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慈心善念的力量

慈心善念的力量

朋友託人從深山買回一隻土雞,當其把雞從雞販車內拎回時,便問雞之雌雄,友說:「母雞」。遂建議飼養,而不宰殺。

朋友從之,鬆綁雞之雙腳,牽繩放至花園,安置雞窩,撒白米一把。隔日清晨,聽友說未宰母雞,生白蛋一枚,欣喜不已。

建議朋友留存雞之性命,是我看到雞被捆綁雙腳,眼神憂傷之慘狀,頓生憐憫之心,慈心泛動使然。友聽之,從善之行趨之。母雞似有感應,「救命之恩,以蛋為報」。

朋友雖失去宰殺食肉之機,卻贏得日日食蛋之緣。肉之味,雖香且短;蛋之情,雖小且久。以長遠福報而論,母雞既獲得生存之命,讓友得善緣一份;母雞以蛋日日相報,讓友見善行之果——心靈愉悅,利物度己。

每每看到活物,諸人均以食之為快,殊不知物之性命尤人之性命。雖然它不能表達奪命之痛,但是通過眼神接觸也會讓人心疼萬分。試想,我們不懂物之情感,而又何能容人之險惡?

之所以,我們常常聽聞社會道德之墮落,人性之冷漠事件,而不由心生感嘆,卻無能為力,多是因為我們習慣了對物之殘忍、殘酷,進而至於對人性之慈心善念遺失殆盡。倘若能常懷一顆慈心善念,能靈犀的關注人與物之悲痛共性,那麼,我們在對待任何一件活物(包括人)時,都會以慈為本,以善為行。

不傷害他人,也就不會被傷害。不動廝殺之心,也就不會被他人廝殺。當隨時以慈心善念,看待周邊一切,無論人還是動物,你終將獲得無盡的福報,這種福報的善果,遠比一枚蛋更有份量與意義。

朋友放雞得蛋,是因為這個善行對象是只母雞,回報是直接而迅速的。但往往有很多善行,未曾如此直接明了,但這件小事,讓我們感知直面行善慈憫的意義。

並不是說,自己具備了慈心善念,就是為了渴求回報,而是隨時具備這樣的美德,會讓人精神愉悅,會讓心正氣凜然。每個人都具備這樣的意識,世界的殺戮就會少很多;每個人都學習這樣的意識,世界的冷漠就會減許多;每個人都實踐這樣的意識,世界的人與人之間的友善就會增太多。

母雞是幸運的,因為它遇到可以聽勸且樂於行善的買家。但與它一起從大山深處,相互擠壓在滿是雞屎臭氣熏天雞籠的同族,更多是不幸的。有些說不定早已成為餐中食。

這讓我想起有些人常說得一句話,我命好苦哦!其實,命苦不苦,決定權有時候並不在自己手中,往往在你出生的環境,或者說在你的姻緣前世。有人比雞還苦命,不僅死不掉,還要活受罪;有些人如雞幸運兒,不僅免於死,還可以受到友善的照顧。這其中,有許多說不清道不明的機緣,也就是說,幸運兒是有概率的誕生,但是,這個幸運絕不是與慈心善念背道而馳,我想一定是同向而行的。

往往幸運兒,也會給獲得幸運的自己加分!倘若,不然自己覺得人生苦短,從現在起,還是多份慈心善念的踐行,少份心術不正的惡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覽文化 的精彩文章:

TAG:觀覽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