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民族英雄鄭成功:父為降臣,母為異族,弱冠孤忠垂青史

民族英雄鄭成功:父為降臣,母為異族,弱冠孤忠垂青史

明清之交,鄭成功之名,可謂熠熠閃耀於華夏,是任何讀史之人迴避不開的巍峨高山。鄭成功本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為河南固始。其父鄭芝龍,本為海商兼海上走私集團頭目,一生共有五妻,其中第二位妻子田川氏乃其在日本經商時所娶,生鄭成功。是以鄭成功六歲之前跟隨母親住在日本國平戶,直到父親鄭芝龍受明廷招安任官之後,才被接回泉州府安平居住讀書。1644年,被送往金陵求學。鄭成功進入南京國子監深造,師從江浙名儒錢謙益。南明弘光政權覆滅後,由於清廷在江南採取殘酷野蠻的高壓政策,強行下達剃髮令,激起各地抗清鬥爭蜂起。鄭芝龍、鄭鴻逵兄弟於福州擁戴唐王朱聿鍵稱帝,1645年七月改元「隆武」。隆武政權成立後,鄭芝龍將鄭成功引薦給隆武帝,隆武帝非常讚賞鄭成功的才華,曾嘆曰:「惜無一女配卿,卿當忠吾家,勿相忘也!」隆武帝將當朝最尊崇的朱姓賜給鄭成功,並將原名森改為成功。自是,朝廷內外都稱朱為國姓,普通百姓尊稱他為國姓爺。

父降母死子獨忠。1646年,二十二歲之鄭成功開始奉命進出閩、贛與清軍作戰,頗受隆武帝器重。然而真正握有軍政大權的鄭芝龍,卻無意全力抗清,甚至在清軍南下福建的時候,命令仙霞關守將施福將軍隊撤回福州。此舉導致清軍攻入閩北時幾乎沒有遭受抵抗。清朝大學士洪承疇為泉州南安人,鄭芝龍同鄉,在其承諾給予三省王爵的利誘下,鄭芝龍不顧鄭成功、鄭鴻逵等人反對,決意帶著其他幾位兒子北上向清朝投降。鄭成功勸阻不成,只好帶著部分士兵出走金門。鄭芝龍本以為降清之後不但得保家業,還能加官晉爵,不料清軍征閩主帥博洛背約,不但將鄭芝龍與諸子一同挾往燕京,更出兵攻打鄭家的故鄉閩南南安。鄭成功之母田川氏當時已從日本搬至南安定居,不幸碰上此次劫難,於戰亂中自縊身亡;鄭成功得知母親死後,乃率軍在中國東南沿海展開抗清行動,從而成為南明後期主要軍事力量之一。

以一身而安南明半壁江山。1646年八月,清軍攻克浦城、霞浦;隆武帝出奔江西,在汀州遭清軍俘虜之後絕食不屈而亡。南明帝系旋由桂王朱由榔繼承,改元「永曆」。1649年,鄭成功改奉永曆年號為正朔;永曆帝即冊封其為「延平王」,鄭成功決定揮兵南下,除打擊閩南清軍外,並沿路收服各地城寨以為糧源。先後攻取漳浦、雲霄等地,亦平定了達濠、霞美等寨;又次第收服了潮陽以及周邊許多山寨。1650年,鄭成功採取施琅獻策,取得廈門、金門作為根據地。1650年農曆十一月,清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繼茂率數萬鐵騎攻入廣州;鄭成功奉敕南下勤王,令叔父鄭芝莞留守廈門。十二月,鄭成功抵廣東揭陽,與鄭鴻逵會師;兩人商討後,決定由鄭成功繼續率軍南下勤王,而鄭鴻逵則移師往廈門協防。同年,魯王朱以海在閣部曾櫻等人陪同下,來到廈門投靠鄭成功,被安置在金門。1651年下半年,鄭軍在閩南小盈嶺、海澄(今龍海市)等地戰鬥,獲得了磁灶戰役、錢山戰役和小盈嶺戰役的勝利,克複平和、漳浦、詔安、南靖等地。年底,包括定西侯張名振等人皆來投靠,使鄭軍的聲勢愈形高漲。1652年農曆正月,清海澄守將赫文興向鄭成功投降。二月,鄭軍攻長泰,清朝派遣陳錦率大軍前往救援;兩軍於江東橋展開大戰。鄭成功仗著對閩南地形較為熟識,在江東橋附近安排了許多伏兵,大敗陳錦,殲滅多數清軍,取得江東橋戰役的勝利。不久即攻下長泰。後進圍清軍重鎮漳州不果,鄭軍於交戰失利後,只能撤退以確保海澄、廈門的安全。

長期相持堅不投降。1653年農曆四月,清將金礪進犯海澄,與鄭成功展開激烈戰鬥。在清軍的猛烈炮火之下,鄭成功部隊損失慘重,鄭成功偵知清軍火藥錢糧不繼,於是誘敵決戰,趁清軍大舉渡河之際,以火攻大破金礪,取得海澄戰役的勝利,海澄得保安全。海澄戰役以後,金礪被清廷召回京師,雙方再度處於相持局面。1653年農曆五月,清軍兩度大敗後,順治帝敕封鄭成功為「海澄公」,鄭成功不接受。八月,雙方與泉州府安平報恩寺內議和,鄭軍得以休兵籌措糧餉,稍事整頓。十一月,順治帝再度敕封,並承諾給予一府(泉州府)之地安置兵將,鄭成功仍不接受。1654年二月,清廷再遣使與鄭成功議和,承諾給予興化、泉州、漳州、潮州四府地方;鄭成功以「兵馬繁多,非數省不足安插」為由,再拒絕之。1654年,南明西寧王李定國與鄭成功聯軍未果,同年清朝漳州協守劉國軒向鄭成功投降,引鄭軍進入漳州府城;漳州總鎮張世耀向鄭軍投降。十二月,鄭軍分兵進擊,拿下同安、南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諸縣,軍隊進入興化地區。

固守金廈。1655年,因為永曆帝和鄭成功勢力相隔遙遠,特准鄭成功設置六官及察言、承宣、審理等官方便施政,同時允許他委任官職,武官可達一品,文職可達六部主事。鄭成功將廈門改名為「思明州」,並建造演武亭,以便親自督察官兵操練。九月,清朝定遠大將軍、鄭親王世子濟度率三萬大軍入閩,會同駐閩清軍,準備進攻廈門。鄭成功鞏固金門、廈門防禦。與此同時,還派遣部將率領舟師兩路進擊,一路北上浙江,一路南下廣東,令清軍腹背受敵、首尾難顧。北上鄭軍連戰皆捷,攻入舟山。1656年四月,清將濟度調集各路水師進攻廈門,於圍頭海域遭鄭軍痛擊,清軍大敗而歸。十二月,鄭成功部隊又在閩東北取得護國嶺戰役的勝利。1658年鄭成功統率水陸軍十七萬與浙東張煌言會師,大舉北伐。大軍進入長江之前,於羊山海域遭遇颶風,損失慘重,只得暫且退回廈門。

北伐南京受挫。1659年,鄭成功再次率領大軍北伐,會同張煌言部隊順利進入長江,勢如破竹,接連攻克鎮江、瓜洲,接連取得定海關戰役、瓜州戰役、鎮江戰役的勝利,包圍南京,開始了江寧白土山之役。張煌言部亦收復蕪湖一帶十數府縣,一時江南震動。後因鄭成功中清軍緩兵之計,意外遭到清軍突襲,致使鄭軍大敗,損兵折將。鄭成功兵敗後,試圖攻取崇明縣,作為再次進攻長江的陣地,卻久攻不克,只好全軍退回廈門。1660年,鄭成功再次在福建海門港,滅清將達素所率水師四萬餘人,取得廈門戰役的勝利,聲威復振。後為解決大軍的後勤給養問題,鄭成功出兵收復由荷蘭殖民主義者侵佔的台灣島。

破面而亡。1661年,順治帝崩,皇三子康熙帝繼位;鄭氏降將黃梧向當權者鰲拜建議「平賊五策」,內容包括長達20年的「遷界令」,自山東至廣東沿海二十里成為「無人煙之地」,以此斷絕鄭成功的經貿財源;毀沿海船隻,寸板不許下水;同時斬成功之父鄭芝龍,挖鄭氏祖墳。鄭成功接連聽聞噩耗,加上在台將士水土不服人心惶惶,其子鄭經又在澎湖與乳母私通,使得鄭成功內外交逼,於1662年五月初八急病而亡,死前大喊:「吾無顏見先帝於地下!」遂抓破顏面而死,年僅39歲。

鄭成功雖幼長於異國,生母為異族,且父兄皆降,獨以弱冠之年起兵抗清,十有五年間,秉死忠於晚明,力挽狂瀾於既倒,南明能苟延殘喘十八年,成功之功居首。是以鄭成功病逝後,康熙亦撰輓聯以贊之:「四鎮多二心,兩島屯師,敢向東南爭半壁;諸王無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鄭成功縱橫馳騁於江南嶺北,大小數百戰,勝多敗少,倘非英年早逝,則台灣之地,當不至於早敗於施琅之謀。且以鄭成功之胸懷謀略,當清廷平定三藩之亂時,必將自海上西北向出大軍以策應三藩(鄭經曾出台策應,但力量實弱),以當時之形勢,則當造成另一種歷史走向。可惜成功早亡,台灣之政,在鄭經治理下,「文武解體,主幼國疑」,遂被清廷次第解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京都信息 的精彩文章:

千古之冤毛文龍,將才奸心袁崇煥

TAG:京都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