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的誕生》有沒有黑幕不重要,重要在於有無發現你喜歡的演員
看《演員的誕生》,從初賽到複賽到總決賽,都不必盯著票數與名次,到了最後關鍵時刻時,名次就更不重要了,因為名次只是節目組追求的一種娛樂效果,它並無法取代觀眾在心目中給每位演員的排名。
嚴格說來,綜藝節目的一些常見手段如導師帶隊、複雜的票數構成、演員抽籤等,並不適用於《演員的誕生》。但如果不藉助「PK、輸贏」等懸念感的營造,節目在形式上又會顯得單調。這使得《演員的誕生》充滿了自相矛盾——內容缺乏不了形式,形式很大程度上又左右了內容。
事實上《演員的誕生》最大的看點,一是在於導師的現場點評——雖然幾位常駐導師的點評常流於情緒化,缺乏專業性,但在觀眾看來,樂趣在於發現導師的個性以及他們的表演審美傾向。二是在於表演本身,當演員身負著沒有N機的壓力,需要一鼓作氣把故事演完的時候,表演功底、人格素養全部袒露於舞台,這對觀眾來說,是件很過癮的事情。
所以,第二季《演員的誕生》,不妨在以上兩點再下功夫,至於投票、排名等繁文縟節,如果不能全部取消的話,那麼還可以大幅壓縮。真的沒人在意觀眾手裡的投票器是真的還是假的,也沒人研究一人一票、專家一票頂普通觀眾50票、各種票數累積這種計算方式科學不科學。演員的表演能否打動人、感染人,通過全程展現演員的舞台秘密,能否讓人對表演這個行當多一些認識與了解,這才是最有價值之處。
的確名次會帶來一種儀式感,儀式感也能融入娛樂性並成為娛樂的一部分。但過於嚴肅地強調綜藝節目排名的儀式感,反而得不償失。以往《我是歌手》節目,觀眾最煩的環節就是總導演洪濤公布名次,啰里啰嗦,絮絮叨叨,白白浪費了不少時間。
綜藝節目的未來趨勢,是專業化。一是操辦流程的專業化,在節目的形式設計、內容呈現、結果導向方面,大家希望看到節目組的專業態度,不僅把內容做到極致,也把各個環節的嚴謹性做到極致。
二是節目內容的專業化,體現在《演員的誕生》總決賽上,陸川導演冷靜到位的點評,演員在表演上的全情投入,都是專業的體現——專業,成了最大的娛樂看點。有些演員的不專業,雖然也有娛樂價值,但對比之下,有價值的演員和價值不大的演員,兩個群體之間的分水嶺已經鮮明地劃分了出來,這個分水嶺,比「冠軍」更值得關注。


TAG:韓浩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