權 的精彩文章:

關羽死前,曾舉白旗投降呂蒙,可惜孫權想除之後快,張昭苦勸無用

TAG:孫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