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寺廟住持開豪車喝咖啡 等他的尼姑居然開卡宴

寺廟住持開豪車喝咖啡 等他的尼姑居然開卡宴

就是圖片上這位大師,大師的這輛豐田86還是經過改裝的,肉眼能發現的就是輪轂式樣不是原廠的,外加那個目測快一米高的尾翼——果然冒牌佛門子弟的審美不怎麼樣。

這輛豐田86是進口硬頂跑車,即使是基礎的手動擋落地也要30萬元。

這就是等他的那位,開的是卡宴。這名年輕的尼姑現場沒有穿僧服,兩人在咖啡館二樓隱蔽處呆了3個多小時。(以上為網友提供)

現在,幾乎每個有名的景區都有寺廟。寺廟彷彿似乎變成了某些人的搖錢樹。所以,即使原來本沒有的,後來也要造一個。編造上各種眼花繚亂的歷史以及人物,事實有沒有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須以假亂真,最好是編造者編者編者自己也信了 。因為,這是一門新的生意,不要技術,不需廠房,打的是廟宇的主意,靠他人的虔誠和信仰攫取暴利。有人說現在佛不像佛,成了「招財佛」;僧不像僧,成了信仰轉成錢的推銷員;廟不像廟,成了收斂錢財的交易所。

只要稍微有點名氣的寺廟,還有哪個寺是不收門票的?而且不僅收門票,廟裡的「高消費」服務項目還很多。比如,燒香要買香,撞鐘要花錢,求籤要錢,解簽也要錢等等。只要你有大把錢,寺廟就可以提供各種規格的服務,燒頭香、敲頭鍾、辦各種價格的水陸道場等等。話又說出來了,即使交了門票錢進去,你也只能跪著給佛磕幾個頭、上個廁所什麼的不用在交錢。

很多人熱衷於燒香拜神,往功德箱里塞錢,圖的非來生,而只是想得到超額現實回報。另外就是做了孽,求得寬恕,好繼續去作孽。這絕非宗教信仰的本意。如所謂搶頭香,燒香是表達內心虔誠,與香的粗細、燒香時間何干?難道佛陀也在乎這個?很多人之所以樂此不疲,就是想在神那裡多佔點便宜,荒唐至極。

如今寺廟裡,不僅香火旺盛,甚至和尚都超越了大部分人的收入,成了最賺錢和最受尊敬的職業。當和尚如此賺錢,這樣就有了不少自己剃度的。比如,為賺遊客的解簽錢,有些寺廟還不惜請幾位假大師。這些「大師」已是業內的老江湖,心理素質好,能說會道。他們很會看人,通過衣著、氣質、談吐即可判別是否是其目標,若是有錢人,「大師」會多花些心思,如果碰到農民工模樣的便說一句「你與佛無緣」了事,如果當事人問為什麼,估計挨頓揍也說不定。

寺廟的收入「全靠這些『大師』忽悠」,成為其「掘金「的主力。那些懷揣虔誠的遊客跨入這些寺院的門檻的瞬間,就成為待宰的羔羊,少則數百,多則幾萬。在「大師」語言暴力的恐嚇之下,佛門威嚴的氣場和心誠則靈的心理暗示自然戰勝理性,而那源源不斷的功德錢最終落入了寺廟的口袋。這項「生意」的利潤如此巨大,以至於一些人以和尚、尼姑或道人之名,簽招聘合同,每月領工資,上班「禮」佛,下班還俗,收入高過白領。這些「大師」多已有結婚生子,並在市內購置了房產,開著價值價值不菲的車。當然也有很多真和尚如此,不管真假只要和功名利祿打上關係的,他就不是和尚。

至於方丈,作為和尚們的領導,自然收入更為豐厚。早前就有媒體報道:雲南玉溪市靈照寺方丈遇害後留有400多萬個人存款嗎,甚至為了存款其女兒和寺院就遺產歸屬還打起了官司。不要感到意外,如果和尚是個掙錢的職業,方丈為什麼不能是百萬富翁呢?微博上就有人報料:一個清潔工,已婚,6年前嫌工作累,辭了,剃度出家,當了假和尚,收入翻番;不久後換了個廟,混上了執事,收入又翻番;過了兩年,原主持退休,他接任,收入暴漲;去年,承包了一個新廟,雇了一個主持和方丈,自己還俗,買車買房,年入百萬;如今,正在考慮寺廟連鎖事宜。看看這些利欲熏心的人他們與「和尚」有關係嗎?屬於和尚的戒律那條他們沒有違反?

這些例子告訴世人,當宗教被人為剝離了神聖性,而被作為了一種世俗性的資源去壟斷的時候,對宗教自身的聲譽而言是非常打擊的,同時,這裡面就會產生太大的尋租空間。中國佛教圖書文物館館長圓持法師曾經指出,「佛教界失掉了對寺院的話語權,支配權更無從談起」這是寺廟被承包亂象的一大主要原因。如果信仰被當作了一種壟斷性的世俗資源,那麼尋租空間實在太大,也太容易造成亂象。「只認錢」正是這眾多亂象之一。

與中國的寺廟相反,外國的教堂沒有門票。如果去教堂做禮拜,是否像寺廟那樣給一點香火錢?做禮拜是不需要錢的,教堂里肅靜莊嚴,是人們向上帝贖罪和感恩的地方,像是純潔心靈的聖殿。西方的教堂,即使是有遊客的教堂,裡邊也是莊重肅靜,導遊輕聲講解,人們默默參觀,絕無大聲喧嘩者。我們有名的寺廟,導遊領著一撥又一撥的遊客,用喇叭大聲講解,通常是知識性的內容少,而無聊和迷信性的內容多,打的比方不是被誰接見過就是給誰開過光,殊不知開光已經被某位「國師」玩爛了。

同樣是寺廟,在台灣佛教徒可以進入任何一座佛寺,不但沒有門票,而且還會受到禮遇,介紹佛教,回答問題,贈送佛教書籍經典和光碟,唯恐你不接受。寺院唯一的經濟來源是來自佛教徒的供養。由此形成了一種良性循環,這樣的基礎使得台灣佛教人才濟濟,高僧輩出。

同樣是信仰,都是精神寄託。國外有教堂,中國有寺廟。但是進教堂和進寺廟的目的卻大不相同。西方人進教堂是為了懺悔,中國人進廟是為了賄賂。進教堂的是免費聽佈道,懺悔自己的靈魂,聽勸導與教誨;而進寺廟的則是花錢燒香求佛、求籤,尋求保佑,乞求平安、發財、陞官、交好運。前者是靈魂的溝通與升華,凈化心靈;後者則要用足夠多的金錢買的一群喝酒吃肉玩尼姑的「和尚」說幾句安慰自己的屁話亦或是圖謀更多的好處與利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咖啡 的精彩文章:

茶的成分之:咖啡因

TAG:咖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