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將帶大家認識水養盆栽,簡要介紹水培的優勢,常見的水養植物,水培的取材方法和日常護理工作,並具體指導風信子的水培過程。
人們都喜歡美好的事物。當看到青翠縈目、紅紫迎人的盆栽花卉時,相信很多人曾閃過這樣的念頭:搬幾盆花草進家門。但往往也有類似的顧慮:昆蟲細菌跟進門怎麼辦?一邊是對綠植的期盼,另一邊卻是對污染的厭惡。那麼,花草入室的煩惱該如何解決呢?
養花方式:土培還是水培
根據栽培基質的不同,盆栽養花分為兩類:土壤盆栽(簡稱土培)和水養盆栽(簡稱水培)。通過對這兩種養花方式優缺點的了解,也許我們能找到答案。
1.1 土培的缺點
傳統養花都是用泥土,是當前盆栽的主流。土培主要有2個問題:

首先,容易污染。表現為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機肥時釋放有害氣體,滋生昆蟲,盆底溢水弄髒地面。
其次,管理不便。表現為需要經常澆水、鬆土、施肥等,且還要有相應的修根、換盆等園藝技巧。
1.2 水培的優勢
水養盆栽是用水和營養液代替泥土栽培植物的一種方法,國內興起時間不過十餘年。水培主要有3大特點:
第一、乾淨衛生。只需要清水和營養液即可,不需要土壤。
第二、養護方便。只需要定期加水、換水或添加營養液即可,不需要過多園藝操作。
第三、觀賞價值高。不僅可以欣賞植物的花、葉,還可以透過清水欣賞植物的根系,另外還能花魚共賞。

由此可看出,水養盆栽是室內綠植裝飾的最佳選擇。選擇了水培,室內養花的煩惱就會隨風而逝。
走進水培:簡單又不簡單
表面上看,水養盆栽操作很簡單,只需要水就能讓植物正常生長。但作為一門有著百多年發展歷史的生產技術,水培也蘊含了不少知識和技藝,需要我們多加學習和掌握。
2.1 常見的水養植物
一般來說,大部分植物經過一段時間的馴化促根之後,都可以在水中長期生長。木本植物可能需要更長時間的馴化,而有些植物則容易水養,它們主要有2大類:
一類原生環境是潮濕地或沼澤地,能很好地適應水生環境。如天南星科(綠蘿、白掌、銀皇后等),百合科(吊蘭、蘆薈、風信子等),鴨拓草科(鴨拓草、萬年青、吊竹梅等)和一些天然水生植物。

一類抗逆性強,在水中也容易萌生水生根系。如龍舌蘭科(龍舌蘭、巴西鐵、龍血樹等),景天科(蓮花掌、玉樹、落地生根等),仙人掌及多肉多漿植物等。

概括而言,水養植物具有以下特徵:適宜生長溫度為15-30℃,大多喜濕、耐陰,在生長期不需要陽光直射或者在沒有陽光照射的情況下也可以正常生長。
2.2 水培的取材方法
如何獲得水養植物?通常有2種方式:市場購買和取材自製。選購水養植物時,應注意看植株是否有白色的水生根;動手自製時,需要先學習水培的取材方法。
水養植物主要有3種取材方法:水插法、洗根法、分株法。水插法簡單易學,是水培最常用方法;洗根法是大多數土壤盆栽變為水養盆栽的方法;分株法是將植物的分枝、櫱芽、吸芽、匍匐枝等切下來水養的方法。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水插法:從母株上截取一部分生長健壯、節間緊湊、無病蟲害的枝條;從節位下0.2-0.5cm處用快刀斜切,摘除下端的葉子,並將枝條儘快插入水中;往容器中注入清水,以浸沒枝條的1/3-1/2為宜;待萌發的新根長到1-2cm後,可轉入營養液中培養。
洗根法:土培植物脫盆,洗去根上的泥土,修剪根須並消毒;裝入玻璃容器,盡量讓根舒展開;往容器中注入清水,以沒過根系的1/3-1/2為宜;因根系創口多容易腐爛,且消耗氧增多,需要1-3天換一次水;待長出新根時,可使用營養液和延長換水時間。
分株法(以剪取匍匐枝為例):從母株上摘取匍匐枝上帶有根系的小植株;放入小口徑容器;往容器中注入清水,水平面到達根尖端即可;7-10天換一次水;當根系長至10cm時,可用營養液栽培。

不管是哪種取材方式,水培過程中都需注意以下幾點:
關於水源,使用自來水即可,最好用闊口容器盛裝自來水,靜置1-2天後再使用。
關於水量,不宜過多,需讓部分根系暴露在空氣中吸氧,保持70%的根系在水中即可。
關於水溫,水溫低於室溫時,需將水靜置一段時間,待水溫與室溫接近時再使用。
關於水培容器,任何無底孔、不漏水,造型優美的容器都適宜,但不宜使用易跟營養液發生化學反應的金屬製品。

2.3 水養植物的護理
雖然沒有土培管理那麼麻煩,但水養植物也離不開日常養護,主要工作有:清洗容器和植株,補水和換水,使用營養液和葉面肥等。具體操作如下:
清洗容器和植株:取出植株修剪根系並沖洗污物;清洗容器內外壁並消毒;將植物放回容器並注入新鮮水或培養液。
補水和換水:需要適時補充因為植物葉片的蒸騰作用以及容器開口等會蒸發掉的水分。定期或不定期換水以保持水培溶液的新鮮,換水時間可依據水培的具體情況來確定。

補充養分:選購合適的水養花卉營養液,取出水養植物,將營養液滴入到水養液中,再將水養植物重新插入容器;也可以使用噴壺將營養液或葉面肥噴施到葉面,10天左右噴一次。
其他養護要點:夏季高溫時,可向葉面噴水來降溫;冬季低溫時,可用近距離燈光加溫;通過調整擺放位置來減少徒長或偏冠現象;及時剪去枯枝黃葉等。

除了學習日常護理知識,當遭遇到問題時,我們也要知道該如何處理。水養植物主要有以下常見問題:根系腐爛,容器長青苔,葉片發黃,葉尖和葉緣枯焦等,預防和處理辦法如下:
根系腐爛:清洗腐爛的根系,剪去被侵染部分,消毒處理後用自來水泡洗,放入已洗凈的容器中,注入清水,1-2天換一次水,待根系生長穩定後,可轉入營養液中培養。
容器長青苔:立刻倒掉被污染的水溶液,徹底清洗容器和根系,重新換水或營養液;或用遮光物遮住容器,避免陽光照射,以控制藻類繁殖;勤換水,保持水質清潔。

葉片發黃:避免水位過高或過低,避免施肥過多或養分不足,避免植株遭受病蟲害和外來污染的侵襲。
葉尖和葉緣枯焦:避免植株缺肥,向葉面噴水以保持空氣濕度,喜陰植物避免強光照射,注意溫度不要過高或過低,避免根系受傷等。
關於水養植物的基本知識就講到這裡。做個愛學習的養花人,你就可以摘掉菜鳥的帽子,走在通往專家的道路上了。
動手養花:風信子水培方法
秋冬季節,天氣涼冷,卻是種球類植物的種植時期。風信子花朵絢麗、花香濃郁,給人以喜悅幸福、共享豐盛人生之感,是有名的迎春節慶花卉。所以,下面就以風信子為例,具體指導其水培方法。

植物名稱:風信子,又名洋水仙、西洋水仙、五色水仙、時樣錦。
生長習性:喜涼爽、濕潤和陽光充足的環境,耐寒,不耐熱、不耐旱。
特色與應用:鱗莖球形,外皮白色或紫色,植株低矮整齊,體勢粗壯,花色豐富,花姿優美,可以擺放在餐廳、客廳、陽台,有美化居室、提神醒腦的功效。
水培方法和操作步驟:
選取直徑較大、頂芽充實、鱗莖盤完整的鱗莖,剝除外皮枯膜,剪去枯萎根系,放入多菌靈溶液中浸泡消毒。
鱗莖取出晾乾後,放置在風信子專用玻璃瓶(葫蘆狀容器)上,加水至水平面離球莖底盤約1厘米處,然後放在陰冷黑暗處催根。
待水生根長至10厘米時,可移至光線較高的地方。生長初期的光照時間每天1-2小時,到葉片生長期需每天7-8小時,開花後放置半陰處可延長花期。
保持瓶內水潔凈,約7天換一次水。鱗莖生根期以稍濕潤為好,葉片生長期和現蕾開花期需充足水分,盛花期應減少澆水,休眠期停止澆水以保持乾燥。
換水時加入營養液,可在開花前每周向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稀釋液以加速開花。
花朵枯萎後,可剪去花枝莖葉,將鱗莖存放於陰涼乾燥處,待第二年再水培,但再開的花會矮小些;也可種植一年後不再使用。
附:自由浪當下養護的風信子照片
第一張為水培1-2周效果,鱗莖已經生根和抽芽,正從陰暗處轉至光照處。

第二張為水培2個月效果,風信子在陽光的照射下根系生長迅速,頂芽茁壯成長,花苞呼之欲出。
至於開花,還需要等一等,大概春節前後就可以看到風信子的熱情綻放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自由浪 的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