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命令硬,執行硬,戰鬥力才能硬

命令硬,執行硬,戰鬥力才能硬

來源:八一評論微信公眾號 作者:魏國華

明宣德七年,明宣宗朱瞻基為減輕百姓負擔,下詔要求對所有的官田收稅時,「十減其三。」然而對這道詔令,「戶部皆不行」。朱瞻基知道後很生氣,嚴令各部門對詔令必須不折不扣地執行,絕不能「澤不下究」,並要求「自今令在必行,毋有所遏」。

毛主席在《明史·宣宗本紀》里讀了這段後寫下批語:「今猶存此弊。」對服從命令,毛主席多次講過。例如1959年3月29日,他在一篇黨內通訊中批評一些不服從命令的中層幹部時說:「上面的指示不合他們胃口的,他們即陽奉陰違,或者簡直置之不理。」「下情不能上達,上情不能下達,危險之至。」因此,需要經常開會,「上層基層,夾攻中層,中層幹部的錯誤觀點才能改正」。

命令,尤其是軍令,最基本的要求是「嚴」。「令嚴方可以肅兵威,命重始足以整綱紀」「其令強者其敵弱,其令信者其敵詘」。一支部隊,如果「法令一出,吏士無違」,那這支部隊必然有強大的戰鬥力。假如將帥士卒視軍令如戲言,我行我素,則「上令既廢,以居則亂,以戰則敗」「令不行,眾不壹,可敗也」。

蜀國大將張飛武功了得,脾氣也火爆,特別是喝酒之後經常鞭打身邊的士卒。興兵討吳前,劉備給張飛下命令:「朕素知卿酒後暴怒,鞭撻健兒,而復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今後務宜寬容,不可如前。」

可張飛把劉備的這道命令壓根兒沒當回事。一次部署任務後,下屬范疆、張達請求延長製作白旗白甲的期限,張飛聽了火冒三丈,讓人把二人綁在樹上,「各鞭背五十。鞭畢,以手指之曰:『來日俱要完備!若違了限,即殺汝二人示眾!』」范張二人明知期限內完不成任務,為了保命,「當夜寢於帳中……以短刀刺入飛腹。飛大叫一聲而亡。時年五十五歲。」

戎馬一生的張飛死在了自己的士卒刀下。

7年後,「深通謀略」的馬謖對張飛的死因「哀之不鑒之」,同樣犯了不服從命令的錯誤。當時,為守住「無城郭,又無險阻,守之極難」的街亭,諸葛亮對馬謖下了死命令,要求他一定要把軍營扎在水邊。可馬謖到達此地後,偏偏把幾十萬大軍扎在了遠離水源的山上。見馬謖「違亮節度,舉動失宜」,馬謖的副將王平建議他「伐木為柵,以圖久計」,馬謖聽後「大怒不從」。結果,魏軍斷了馬謖的水源後,採用火攻,蜀軍大敗。此戰,馬謖被諸葛亮揮淚斬殺不說,蜀國也從此一蹶不振,走向衰亡。

「令行閫外搖山嶽,隊伍端嚴賞罰明。」岳飛的這句詩,道出了岳家軍戰鬥力強的一個原因。岳飛命令部隊在訓練時要「皆重鎧習之」,其子岳雲違反後,他「怒而鞭之」。在下達「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的命令後,「卒有取民麻一縷以束芻者,」他「立斬以徇」。正是因為岳家軍軍令如山,所以那怕「卒夜宿,民開門願納」,士兵們也「無敢入者」,才令敵人發出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感慨。

命令是硬性規定,「硬」就硬在其具有強制性。一支軍隊,只有當人人都「令在必行,毋有所遏」,在執行命令時都不隨意變通,都無條件執行時,這樣的軍隊才能以過硬的執行力催生強大的戰鬥力,才能令行禁止、令出兵隨,無往而不勝。

配圖來源:網路

原文標題:《令在必行 毋有所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