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熱食療的原則——調肝溫腎
最新
01-21
中醫調理方法:中醫認為「濕熱體質」是由脾的「脾虛,導致運化水濕、精微」的功能失調所致,也就是西醫常提及的「代謝功能紊亂或脂代謝紊亂」,近年來又有新的理論認識,比如「排毒、抗氧化和自由基」理論。
另外,對於濕熱體質的調理,還需注意「調肝溫腎」。「肝」主渲瀉,「肝氣鬱結」則面色晦暗、斑毒於形、瘡痍滋生。「腎」主水,腎司水液代謝,腎水失調則皮膚粗糙暗沉。如果肝氣鬱結、腎水失調也會影響人體的代謝,會助長「水濕內停」,加重濕熱體質癥狀。
飲食方面:主食,可選用富含礦物質的食物,如薏苡仁、蓮子、茯苓、紅小豆、蠶豆、綠豆。肉食,可選用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鴨肉、鯉魚、兔肉、鯽魚、田螺、泥鰍等。蔬菜,可選用富含有機酸、微量元素的食物,冬瓜、絲瓜、葫蘆、苦瓜、黃瓜、白菜、芹菜、薺菜、捲心菜、萵筍、蓮藕、空心菜、蘿蔔、豆角、綠豆芽、莧菜、芥藍、竹筍、紫菜、海帶、四季豆等都可以常吃。水果,可選用哈密瓜、枇杷、橙子、梨、馬蹄等。
重點推薦薏仁和苦丁茶。苦的東西清熱去火。苦丁茶對面部等身體上部的濕熱更有效。也可以吃苦瓜等。忌食辛辣燥烈、大熱大補、肥甘厚膩的食品,如酒、奶油、動物內臟、辣椒、生薑、大蔥、大蒜等;還有狗肉、鹿肉、牛肉、羊肉、燕窩、銀耳、辣椒、菠蘿、荔枝、芒果等溫熱性食物。減少甜食、鹹食和酒、碳酸類飲料等,以免助濕生熱。勿過度飽食。應戒除煙酒,因為煙酒是可以生濕生熱的。
濕熱體質養生調理的方法,可以通過飲食調理,也可以通過藥物來調理。濕熱體質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比如說酗酒、勞累過度等。所以提醒濕熱體質的人除了運用飲食調理外,還要注意生活調理。


TAG:食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