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篇文章,竟使5億美元一夜蒸發!

一篇文章,竟使5億美元一夜蒸發!

CRISPR-Cas9是一種高效簡單的基因編輯技術,被譽為近五年最具突破性的生物技術。2018年本該是CRISPR的大年:各項CRISPR應用的臨床試驗都將於今年啟動。

然而,年初的一篇文章卻掀起千層浪。文章發表之後,3家CRISPR技術的領頭羊公司,股價大跌,僅1月8日當天,蒸發市值高達5億美元 !

為何CRISPR-Cas9技術可以引起軒然大波?新技術與資本碰撞出哪些火花?本文帶你了解開年CRISPR-Cas9風波始末。

1

首先,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本次事件的主角:CRISPR-Cas9

CRISPR-Cas系統,是人類發現的一種存在於細菌中的後天免疫系統。細菌用獨特的方式消滅外來的「入侵者」 ,並在自身基因組中留下「入侵者」 的基因信息,供下次識別和反擊時使用。

近年來,科學家一直在積極探索人體使用這種基因編輯技術的可能,因為一旦探索成功,就意味著人類擁有了改編「遺傳密碼」的能力!

2008年,CRISPR機制由美國西北大學科學家Erik Sontheimer和Luciano Marrafinni首次確定為「通用基因編輯工具」。

5年後,麻省理工學院(MIT)Broad研究所和哈佛大學張鋒研究團隊發表聲明,證明他們找到了使用CRISPR-Cas9編輯哺乳動物細胞的方法,這進一步激發了人們對基因編輯的熱情。

CRISPR-Cas9 工作原理:

在gRNA的引導下,Cas9識別並切斷靶序列;DNA的切割後,可通過非同源末端連接或者同源性定向修復,後者使精確的基因編輯成為可能。

(圖片來源:Wang Y et al. ACS synthetic biology, 2016)

CRISPR-Cas9引發的專利之戰也隨之愈演愈烈,因為這不單單是科學團隊之間的學術競爭,背後還關係著依靠CRISPR-Cas9 技術吸引到大量融資的初創公司,包括Intellia Therapeutics(UC Berkeley),Caribou Sciences(J.Doudna),CRISPR Therapeutics,ERS Genomics(E. Charpentier),Editas Medicine(Broad Institute)等。

張鋒教授因其CRISPR基因編輯研究,登上《時代周刊》封面,並被評選為2016年度人物

各大公司積極探索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在臨床上的潛在應用。

如Decibel和Editas Medicine,去年12月發表論文,證明CRISPR-Cas9基因編輯系統可以在小鼠模型中治療聽力損失;Intellia Therapeutics正在與Regeneron製藥公司合作,研發CRISPR-Cas9 在罕見的基因疾病中的作用;CRISPR Therapeutics則預計在今年或明年開始CRISPR-Cas9的人體實驗。

2

再讓我們回到最近3家CRISPR基因編輯公司股價一夜暴跌,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事件導火索來自斯坦福大學的一項研究成果。本月5日,斯坦福大學研究團隊在biorXiv網站上發布了一篇CRISPR-Cas9 研究成果的預印本,質疑了CRISPR-Cas9 的作用,強調了人體使用CRISPR的潛在障礙:CRISPR實際上來自於經常感染人體的細菌,所以部分患者可能已經建立了對這些細菌的免疫作用,這會導致CRISPR-Cas9的治療效果大打折扣。

研究人員從22名新生兒和12名成年人的血液樣本中,檢測兩種最常見類型的Cas9蛋白質,即來自細菌金黃色葡萄球菌(SaCas9)和釀膿鏈球菌(SpCas9)的免疫信號。

結果發現,79%的捐獻者擁有針對SaCas9的免疫蛋白(即抗體),65%的捐獻者擁有針對SpCas9的抗體。

研究人員隨後還發現,大約一半的捐獻者體內有特異性靶向SaCas9的T細胞(一種免疫細胞),因此,如果免疫細胞在細胞表面檢測到蛋白質,就會聚集並試圖破壞該細胞。這表示,不僅CRISPR-Cas9 的治療效果難以保障,甚至還有可能引發嚴重的免疫反應。

3

這並不是第一次關於CRISPR效果的爭論。2017年5月一篇發表在《自然醫學》的文章,也指出CRISPR 在小鼠中會引發意想不到的突變,在當時也引發了研究者和基因編輯公司的諸多討論。

可這次有什麼不同呢?

關鍵在於,今年是Editas、Intellia和CRISPR 3家公司啟動人體試驗的關口,而市場對花費巨大、過程漫長、審批複雜的臨床試驗向來不抱太多熱情。

這篇「diss」 CRISPR-Cas9 的文章一旦通過同行評審,會直接影響到FDA對這些人體試驗的批准。在開發出可行性解決方案之前,基因編輯技術的人體試驗存在被擱置的風險,進而直接影響到融資。

因此, 雖然這還只是在網路上發表的預印版本,卻引發了人們對CRISPR 基因編輯技術治療潛力的擔心,直接反映到了Editas、 Intellia 和CRISPR Therapeutics的股價,分別下跌17.4%, 18.5%和7.4%。

1月8日,Editas、Intellia 和CRISPR Therapeutics股價大幅下跌

當然,CRISPR基因編輯公司並沒有坐以待斃。

他們或積極尋找替代的方法,如Editas已經開始使用一種名為Cpf1的酶來代替Cas9;或向公眾證明CRISPR的安全性,如CRISPR首席科學官比爾·倫德伯格(Bill Lundberg)對外表示,CRISPR Therapeutics採用將患者的細胞在體外編輯之後再引入體內的方法,降低免疫反應。

這場風波過後,這三家公司代表提出撤稿要求,並直言文章的研究人員並不是CRISPR臨床方面的專家,火藥味十足。

目前,雖然股價已陸續反彈,但CRISPR技術到臨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這過程中,新的安全隱患被發現,引發股價波動,都難以避免。

值得一提的是,這篇爭議文章的作者之一Porteus 博士正是CRISPR Therapeutics的科學聯合創始人!他坦言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引發免疫學家「以一種更複雜的角度思考CRISPR」。

各位看官,在這場爭論中,你們是CRISPR的鐵杆粉絲,還是對它的臨床應用持懷疑態度呢?請投票:

光投票是不是感覺不夠?那就不吐不快,一起留言討論吧!

參考資料:

1. Gao, X., Tao, Y., Lamas, V., Huang, M., Yeh, W. H., Pan, B., ... & Li, Y. (2017). Treatment of autosomal dominant hearing loss by in vivo delivery of genome editing agents.?Nature.

2. Schaefer, K. A., Wu, W. H., Colgan, D. F., Tsang, S. H., Bassuk, A. G., & Mahajan, V. B. (2017). Unexpected mutations after CRISPR-Cas9 editing in vivo.?Nature methods,?14(6), 547-548.

3. Charlesworth, C. T., Deshpande, P. S., Dever, D. P., Dejene, B., Gomez-Ospina, N., Mantri, S., ... & Porteus, M. H. (2018). Identification of Pre-Existing Adaptive Immunity to Cas9 Proteins in Humans.?bioRxiv, 243345.

4. https://seekingalpha.com/news/3321632-crispr-cas9-gene-editing-firms-pressure-paper-questioning-potential-efficacy-cutting-element

5. http://ep.bmj.com/content/early/2016/04/08/archdischild-2016-310459

6. https://www.xconomy.com/boston/2018/01/12/crispr-recovery-furor-briefly-snips-500m-from-companies-value/

作者:倪楠

本科畢業於吉林大學,現在德州農工大學(Texas A&M University)攻讀生殖學方向博士。長期關注中美醫健行業發展。現任美柏醫健研究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柏醫健 的精彩文章:

如何將「屁」大點事兒玩出「諾獎」級成果?

TAG:美柏醫健 |