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美國新國防戰略——說了這麼多,還不是要錢?

美國新國防戰略——說了這麼多,還不是要錢?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施洋】

本周,美國國防部公布了新的《國防戰略報告》概要,雖然對外公開的只有11頁內容,但卻反映了美國國防戰略重心的轉變,以至於已經有媒體認定這就是新時代的冷戰。而這之後美國國防的變化。確實值得期待;與此同時,美國海軍第七艦隊迎來了過去十多年裡最為期盼的「新質作戰力量」也就是艦載的F-35B戰機,無論對於悄悄度過了危機的美國太平洋艦隊還是對面的中國海軍,這些新飛機都是一個必須考慮的新課題。

新版《國防戰略報告》反映了美國國防戰略思想的重大轉變

美國人發現了「房中的大象」

美國國防部19日公布了新一版的《美國國防戰略》報告摘要部分,這份短短11頁的摘要指出了美國國防戰略重心的轉移,並有一份篇幅更長的保密版本。這份本著去年12月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精神寫作的戰略報告里,「國與國間的戰略競爭,而不是反恐,將是現階段美國國家安全方面的首要關注」這樣的話語終於出現,而以中國和俄羅斯為主要競爭對手,同樣明白地寫在報告的概要之中。當天,美國國防部長正好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進行講話,也順便對報告進行闡述。

因為報告與特朗普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有著諸多呼應,美國媒體中就有相當一部分對這個戰略報告懷有敵意。比如《時代》雜誌就很直白地說「特朗普的國防戰略回歸冷戰」,畢竟「長期戰略競爭」這個詞所描繪的場景和冷戰時期美蘇對抗的狀態有很高的相似度。但在美國之外的地方,這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更人的感覺則更加缺少意外。中國也好俄羅斯也好,雖然在外交部門和媒體上肯定要故作驚訝地強烈表態一番,但對於大多數國際關係學者或者軍人,這顯然是一個好不稀奇的結論,畢竟「美國以中俄為戰略競爭對手」這樣的事實,看起來就像房間里的大象一樣顯而易見。

但是對美國國防部來說,情況可能並非如此。在美國國防部網站查找歷史上以「美國國防戰略」為名稱的文件,會發現上一份叫這個名字的文檔發佈於10年前的2008年6月,那還是美國總統小布希執政的最後時期,以「保衛家園」為口號的美國反恐戰爭正在伊拉克和阿富汗進行得如火如荼。當代的學者看到這份戰略多少會有些恍如隔世的感覺,而10年前的戰略對於當今的美國並不適用,也是再明顯不過的事情。

小布希在胡德堡空軍基地演講,在他的任期內,中共十六大將21世紀前20年判斷為「重要戰略機遇期」

很難說馬蒂斯親自參與編寫的國防戰略會在多大層面上改變當代的國際局勢,因為在過去10年中,美國針對中俄做出的有著強烈「冷戰遺風」的事情並不算少,而與國家而不是恐怖分子這樣的實體進行長期的較量和競爭更多時候才是國際政治的常態。這一點上來說,「冷戰」作為用意識形態光環隱蔽起來的國家競爭,由於兩大陣營的形成、固化和針鋒相對,反而顯得更為特殊。更多時候,國家之間的長期競爭更像19世紀歐洲國家那樣在暗地裡較勁。

19世紀大英帝國與沙皇俄國圍繞亞歐戰略布局而進行的「大博弈」,「棋盤」橫跨西起土耳其、東到中國東北

那麼如何才能實踐這套新的戰略呢?馬蒂斯給出了一個看起來很接近中國共產黨「三大法寶」的指導方針和步驟:增強作戰能力(武裝鬥爭),加強盟友和夥伴的力量(統一戰線),改革國防部的作風(黨的建設)。如果要再進一步地簡化這一戰略的話,那可能就是兩個字:「給錢」。

巧合的是,馬蒂斯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進行講話的那天,正逢美國因為國會未能通過聯邦長期預算,導致政府又要「關門」,因此馬蒂斯也順便提到了有關美軍預算的問題。他表示,過去二十年美國的優勢被削弱,並不是由於某一個敵人,而是自身國防預算缺乏預見性。

新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並沒有提出美軍在未來的時期需要多少國防預算,但從透露的摘要內容中可以看到,美軍打算在未來幾年裡就開始更新包括核武器在內的一大批武器,而其打算保持針對中俄的優勢。這其中最為急迫也是最花錢的可能就是戰略核武器的全面更新換代了。美國在冷戰結束後至今,一直都靠著冷戰時期建設的龐大核武庫與俄羅斯進行戰略對話。包括「民兵3」彈道導彈、18艘「俄亥俄」級戰略導彈核潛艇、「三叉戟」潛射彈道導彈、B-52、B-1B和75%的B-2A戰略轟炸機都是在冷戰時期製造或者下了訂單的,在服役之後他們的維護成本相比起採購價格來說要便宜得多,而由於冷戰後國際局勢的緩和,這些武器在很長時間內又不需要花錢進行更新換代,這使得美國相比冷戰時期,花在核武器上的錢在冷戰後有了大幅度的減少。但隨著這些武器中的絕大多數到了其實際壽命,美國將不得不在未來幾年內開始為更新這些老舊核武器買單,而這筆經費,實際上是在冷戰後的美國軍隊財政從未接觸過的。

從1970年服役算起,「民兵」3已經保衛美國近50年了,即使是最年輕的也是1978年生產的「老兵」了

只需要簡單計算幾個美國核武庫里的「大件」就不難發現這筆開支會有多麼巨大:美國海軍計劃從2019財年開始撥款,到2039年建成全部12艘「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總成本目前估計是1250億美元(讓我們暫時忘記掉美國在這些重大項目上習慣性超支的壞毛病),則每年海軍平均要為這一項目支付至少60億美元,相當於3艘「弗吉尼亞」級攻擊型核潛艇;400多枚「民兵3」洲際彈道導彈需要替換,每枚導彈的價格可能都需要上億美元,還要額外加上對導彈發射井系統和導彈指揮系統的全面升級;替換B-52和B-1B的新一代戰略轟炸機,按照空軍目前樂觀的計劃,採購100架B-21加上研製等費用差不多只需要800億美元;還有近200枚海基「三叉戟」替換型號的研製和生產……由於這些系統在未來20年都要面臨集中替換,其支出也必然要在這一時間段給付。既然國防戰略里都說了,那麼自然就要體現在軍費里開支上。

已退役的「和平衛士」洲際導彈 美國花了200億美元生產了114枚——那可是上世紀90年代的200億美元

但是於此同時,美軍傳統的常規武器上許多花錢的項目才剛開始:「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老化退役,其後繼替代型號的研製和建造要錢;M1A2主戰坦克、M2步兵戰車等冷戰裝備在新一代地面裝備誕生之後就面臨換代要錢;中型旅的「斯崔克」步兵戰車型號批量裝備服役要錢;海空軍和陸戰隊的一大票F-35換裝要錢……雖然奧巴馬將美軍撤出了伊拉克,省去了一年上千億美元的軍費開支,但美國的國防預算不僅沒有絲毫鬆快的感覺,反而更加緊張了。

按照美國國防部的想法,這個時候就要靠美國的盟友們出錢出力了,但如果細細研究,歐洲的美國盟友們這麼看都無法讓人放心。正如俄羅斯地緣政治專家們分析的一樣,雖然冷戰結束後俄羅斯的實力隨著蘇聯解體全面削弱,但是由於西方國家的「自廢武功」,導致比起冷戰末期,北約與俄羅斯在歐洲的力量對比上反而出現了有利於俄羅斯的態勢……這些國家連軍費佔GDP比例2%的要求都做不到,替美國分憂看來是無從談起;至於西太平洋,日韓等國確實還算聽話,其軍事支出也在合理的水平上,但是想要這兩個國家繼續大幅度增加軍費開支,顯然也是不現實的。

英國2017年支出了360億英鎊(3200億人民幣)的軍費,但皇家海軍的主力艦還是動不動就在軍港裡面趴著,甚至跟蹤俄羅斯核潛艇也只能出海6天

要不到錢,美國的國防戰略很可能就都無法實現,而在統一戰線和武裝鬥爭兩條路子都不太好使之後,單憑對五角大樓進行全面改革能改變什麼?我們還是拭目以待特朗普會不會對美軍也搞起什麼「軍改」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軍工頻道 的精彩文章:

TAG:觀察者網軍工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