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老中醫辯解:腎精虧損、腎氣虧損氣、腎陰虛證、腎陽虛證

老中醫辯解:腎精虧損、腎氣虧損氣、腎陰虛證、腎陽虛證

《素問·六節藏象論》曰:「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腎為人身藏精之處,對腎中精氣陰陽概念的界定,歷來都有爭論,而辨明精氣陰陽基本概念的內涵,對於加深理解腎虛諸證、補腎中藥作用機制等方面有重要啟示。本文試從物質與功能角度探討四者的概念與功用。

《素問·六節藏象論》曰:「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腎為人身藏精之處,對腎中精氣陰陽概念的界定,歷來都有爭論,而辨明精氣陰陽基本概念的內涵,對於加深理解腎虛諸證、補腎中藥作用機制等方面有重要啟示。本文試從物質與功能角度探討四者的概念與功用。

腎精虧損、腎氣虧損氣、腎陰虛證、腎陽虛證

一、腎精

腎性潛藏,腎所藏之精有狹義、廣義之分。

狹義腎精指生殖之精,是具有生殖繁衍作用的精微物質,它有兩方面含義,一是胚胎髮育的原始物質,乃生命之源,生理作用在於充骨填髓,促進生長發育和成熟;二是具有生殖功能的物質,即《素問·上古天真論》所提出的「天癸」,天癸的至、竭、儘是人成熟與衰老的物質標誌。通常所說的「腎精不足」即是狹義的腎精,在小兒可見發育遲緩、智力低下,成人則表現早衰、生殖障礙等。

腎精虧損、腎氣虧損氣、腎陰虛證、腎陽虛證

廣義腎精是腎中所藏精微物質的統稱,泛指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長、發育、生殖和臟腑功能活動精微物質,從其來源可分為先天之精和後天之精。

先天之精,受之於父母,即《靈樞·經脈》篇所指「人始生,先成精」之精,「精成而腦髓生,骨為干,脈為營,筋為綱,肉為牆,皮膚堅而毛髮長,谷入於胃,脈道以通,血氣乃行」。從中可總結出先天之精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一者先天之精受之於父母,因此,具有遺傳特徵,它決定了人身的稟賦特點,是日後形成不同體質的基礎;二是先天之精是形成人體的原始精微物質;三是先天之精需要水谷精氣的供給方能維持生命,如《景岳全書·雜證謨》說:「人之始生本乎精血之源,從之既生,由乎水谷之養。非精血無以立形體之基,非水谷無以成形體之壯。」

腎精虧損、腎氣虧損氣、腎陰虛證、腎陽虛證

後天之精,來源於脾胃化生並灌溉五臟六腑的水谷之精,包括腎本臟所受的水谷之精和藏於五臟、隨五臟盛滿而灌注於腎的精微物質,即《素問·上古天真論》所云:「腎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瀉。」因此病理上則為「五臟之傷,窮必及腎」。

由上可知,廣義腎精包含狹義腎精是不言而喻的,而狹義腎精則包括先天之精,並需後天之精的滋養方能充盛而發揮生理作用。因狹義腎精不能包括所有藏於腎中的精微物質,故在並列討論腎中精、氣、陰、陽時,腎精皆應指廣義的腎精。雖從來源上將腎精分為先天之精與後天之精,但二者同藏於腎,相互依存又相互為用,不能截然分開,共同結合為腎精。因此,腎精具有二者共同的生理作用:促進生長發育、主司生殖繁衍、生髓化血、防禦外邪等。

腎精虧損、腎氣虧損氣、腎陰虛證、腎陽虛證

二、腎氣

腎氣是腎精所化之氣,又稱元氣,是腎之生理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是維持生命活動的基本動力。腎精與腎氣本質、來源相同,腎精充足則腎氣化源充足,能夠促進機體的生長、發育和成熟;腎精不足則腎氣亦衰,機體走向衰老;腎精耗竭腎氣亦盡,則機體死亡。精散為氣、氣聚為精、精氣互化,臨床上常用滋精補氣或益氣生精的方法來治療腎氣虛或腎精不足證,如張景岳所言:「善治精者,能使精中生氣;善治氣者,能使氣中生精。」

腎精虧損、腎氣虧損氣、腎陰虛證、腎陽虛證

中生精。」「陽化氣,陰成形」,化氣狀態下的腎氣其屬性為陽,成形狀態下的腎精其屬性為陰,故腎氣又可稱為陽氣,腎精又可稱為陰精,二者是一種物質的兩種形式,而不是一種物質中的兩種成分。腎氣雖常與腎精統稱為腎中精氣,但其還具有不同於「精」與「氣」的物質特性,「氣」具有推動固攝、氣化營養、防禦充竅的作用,所謂「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


三、腎陰、腎陽

從來源上將腎精劃分為先天之精與後天之精,從陰陽屬性上又可將腎中精微物質,按其性質、功能、作用趨勢分為陰精、陽精,即腎陰、腎陽。對各臟腑組織器官有滋養、濡潤作用的腎精稱為腎陰;有溫煦機體、促進氣化作用的腎精稱為腎陽。陰陽是相對概念,腎精可分為腎陰、腎陽,腎氣作為腎精的另一氣化形式,亦可分為腎之陰氣和腎之陽氣,因而腎陰、腎陽也有「精」與「氣」兩種存在形式。

腎精虧損、腎氣虧損氣、腎陰虛證、腎陽虛證

腎為先天之本,腎精乃人身之本,因此,腎陰、腎陽乃一身陰陽之本。腎陰,又稱元陰、真陰、真水,是人體陰液、陰氣之本,腎陽又稱元陽、真陽、真火,是人體陽精、陽氣之本,五臟六腑之陰陽皆賴腎中陰陽的濡潤與溫煦。故腎陰、腎陽的關係與自然界陰陽的關係相一致,存在對立、互根、互藏、交感、消長、轉化、平衡、自和等多種形式,它們的協調平衡共同維護著人體陰陽的相對平衡。因此,當機體陰陽失衡疾病發生時,可以「治寒以熱,治熱以寒」補偏糾弊,還可以「從陰引陽,從陽引陽」,如景岳所云:「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善補陰者,必於陽求陰,則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

腎精虧損、腎氣虧損氣、腎陰虛證、腎陽虛證


四、小結

腎精是藏於腎中的精微物質,根據精微物質的陰陽屬性可分為腎陰、腎陽。精散為氣、氣聚成精,腎精與腎氣是一種物質的兩種形態,因此,腎陰與腎陽也具有兩種狀態,即腎陰精與腎陰氣、腎陽精與腎陽氣。統而言之,腎氣、陰、陽均出之於腎中之精,腎精、腎氣、腎陰、腎陽皆是物質實在,心、肺、脾、肝之精、氣、陰、陽也與之同。

腎精虧損、腎氣虧損氣、腎陰虛證、腎陽虛證

腎中精與氣、陰與陽各自存在又能相互化生,因此腎中精氣虧損也有多種表現形式。如腎中精氣雖已虧虛,而無明顯陰陽失調錶現,則統稱為腎中精氣不足,或根據氣虛與精損的輕重分別稱為腎氣虛、腎氣不固或腎精不足。若陰陽相對平衡遭到破壞,不能自行恢復時,即形成腎陰虛或腎陽虛的病證,細分之則有陰精不足、氣陰兩傷、陽虛水泛、氣陽兩虛等。由於腎陰、腎陽為諸臟陰陽之本,故腎之陰陽失調還會導致他髒的陰陽失衡,反之,他髒的陰陽失調,久則損耗腎中精氣,終致陰陽的偏盛偏衰。

腎中精與氣、陰與陽各自存在又能相互化生,因此腎中精氣虧損也有多種表現形式。如腎中精氣雖已虧虛,而無明顯陰陽失調錶現,則統稱為腎中精氣不足,或根據氣虛與精損的輕重分別稱為腎氣虛、腎氣不固或腎精不足。若陰陽相對平衡遭到破壞,不能自行恢復時,即形成腎陰虛或腎陽虛的病證,細分之則有陰精不足、氣陰兩傷、陽虛水泛、氣陽兩虛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腎陰虛 的精彩文章:

肺腎陰虛,咳喘濕痰怎麼辦?

TAG:腎陰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