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白28字七絕中連用5個地名,卻風致自然天成,毫無堆砌之感

李白28字七絕中連用5個地名,卻風致自然天成,毫無堆砌之感

在古典文學史上,李白的地位無需贅言。他的詩篇向來自然生動,脫口而出,極富想像力而又情感充沛,富有鮮明的個人風格。

比如這首寫於李白年輕時的詩篇,雖然28字的七絕當中,連用5個地名,卻風致自然天成,毫無堆砌之感,甚為精彩。且看: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這首詩大家很多都很熟悉了,乃是《峨眉山月歌》。這首詩寫於開元十年,當時的李白,只有24歲。全詩意境清朗秀美,風致自然天成,為李白膾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開篇一句寫出時令季節,將讀者置身於詩人所經歷的環境當中,給人一種身臨其境之感。「峨眉山月半輪秋」,詩人出蜀,季節乃是在秋天。詩人以「秋」來寫月色之美,來寫月亮,更突出詩篇本身的意境之美。

詞句同樣寫景,也是一樣的精彩。「影入平羌江水流」,寫平羌江中的月色影子。江水流動,本帶不走月色的倒影,然而當時的詩人順流而下,由此也才看到了「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月影雖江水一起流動。寫出月夜江水之美,也寫出了詩人的秋夜行船,意境空靈,頗有李白風韻。

第三句「夜發清溪向三峽」,寫詩人的行程,從清溪出發,直奔三峽,開啟了「仗劍去國,辭親遠遊」的生活。詩人胸懷大志,對於故鄉卻也是戀戀不捨。此情此景,詩人一邊離開故土,另一邊卻也在觀賞月色之時懷念故鄉。

最後一句抒發詩人的懷鄉之情,「思君不見下渝州」,月可親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即,更是思鄉思友之情的象徵。

全詩只有28字,卻連用了5個地名,詩人對於詩歌藝術的掌控可見一斑。詩人從峨眉山直下平羌江,然後經過清溪,越過三峽,直達渝州,這是詩人的行程,展開在我們眼前的,卻也是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圖。詩篇當中很少抒情,卻以「峨眉山月」為整體意象貫穿全詩,以月亮抒發自己的思鄉之情,表達自己「仗劍去國,辭親遠遊」的豪邁的,頗有情致。

李白詩作曾有雲「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用此詩來比喻李白的這首古詩,當是恰當之評。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張侃詩詞 的精彩文章:

這是蘇軾生命最後階段的作品,也是一首悲憤哀怨的自挽之歌

TAG:老張侃詩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